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門中學 白敦亮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和發展,當前高中數學教學工作面臨著全新的考驗和挑戰。新課標要求高中數學教學注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有效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構建高質量數學課堂,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為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探究,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中插入探究性內容,使學生不斷質疑,全面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有更多的收獲。
例如,在教學“概率”這部分內容時,有時從正面分析問題難度較大,計算量也很大,且無法確保最終求解問題的正確性。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轉換思維,嘗試從對立面出發去解決問題。
例題:在一次軍事演習中,參與演習的有紅軍與藍軍,演習中紅軍對藍軍飛機進行兩次射擊,第一次的命中率為0.5,第二次的命中率為0.8,飛機一次被擊落的概率為0.7,問射擊兩次擊落飛機的概率為多少?在這道題目中,如果學生從正面分析會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從對立面出發去探究問題,問題會迎刃而解。具體解題過程如下:將第一次飛機命中這個事件視為A, 將第二次飛機命中這個事件視為B,兩次事件為獨立事件,對飛機射擊兩次不擊中飛機的情況分為三種:
第一種,兩次未命中飛機,概率為(1-0.5)×(1-0.8)=0.1。
第二種,第一次命中飛機未擊落,第二次未命中飛機,概率為0.5×(1-0.7)×(1-0.8)=0.03。
第三種,第一次未命中飛機,第二次命中飛機未擊落,概率為(1-0.5)×0.8×(1-0.7)=0.12。
最終得出射擊兩次擊落飛機的概率為1-0.1-0.03-0.12=0.75。
在解題中,學生認識到在涉及概率問題時,如果從正面思考難度較大,那么就可以嘗試從事件的對立面出發思考,這樣有些問題便會更有效地解決。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對于數學知識的傳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想法、觀點,導致很多學生在數學知識的解讀方面出現了錯誤的認知。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要加強課堂互動,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數學思維,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始終保持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等差數列的前n 項和”這部分知識時,引入印度的泰姬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泰姬陵作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傳說陵寢中有一個三角形圖案,這個三角形圖案使用圓寶石鑲飾而成,其中圓寶石的大小相同,第一層有1 顆寶石,以下每一層的寶石數量都比上一層增加一顆,一共有100 層。這一真實背景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
問題一:這個圖案一共花了多少顆寶石?學生思考后認為可以用算式1+2+3+…+100 來表示。
問題二:圖案中從第1 層到第99 層一共使用了多少顆寶石?學生列出算式:1+2+3+…+99。
問題三:圖案中從第一層到第n 層一共使用了多少顆寶石?學生列出算式:1+2+3+…+n。
問題四:設定數列[an]為等差數列,求a1+a2+…+an。
在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中,看似簡單的問題,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求知的高度。新課程理念對高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全面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精心設計數學活動,體現出數學知識的價值,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數學教師的意識發生了轉變,他們認識到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單純讓學生加強對知識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讓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推導,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知識才能掌握得更牢固。同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并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情境很重要,其對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學習“集合的基本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內容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在課堂中先引導學生復習集合的概念,同時思考集合是什么,在理解這一概念的基礎上學習后面的知識點。在學習集合的基本關系時,教師可以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例如,可以將衣服、褲子、鞋視為3 種不同的集合,但其又屬于“衣物類”,同理推導,各類集合的關系是指有自己一定的特點,但是又具有專屬的服務領域。通過這種通俗易懂的解釋方法,可以使本節知識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又如,在學習“基本算法語句”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化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編一個程序,需要將變量A 和B 的值交換,最后輸出交換后的值。這個問題與生活密切相關,比如兩瓶顏色不同的墨水,要交換兩瓶墨水,必須要借助一個空瓶才可以實現,這時便需要引入變量T,即T=A,A=B,B=T。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后,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
再如,在學習“平面基本性質”這節內容時,課堂中讓學生拿出一支筆和三角板,之后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問題一:誰可以使用這支筆將三角板支撐住并繞教室轉一周?
問題二:誰可以使用兩支筆將三角板水平支撐住?
問題三:繼續嘗試使用三支筆是否可以將三角板水平支撐住?學生發現可以實現,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在實踐中,你發現了哪些規律?
問題四:在實驗中,只要任意選三個點,都可以將三角板水平支撐住嗎?
問題五:添加什么條件可以確保三角板支撐住?
在這一動手實驗過程中,借助問題的引導,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問題探索,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收獲。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數學內容進行不斷創新和整合,從不同的角度來優化教學策略,從學生角度出發,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