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合水縣西華池小學 張占梅
對數的認識,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和基礎,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有針對性的措施,站在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角度上,實現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和思維的發散。
很多家長對于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認識都存在誤區,認為一年級新生基本上都掌握了10 以內的數字。而事實是大部分學生對于10 以內數字概念的理解還十分淺顯,理解不夠深入。盡管10 以內的數看似十分簡單,但是其中包含著多個方面的內容,例如順數、倒數、基數、序數等。學生數數方式的不同,就反映出學生思維的差異性。另外,數數這一過程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數學思想,比如按點數的方式,其實涉及一一對應的原則,可以建立起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
學生是如何產生“數”的概念,這一過程在數學教學當中十分重要,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首先,引導學生理解自然數所表示的基數意義,主要是通過人教版小學數學“數字1”的學習實現,能夠將數字1 與實際的事物數量對應起來,使學生從對數字1 的具體理解轉為抽象,之后再從抽象轉為具體;其次,結合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完成“數數——認識數字——認識數字順序——比較相鄰數的大小——了解序數”這一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為學生創設出更加真實的情境,提供多樣化的基礎,基于這一點,學生也就能夠從實際生活背景當中了解個位數的概念,并在腦海當中形成相對應的數字符號,最終培養出數感。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更是有必要加強對基數和序數概念的比較教學,原因在于一年級新生基本上對于基數和序數的概念會出現混淆的情況,那么教師可以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展開思考,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兩者的不同。
所謂齊性,指的就是不同材料的物理特征其實是相同的,且所表達的含義其實也是一樣的。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當中,使學生形成自然數的概念,并不是單純依賴教師的教學,更多的其實是學生展開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積極地展開思考,得到體悟才能夠形成的。那么教師要注意在實際教學當中為學生積極思考、體悟提供有力的教學資源和環境,在數的概念的教學當中,則可以通過小棒、直尺、計數器等教具展開教學,使學生能夠對于數量這一抽象的概念有具體形象的認識。點子圖在學生數概念形成過程當中的作用,不僅僅單純地體現在加強學生對于數的理解的基礎之上,其實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當中使學生領悟到數字加減的含義,進而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思維。
一年級學生對于“前面”“后面”所代表的含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錯誤,那么通過直尺圖和跳格子圖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正確地理解以上詞語的含義。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齊性”的教學資源,使學生透過教具能夠理解到抽象的數學知識,達到數感的提高。
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身邊的環境等都有著比較大的差異性,再加上受到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智力表現也不會是類似的,有些學生啟蒙較早,而有些學生則比較晚,有些學生擅長抽象思維,有些學生則偏重于具體形象思維。在一年級數學教學當中,更多的是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展開教學,這符合當前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基于這一點,教師也就有必要針對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理解的實際水平,實現對課時的彈性安排。在學生理解水平較高的時候,可以在完成教材內容的教學之后,展開游戲課程,發散學生思維。
可以說,一年級學生對于數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基礎,但是不夠完善和全面,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發展學生的數感,教師有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數概念的理解水平,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能夠更加系統和深入,提高數感能力。
【備注: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 年度一般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數感培養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