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吳灘中心小學 蔡利國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而體驗教學法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教學法是由教師直接將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而體驗教學法中,教師需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點燃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技能,深入感受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與樂趣,提高數學思維,最終完成提高數學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目標。
在新型教學模式之下,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制訂教學手段,運用體驗教學法幫助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內容。譬如,在教學“認識方向”一課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八個方向的基本名稱與含義,然后采取做游戲的方法,讓學生之間互相描述彼此的位置,增加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運用體驗教學法,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充滿趣味性的教學環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增加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體驗感與參與感。
此外,根據學校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利用教學體驗的授課方式,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大大提高。由此可見,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入互動游戲,可以增強學生對課堂的體驗感,更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數學屬于一門抽象化的科目,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學邏輯思維,因此,教師可以采用體驗教學法,幫助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開拓思維。
譬如,在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熟悉教材內容,然后進行分組學習,利用任意材料制作出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具,可以是硬紙板、橡皮泥等。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思考教學內容,認真記錄數據,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出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操的體驗教學方式,可以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且順利掌握學習重點及難點。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反饋,在老師講授課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研究,更利于學生深度思考,并且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采用體驗式教學的方式,應該圍繞課題內容設計教學內容與環節,之后借助教具進行具體教學演示,創造教學情境。
譬如,在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小學數學教材中,第二章是“圓柱與圓錐”,教師可以先利用教具,讓學生對圓柱與圓錐有直觀的認識,分辨出圓柱與圓錐的區別,然后運用多媒體,借助圖片、視頻等方法設計直觀情境,從而深化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認知。又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小學數學教材中,學習圓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直觀呈現,引導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并掌握圓的特點、概念以及性質,有利于教師開展后續的教學。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引導并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難題。
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體驗課堂教學的多元性,將自身主導者的地位轉變為引導者與組織者。建立小組,充分發揮與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數學、探討數學。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學習效率等問題進行分組,將學習成績偏好的學生定為小組長,成績偏弱的學生作為組員,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體驗感、參與感,以增強小組集體榮譽感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推動學習數學的效率,提高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在數學教學課堂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方式,不僅創新了教學方式與教學環節,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愛,并且調動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感與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對這種新型教學手段給予重視并合理運用,讓學生在數學的課堂中獲取愉快輕松的學習體驗,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探究能力,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