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新民中心小學 王育平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來營造新的教學空間,使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掌握數學知識要點,感知數學的魅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對于數學加減法等知識點,可以創設購物情景,以情景的代入感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加直觀。
以小學數學“加減法運算”的教學為例,教師結合班級的空間,利用學生的物品模擬為“商品”,并對具體商品進行標價,然后擺放好供“顧客”選購。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小組學生分角色扮演顧客與收銀員,利用紙質材料制作虛擬貨幣,“收銀員”計算出具體商品價格之后,“顧客”利用虛擬貨幣進行結算。教師扮演“檢查員”,對“收銀員”的結算情況給出具體建議,引導購物情景的順利展開。
綜上,整個模擬購物的過程,實則是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過程,情景的搭建讓學生身臨其境,感知數學就在身邊。
在教學過程中要嘗試打造模擬表演情景,以模擬表演等游戲化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加深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如在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讓學生扮演“小動物”,如小狗、小兔、小馬等,在每一個小組學生的頭頂設置數學算式,小組成員在相互配合中尋找答案,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開展活動。如小兔組某位學生的頭頂是“4+6=?”他就要跳躍著來到頭頂是“10”的同學身邊。當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做出提醒:“同學們,小兔組的XXX同學成功找到答案。”以此來激活其他組的緊迫性,使課堂氛圍得到優化。
模擬表演情景的方式,讓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學習主動性都明顯提升。只有學生對每一節數學課感興趣,才能夠讓數學知識的傳遞更有效。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感興趣程度較高,教師可以嘗試創編故事情景,利用故事的吸引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掌握數學教學重點。
如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引出“孫悟空如意金箍棒”的故事。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齊天大圣是誰嗎?”
學生:“孫悟空。”
教師:“那你知道齊天大圣孫悟空的武器是什么立體圖形嗎?”
學生:“圓柱體。”
教師:“讓我們計算一下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表面積是多少。”(給出具體數值和計算公式,引導學生進行計算)
這樣的故事創設顯然更具吸引力,學生愿意在故事中去探索和感知。
創編故事情景的方式開放性強,符合小學生的個性學習需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的表現力和生動詮釋的方式進一步豐富故事的“血肉”,使故事情節始終保持生動,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這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基礎保障。
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也豐富了生活。生活情景的打造和探索,是利用生活當中經常出現的有關數學問題,將其融入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講授“年、月、日”的知識點時,則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節日引入課堂中來,讓學生在交流和溝通中得到具體答案,如端午節、國慶節、中秋節等節日,配合多媒體課件,將生活情景“搬到”課堂之上,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間的距離。
將生活情景引入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完成對知識的有效遷移,并嘗試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學生的知識接收更順暢,讓數學教學更有效。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其開放性較強,可拓展性讓傳統的教學空間得到優化,也讓學生的體驗感得到強化,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全面增強。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元的情景,使得數學知識要點和細節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帶給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使學生在體驗與感知中被數學學科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