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房村鎮尚王小學 楊永久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要圍繞學生展開,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創新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不難看出,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所在。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要從教學第一環節入手,教師要先創新課堂導入環節,由此實現對整個課堂教學環節的改變,為學生提供全新的數學課堂。從小學生的心智發育角度來看,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我們可以嘗試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增強課堂導入環節的趣味性,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時,我就在課堂導入階段為學生設計了“算24 點”的游戲。游戲中,我會在數字1~9 的卡片中隨機抽取幾張,學生需要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讓牌面上的數字的運算結果等于24。一開始,學生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烈的熱情,但因為他們并未接觸過混合運算,僅僅依靠基礎的加減乘除的運算并不能使等式成立。這讓學生感到納悶,同時對教師所布置的游戲任務產生懷疑,他們認為一定是教師弄錯了規則。我在重申規則沒有錯誤的基礎上,引出“混合運算”的知識點,這樣可以有效提升運算效率,學生聽后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具有趣味性的創新性課堂導入由此成功。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信息技術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化抽象為具體,還能夠展現出數學知識的趣味性,這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多邊形面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對如何計算多邊形的面積存在理解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運用信息技術對多邊形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直觀具體地看到計算多邊形的面積時,應該如何用輔助線將原本沒有規律的多邊形分割成多個已學過的圖形,并通過運用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多邊形的面積,由此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指導,讓他們能夠有效掌握數學知識,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帶來助力,也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帶來支持。
在實現課堂教學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將課后訓練納入其中,以確保學生可以接觸到全面、系統的創新性教學服務,由此來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從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角度來看,想要進行課后訓練的創新,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習題訓練模式。所以,我選擇將生活元素融入課后訓練環節中,使學生從生活中去學習數學知識,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學習“正比例與反比例”這節內容時,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到操場中隨機選擇一棵樹并對其進行測量。在此種課后訓練模式中,學生不僅可以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還能夠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模式構建,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帶來了重要助力。又如,在完成“多邊形面積”的學習后,我讓學生到操場中測量校園綠地尺寸并計算面積,由此來實現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鍛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做好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研究,是推動數學教學進步的有效措施。在數學實踐教學工作中,為了有效開展創新教育,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具有啟發性、趣味性的教學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以后學習數學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