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第二中學 狄亞男
數學課程是推動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工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推動運用,而且數學課程中學習的很多技巧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用處。因此,教師要聯系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更多的數學史,鍛煉學生的數學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問題,加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領悟,感受數學文化史的魅力。
數學課程是一門源遠流長的學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傳授更多的計算和解題技巧。講解史料的過程還能讓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深入挖掘學生的數學思想,讓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求知心理。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為學生講解古今中外著名數學家的故事,如阿基米德、伽羅華、傅立葉等國外數學家以及我國的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等,引導學生了解這些偉人在數學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們作出的卓越貢獻。通過數學歷史了解數學家的故事,引導學生以其為榜樣,更加投入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刻苦鉆研,堅持不懈,勇敢地面對學習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幫助學生樹立永不放棄的數學精神,確保教學活動不再停留在淺顯的層面,而是更加深入地探究數學課程的本質,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為后續深入的學習活動提供重要的物質準備。
在目前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一味地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改變這種現狀,更加重視數學史的講解,在課堂中滲透經典的數學文化。
在課堂上,教師要幫助學生更多地接觸著名數學家的經歷,學習他們大膽突破、勇于思考和創新的精神。首先,教師在學生進行練習時把握時機,幫助學生獲得更多課堂之外的知識。其次,教師要利用好班會的時間,讓學生了解數學這門學科起源和發展的整個過程。最后,教師要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和作品,在更加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多媒體技術自主搜集資料,幫助學生在課余時間研究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其可以涉獵更廣泛的知識,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同時,這也有利于學生對人文學科形成更強烈的求知欲,不斷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多學習、廣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課內外學習的有機結合。
為了幫助學生能夠巧妙地解答各類題目,保持足夠的學習熱情,教師就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涵,以更加精準簡便的方式完成知識的傳授,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講解到一些經典例題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融入更多文化知識的例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地融入趙州橋設計的相關例子,讓學生在更加具象的事物中對其涉及的二次函數相關知識有更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感知其中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趙州橋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大業年間(公元605-618),整個橋身是圓弧的一段,長50多米,寬9米多。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寬的河面上”,讓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相關知識解答其中的數學問題,加強數學知識和文化之間的密切聯系,這樣可以一改教學活動在學生心目中肅穆的形象,讓學生勇于迎接新的挑戰,獲得更多的學習成就感。
總而言之,數學文化和數學史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滲透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是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之一。因此,在具體的課堂上,教師要融會貫通地完成知識的傳授和書本知識的解析,結合教育時代發展的環境和人才教育的內容完成這一階段的教學任務,進一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鞏固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數學課程有更深入的了解,真正愛上數學課程的學習,同時推動高中數學的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學生的數學思維取得卓越的發展,提高其數學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