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生態文化旅游區開明中學 周華娟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更重視因材施教。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由“學知”變為“知學”,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實效初中數學課堂。
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資源,很多時候,一個好的數學問題能夠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充分利用問題這一教學資源,促進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讓學生可以思考得更全面,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在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知識內容有了簡單的認識后,為學生設計了一個開放性問題: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是6 厘米、8 厘米,求第三條邊的長度。學生在教師給出問題后紛紛進入思考中,很快學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很多學生都認為第三條邊的長度是10 厘米。很明顯,大部分學生都忽略了題中并沒有說這兩個數據是兩條直角邊的長度,也可能斜邊長是8 厘米。隨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意識到了自己思考中的錯誤,并主動地改正錯誤,進一步思考,同時對勾股定理的知識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并加深了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為學生設置一些開放性的數學問題,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深入思考。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開放性的數學活動,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時,針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這部分知識,教師在課堂上組織了小合作教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有學生通過觀察具體圖形提出了一些大膽的猜想:兩條對邊的長度是相等的。隨后學生一起去驗證這一猜想。有學生說:“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直接測量、對折的方法是不嚴謹的,我們需要利用一些嚴謹的數學理論來驗證分析。”很快就有學生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們可以將這個平行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連接,然后證明得出兩個三角形全等。”學生在互相交流討論、共同合作的過程中,一起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內容,深化了對知識的掌握。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組織開放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共同探究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
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環節,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要充分開發、利用練習這一資源,發揮數學練習的價值。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設置一些開放性的數學練習,以激起學生的練習欲望。教師還可以將出題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扮演“老師”,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充分發揮練習的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合并同類項”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大膽變革練習模式,選擇讓同桌之間互相合作,每人出一份試卷,并讓對方來做,在對方做完后收回,給其評分。學生在教師布置完任務后,都非常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這時,學生開始根據課上所學的有關合并同類項的知識內容開始出題,很快學生都各自完成了出題任務,并交給自己的同桌進行練習。學生在解答手中的題目的時候表現得都很認真,在對對方的解題情況進行評價的時候也都非常認真,而且都能夠從對方的結果中尋找自己的學習點。學生這樣練習,無形中就學到了更多知識。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創新練習形式,讓學生互相出題并互相進行評價,這樣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很好地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從中學到更多。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學會放手,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今后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經常組織開放性教學活動,進一步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