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理治小學 王 櫻
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能力,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學好數學和其他學科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計算更容易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數學邏輯性、思維性等抽象思維,在學習中可以簡單運用常見的定理、公式等,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要想學好數學,需掌握基礎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要解決一道數學問題,首先要思考在解決問題時要運用什么數學概念或者運算規律,同時要用什么樣的規律解決問題等。只有熟練掌握并運用基礎知識,數學問題才會迎刃而解,一般而言,計算能力決定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例如,在數學教材中關于“整數”的知識教學中,只有教師將相關概念講解清楚,同時讓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方法并充分掌握與運用,才能減少解決問題時的計算錯誤。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學習都要以培養興趣為前提,因此,教師需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例如在平時的數學課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計算題競賽或限時口算等環節,調動課堂氣氛,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從而調動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掌握基本的數學計算技能,以此提升計算能力。其次,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計算的簡便性和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教師要講解知識理論概念,讓學生充分了解加法結合律的計算法則:a+b+c=a+(b+c)。教師除了用語言表述外,也可以將日常生活帶入數學計算中,讓學生深刻感受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如:李明的媽媽在超市花58 元買了一箱牛奶、26 元買了一個西瓜、42 元買了一袋餅干,那么李明的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學生討論、自主思考得出58+26+42,可以利用加法結合律,把58 和42 加起來得到100,再加上26,得到李明的媽媽一共花了126 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增加學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計算專項訓練,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計算技巧。
口算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口算能力的提高直接關系數學成績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口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進行口算,減少用筆運算。例如,加減法與乘法是低年級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練習20 以內的加減法和乘法表的內容,要求熟練掌握運用,在充分掌握后逐漸增加難度,由易到難,讓學生自己在訓練中找到計算的規律。要想提高口算速度,重點是讓學生加強訓練,沒有捷徑可言,所以口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于小學數學計算能力而言,估算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估算貫穿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實際問題時更加快速與準確,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估算一般出現于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中,“四舍五入”法是最常用的估算方法。例如:小明在超市買了4 千克蘋果,每千克9.98 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錢?在這類問題解決中,要運用估算的方法,每千克蘋果的價錢可以看成大約10 元,這樣用乘法計算就更加便捷了:10×4=40(元),所以4 千克蘋果的價錢大約為40 元,并且實際價格應該是比40 元少一點。通過估算,可以快速地解決這類問題,并能檢驗計算是否正確。因此,將估算方法應用到實際數學問題中,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新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計算能力是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貴在堅持,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教師需從牢抓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加強口算和估算能力的訓練等方面入手,多方面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