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 張明明

關鍵詞: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紅色文化教育;影響因素
摘要:紅色文化教育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高校開展紅色閱讀活動能夠弘揚紅色文化,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感和實踐創新精神,履行高校立德樹人職責。文章基于紅色閱讀的相關理論研究及實踐成果,從文化建設的角度出發,構建了高校紅色閱讀活動建設影響因素模型,實證分析了影響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的因素,通過提出研究假設并進行驗證的方式,探索了高校紅色閱讀活動建設的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0-0057-03
高校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技能、開闊眼界、實現夢想的地方,其辦學的根本目標是立德樹人。紅色圖書能夠給予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使他們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目前,高校大學生大多是95后,由于社會生活環境的改善,他們對黨和人民在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知之甚少。紅色文化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圖書蘊含的價值理念與高校立德樹人目標高度契合,高校開展紅色閱讀活動能夠幫助大學生充分了解紅色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
1研究綜述
1.1高校紅色閱讀活動開展情況
筆者研究發現,學者們普遍認為高校擁有開展紅色閱讀活動的基礎和優勢,但相關活動的開展狀況并不理想,各高校應積極創新紅色閱讀活動的組織和推廣方式,如:劉馳和牛甜甜在《面向高校留學生主題閱讀推廣路徑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高校應積極探索面向留學生開展和推廣紅色閱讀活動的方式[1]。
1.2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重要性
筆者研究發現,學者們高度認同紅色文化的價值和作用,認為其有利于增強社會凝聚力,推動社會主義發展,如:吳凌在《紅色經典閱讀及對其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青少年閱讀紅色圖書能夠促進自身的成長,參與紅色閱讀活動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2]。
1.3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推廣模式
在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推廣模式的研究方面,學者們各抒己見,研究角度新穎、方法獨到,如:白萍等人在《“情景再現”思維模式提升高校紅色閱讀質量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以“情景再現”思維模式建設紅色書屋、組建閱讀團隊,在高校中踐行紅色精神[3]。
1.4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文獻建設
筆者調查發現,雖然學界對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研究已成體系,但關于紅色文獻建設的研究相對較少。大眾熟知的紅色圖書有《共產黨宣言》《毛澤東選集》等馬列經典著作、《毛澤東傳》《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偉人傳記、《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紅巖》等革命小說、《紅星耀中國》《長征》等紀實文學、《苦難輝煌》《中國的奇跡》等政經讀物。通過閱讀紅色圖書,大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因此,紅色文獻建設水平能夠影響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質量。
2研究設計
2.1研究對象及問卷設計
北京郵電大學的紅星書社是有能力開展紅色閱讀活動的學生社團組織,筆者以參加紅星書社紅色閱讀活動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了以“高校紅色閱讀活動建設影響因素”為主題的調查問卷,內容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被調查人的年級、學院等信息。第二個部分是影響因素,筆者設置了物質、精神、行為、制度4個一級指標和12個二級指標,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為各指標打分。第三個部分是紅色閱讀活動效果,包括5個關于閱讀活動收獲的問題。筆者通過網絡向北京郵電大學的本科生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140份,使用Excel軟件整理調查數據,使用SPSS2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信效度檢驗等實證分析。
2.2高校紅色閱讀活動建設影響因素模型及相關假設
筆者基于紅色閱讀相關理論,通過對北京郵電大學紅星書社的調研,歸納了影響高校紅色閱讀活動建設的因素,并運用文化建設理論,構建了由物質環境、精神理念、行為方式、制度準則4個維度和12個影響因素構成的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并根據該模型提出了4個研究假設[4-5]。
2.2.1假設1:物質環境的建設程度與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正相關。物質環境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閱讀環境的舒適度、交流渠道的便捷度、資源存儲的豐富度、電子媒介的完備度等都是影響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的因素。
2.2.2假設2:精神理念的培養程度與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正相關。培養師生的精神理念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接受度及分享意愿、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間的關系距離等都是影響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的因素。
2.2.3假設3:行為方式的構建程度與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正相關。校領導和師生對行為準則的重視程度、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設計水平是影響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的因素。
