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越溪實驗小學 胡 倩
數(shù)學教具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教具輔助教學,可以促使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上,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興趣,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簡化數(shù)學知識。
教師首先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是小學生對數(shù)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保證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這種教具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給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教授“認識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和菱形等圖形,帶領學生整體認知一遍,為了保證學生對這些圖形有更加準確和深刻的認知,教師接著給學生展示動畫,比如在一片綠色的草地上有一間小屋,屋前有淺淺的河流,河中游著幾只小鴨子,還有幾個小朋友開著玩具車在開心地玩耍……在觀看完動畫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同學們,剛才出現(xiàn)在動畫里的事物都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呀?”這時學生就會紛紛作答:“小屋的房頂是三角形,門是長方形,窗戶是正方形,小鴨子的頭是圓形,小朋友開的玩具車的輪胎也是圓形……”通過觀看動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原來生活中的那么多事物都可以由不同的圖形組合而成,這就使學生充分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圖形的趣味性,從而對數(shù)學知識更感興趣。
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教學道具,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計算的樂趣,同時,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能逐漸摸索出一些計算規(guī)律,從而打消學生內(nèi)心對計算題的恐懼。當然,教具只是幫助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計算過程中的輔助工具,教師對此要把握好,避免學生過于依賴教具。
例如,在練習“20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積極通過教具對例題進行演練,讓學生比較直觀地看到加法計算的過程,同時激發(fā)起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致。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紅綠兩種顏色的圓形卡片,每種顏色的卡片都準備9張,然后給學生出計算題:8+5等于多少?引導學生先數(shù)出8張紅色卡片,再數(shù)出5張綠色卡片,然后相加。在相加的過程中,從已經(jīng)數(shù)出的5張綠色卡片中“借出”2張,放到已經(jīng)數(shù)出的8張紅色卡片中,這時紅色卡片堆里就湊夠了10張卡片,而綠色卡片則剩3張,這時用10+3就很容易地計算出答案是13。教師再接著給學生出題:9+4等于幾?7+6等于幾?指導學生用上述方法進行動手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教授學生“湊十”的計算方法。這樣的計算過程具有趣味性,學生都會比較樂于參與,并且還會希望老師能夠多出幾道題,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技巧。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在腦海中想象,然后進行準確的計算,但是這是學生必須要經(jīng)歷且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形象的教學道具,逐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度過這個艱難的階段,進而教會學生離開道具也能在腦海中進行準確的計算。
例如,在學習“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周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7根3厘米的細棒。首先,教師給學生教授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接著是計算它們周長的過程,學生就可以用提前準備好的細棒進行拼湊,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就能夠直觀地發(fā)現(xiàn)計算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辦法,即使脫離了這些教具,學生也能在腦海中很快地思考出計算方法。利用教學道具,可以幫助學生把握事物的特征,把一些抽象的事物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自己也就能在腦海中記憶下來,從而更加順利且準確地完成計算。所以,教師可以積極運用合適的教學道具,幫助學生鍛煉數(shù)學思維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順應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積極使用教學道具,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同時,巧用教學道具還能使教學課堂更加活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