文林堂(甘肅武威市涼州區清水鎮九年制學校)
小學德育管理機制亟待創新,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農村小學有其獨特的教育環境,需要對具體的教情有客觀的把握,以便做出最為客觀的應對。農村小學有自己的教育優勢,我們在德育管理機制設計和執行時,需要做好教育評估,合理利用教育環境,創新教育實踐,在目標、步驟、方法、程序、途徑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獲得理想的教育成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小學德育管理機制建設水平的高低,決定學校建設層次的高低,教師要有高度負責的精神,自覺展開德育管理機制創新實踐探索,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學校管理和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德育管理目標設定需要有整合意識,教師需要從幾個方面做出探索。首先,德育管理是系統性工程,目標設定要體現體系性。國家有教育總方針,小學教育也有基本任務,學校教育也有總體規劃,這些都屬于德育管理目標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作為班級教育單位,需要做好對接思考和處置,唯有建立完整的目標體系,才能形成更多管理成效。其次,管理目標設計要有針對性。班級德育管理對象是具體的人,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體,有血有肉有思想,其個性追求存在差異性,教師在德育管理目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現實需要,這樣制定的管理目標才能有更強實用性。最后,德育管理目標需要有對接性。德育管理不是孤立的教育體系,需要與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家庭教育等形成融合,班主任是德育管理實踐者,要在實踐過程中做好對接處理。
制定鮮明科學的德育管理目標,確保德育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教師要做好制約因素整合處理工作,對德育管理具體目標后細化處理,建立分類性目標體系,給班級德育管理帶來更多支持和保障,以有效提升德育管理品質,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德育管理目標的落實,需要有完整的操作體系,也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措施,班主任要立足班級管理實際,對管理步驟做具體規劃。因為教育環境、家長意識、管理條件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性,學生個體之間也存在差距,教師在德育管理步驟設計和執行時,需要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教師要做好科學規劃,設定科學的執行步驟,以提升德育管理品質。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接受能力等因素,本著由淺入深的原則,對學生展開深層次的思想引導和教育。其一,德育管理要與班級管理融為一體,教師在具體調配時,設定統一的管理目標,投放統一的管理活動,做出統一的管理評價。德育管理不能孤立于班級管理之外,班主任不能只對學生展開單純的說教,而是要對接其他管理內容,形成管理體系。其二,德育管理步驟設計要體現漸進性,學生思想認知基礎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執行德育管理措施也有不同目標設定,在具體步驟推動時,需要遵循漸進性原則,由淺入深地展開教育進程。
德育管理措施執行需要計劃支持,要做好步驟設定,理清德育管理程序,確保德育管理如期進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德育管理步驟設定也是這樣,唯有建立步驟體系,才能按部就班地落實教育策略,贏得德育管理的主動權。
德育管理需要方法支持,教師要做創新探索,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對學生展開個性化管理,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心理體驗,以有效提升德育管理品質。小學生大多好動,思想不夠穩定,關注力不能長久集中,教師在德育管理中要對學情有充分的把握,在管理方法選擇上有比較明確的方向性。
運用最為恰當的教育應對措施,能夠獲得最為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對此需要有更清醒的認識,針對學生個性特征做出具體應對,以提升教育契合性。德育管理方式眾多,教師需要做出對應選擇,充分考慮學生接受實際,推出更多教育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成長環境。班級文化建設是德育管理措施落實的重要平臺,借助文化活動推出更多德育管理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然成長思想品質。主題征文、主題班會、墻報班報、興趣小組等,都是比較典型的班級文化活動形式,需要做出配設,給學生提供鍛煉機會。
德育管理需要方法支持,從文化建設、學科教學等角度展開應對,符合德育管理發展基本要求,與學生思想成長高度對接。班級管理與德育管理無縫對接,體現教育的一致性,教師從更多角度展開思考,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必要的篩選,為德育管理程序順利推進奠定基礎。
班級德育管理不僅要建設組織機構,還要進行程序篩選和設計,形成德育管理良性運轉。班主任在德育管理實踐階段,要對具體措施展開優化處理,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對應設計,結合學生家庭教育展開互動設定,能形成更多教育亮點。
第一,教師要與家長達成更多教育共識,建立家校管理同盟,共同應對德育管理問題,對學生展開思想教育和管理。第二,教師要與學校達成對接,針對學校統一部署展開德育管理活動設計,不僅體現學校管理的一致性,也能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鍛煉的機會,豐富管理成果。第三,教師要將德育管理與班級管理形成融合,對班級管理程序優化處理,為德育管理自然滲透創造條件。德育管理程序設定時,要對多種制約因素做出梳理和歸結,針對學生思想表現實際做出對應處理。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德育管理提供更多選項。農村網絡覆蓋已經完成,家校聯系、師生聯系實現信息化,這是最有利條件,借助網絡與學生互動交流,在對話中完成德育滲透,其實踐效果會更為突出。
優化管理程序,不僅要做好多種對接,還要觀照學生生活認知基礎,針對學生思想基礎,推出更多實踐性活動,這樣才能贏得德育管理的實踐性成效。德育管理面對不同學生群體時,需要有不同策略設定,教師在執行管理方案時,要做好對應處理,以提升德育管理的契合性。
德育管理機制建設關涉更多內容,拓寬德育管理機制維度,要做好家校對接工作。小學生對家庭存在更多心理依賴,班主任需要與家長展開多點對接,通過協商探索,設定統一的德育管理措施,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給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支持。
德育管理追求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教師在管理實踐拓展設計時,要對學生實踐空間做客觀評估,以便推出適用性更高的教育應對措施。首先,學生都有自我教育的主觀訴求,教師對此要有清晰地認知,給學生留下自我調整的空間和環境,促進學生主觀思想的轉變。其次,推動學科教學訓練的優化進程,學科教學離不開諸多活動的支持,教師做出必要的干預,在學習活動中滲透德育內容,讓德育潛移默化地展開,符合主體教育原則。最后,德育管理與學生生活形成對接,這是現代教育教學的基本屬性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更多生活觀察、社會實踐、網絡交流活動,形成豐富德育管理契機,幫助學生順利實現思想的成長目標。
小學德育管理有自身特點,農村小學德育管理更要考慮制約因素,教師對學生生活推出管理活動和訓練任務,為學生思想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學生生活環境中有太多德育管理契機,教師需要注意捕捉相關生成信息,以便做出科學的調整,促進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德育管理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在常規管理中滲透德育,為學生健康成長做出科學調度。
德育管理包括諸多內容,教師是班級管理和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如何推動德育管理創新實踐,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任務。德育管理有自身規律,在具體施教時,需要有整合創新意識,展開方法創新探索,全面升級管理體系,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德育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學生展開科學管理,體現主體教育理念,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