2.2.4假設4:制度準則的完善程度與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正相關。制度準則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活動的組織規范程度、活動組織者的職責態度是影響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的因素。
3實證分析及研究結論
3.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筆者調查的對象都是北京郵電大學的本科生,其中,大一學生占52.9%,大二學生占32.9%,大三學生占10.7%,大四學生占3.5%,說明大一、大二學生是紅色閱讀活動的參與主體。高校在開展紅色閱讀活動時,應重點調研大一、大二學生的閱讀需求,有側重點地制訂活動方案。
3.2因子分析
3.2.1因子命名。筆者通過標準化正交旋轉法對相關變量進行旋轉分類,根據變量載荷系數的大小確定了4個因子,分別為物質環境、精神理念、行為方式及制度準則。
3.2.2區分效度檢驗。筆者對調查數據的計算結果顯示,物質環境因子的AVE平方根值為0.709,大于物質環境因子與其他因子相關系數的最大值0.42;精神理念因子的AVE平方根值為0.698,大于精神理念因子與其他因子相關系數的最大值0.521;行為方式因子的AVE平方根值為0.867,大于行為方式因子與其他因子相關系數的最大值0.521;制度準則因子的AVE平方根值為0.691,大于制度準則因子與其他因子相關系數的最大值0.437。筆者計算結果說明,物質環境、精神理念、行為方式及制度準則因子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具有較理想的區分效度。
3.3相關性分析
筆者通過Pearson相關系數r的值研究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程度,一般認為當0.4≤|r|<0.7時,變量之間中度相關,當|r|≥0.7時,變量之間高度相關;通過p的值判定變量間的相關性是否顯著,判定標準為0.01,p的值越小,則變量間的相關性越顯著。筆者計算結果顯示,物質環境、精神理念、行為方式、制度準則4個因子之間沒有高度相關性,物質環境與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高度正相關(r=0.773,p=0<0.01),精神理念與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高度正相關(r=0.628,p=0<0.01),行為方式與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高度正相關(r=0.767,p=0<0.01),制度準則與高校紅色閱讀活動效果高度正相關(r=0.815,p=0<0.01)。
3.4研究結論
筆者通過實證分析發現,高校的紅色資源越豐富、交流渠道越便捷、閱讀環境越優美,電子媒介越完備,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效果越好,假設1成立;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分享意愿越高、學生間的關系越親近、學習氛圍越濃厚,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效果越好,假設2成立;紅色閱讀活動情景越生動、活動形式越豐富、宣傳方式越多樣、校領導對紅色閱讀活動越重視,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效果越好,假設3成立;活動組織者的態度越積極、越能夠恪守自身職責、活動組織規范越明確,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效果越好,假設4成立。
4高校紅色閱讀活動建設的優化策略
4.1豐富館藏紅色文獻,建設紅色主題閱覽區
高校圖書館應重視館藏紅色文獻的種類、數量和質量。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通過優化采購機制,以小批量現貨采購的方式解決了實物招標采購方式導致的圖書更新周期長、上架慢的問題,為高校開展紅色閱讀活動提供了支撐。高校圖書館應建設紅色主題閱覽區,如:聘請專業的設計人員對館內進行設計改造,增添紅色元素,打造沉浸式閱讀環境,激發讀者的愛國愛黨熱情。另外,高校圖書館應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交流研討活動,定期組織讀者分享閱讀紅色文獻的心得體會,不斷挖掘和整合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紅色文獻資源數據庫,以信息化的手段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播,為高校開展紅色閱讀活動提供資源保障[5]。
4.2樹立紅色閱讀理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高校應引導學生樹立紅色閱讀理念,營造良好的紅色閱讀氛圍,如:針對新生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組織他們參觀紅色文物紀念館、參加革命文化教育講座,深化他們對紅色文化的理解,提高他們對紅色文化的接受程度。
4.3優化活動設計方案,重視宣傳推廣
高校應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宣傳紅色閱讀活動,除在目前流行的微信公眾號上進行推送外,還可以通過社群進行宣傳;不斷豐富紅色閱讀活動的開展形式,如:邀請專家舉辦紅色專題講座、開展紅色書畫競賽活動等。
4.4明確人員職責,建立健全制度規范
高校可鼓勵學生成立紅色學生社團,并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社團的制度規范,明確和細化人員的職責分工,制定合理的評估、獎懲制度,由高校圖書館負責資源保障和必要的閱讀指導,共同組建優秀的校園紅色閱讀團隊,打造紅色閱讀品牌[5]。
參考文獻:
[1]劉馳,牛甜甜.面向高校留學生主題閱讀推廣路徑研究[J].中國出版,2018(17):27-30.
[2]吳凌.紅色經典閱讀及對其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6(7):39-41.
[3]白萍,梁慧,蘭嵐,等.“情景再現”思維模式提升高校紅色閱讀質量的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10):69-70.
[4]朱德超,郝明.新時代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75-76.
[5]卞成林.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社會科學家,2020(5):9-13.
(編校:馮耕)
作者簡介:賈偉(1973—),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副館長;
張明明(1996—),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0年度北京郵電大學“雙一流”文化傳承創新項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閱讀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20WH16;也系2018年度北京郵電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基于學生文化素養提升的圖書館文化體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8JY-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