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縣堂頭中學 黃吉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部分學習較好的學生存在“吃不飽”的現象,而部分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存在“吃不了”的現象。基于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分層教學法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采用分層教學法時,應先充分了解學生對數學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知識內容的運用情況,再將學生分層。具體來說,將學生分成三個層級,第一層是平時學習認真,學習基礎扎實,并對數學學習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第二層是接受新知識快,相對喜歡數學學習的學生;第三層的學生數學基礎差,吸收知識的能力較弱,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比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當要求第一層的學生迅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要求第二層的學生能夠準確地回答出教師的提問;要求第三層的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當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習水平,調整分層情況。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目標進行分層,從而保證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例如,教師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內容時,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層次的學生要準確地把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研究數學問題以及對一般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從“元”(未知數的個數)、“次數”和“項數”等角度進行歸納的結果;第二層次的學生要能夠正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其他方程之間的差異性;第三層次的學生要求準確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性,并且能夠學會使用一元二次方程進行問題求解。通過這樣的分層,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詳細來說,就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以此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解《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這一章節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都能積極努力地投入數學課堂學習中,上課之初,筆者將學生分成三層后,要求第一層的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三個基本過程,認識分類整理的用處,學會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第二層以及第三層的學生,筆者采取的是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第三層學生負責收集和整理班級同學的身高和體重,第二層學生負責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繪制圖表。這樣教學,不僅使每一層的學生都能得到提升,全面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還點燃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把握好課堂上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教學,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作業,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點,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教師在安排課后作業時也必須要做到分層,這樣才能使每一位學生在練習時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有理數的運算》之后,就可以將作業分成兩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的作業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如有理數的加法、減法等基礎題型。另一個層次的作業是選做題,是在課本知識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難度更高,運算的復雜性更強,學生在做這類型的題目時,必須具有拓展思維和延伸思維。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法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分層教學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數學知識,還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基于此,教師應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各種途徑合理地利用分層教學法,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我國培養優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