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七中學 趙超群
《關于加強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線上教學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教育”形式,通過在線教育教學平臺,發揮網絡平臺、數字電視、移動終端等作用,建立網上教學和師生互動通道。在教育部要求學校做好預案,開展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各類媒體也推出了適宜居家練習的活動內容。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的課程;是學生體驗運動興趣的課程;是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樂觀開朗人生態度的課程。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對身體健康的理解,突出健康生活方式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的價值實現?這給一線體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戰。
混合式教學可以理解為現場學習與網絡學習的結合。根據《體育課程標準與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結合現場學習與網絡學習的優勢,以提高教學質量。與以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略有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體育混合式教學從以學校課堂為主陣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混合式教學,轉變成了以家庭為主陣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混合式教學。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展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在于場地的有限、資源(器材)的有限、教學指導的延遲性、反饋評價的復雜性、家長參與的必然性。因此,充分考慮居家環境、資源利用、器材準備、學生及家長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地設計體育課的教學過程,是疫情期間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自制力和意志力較差,居家學習需要家長的充分參與。
基于上述分析,我確定了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學方式。課程內容選定為形式靈活多樣、器材便于準備、內容簡單易學的“居家親子游戲”,即在居家環境下,以游戲為基礎,父母或家人共同參與,能夠達到娛樂健身效果的項目。本課程內容具有游戲性、合作性、娛樂性和易操作性的特點,旨在充分發揮學生帶動家庭健身的作用,調動家長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學生線下自主學習、教師線上分層指導、課后拓展評價三個階段逐層推進的游戲化教學模式。
為保證課程順利開展,及時聯系各班級學生,我及時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提示學生家長提前下載騰訊會議APP,并統計家長郵箱。在推送課程之前,提醒家長保證網絡暢通,和家長、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讓學生清楚授課方式,提示學生提前做好線下自主學習和線上課程準備,保證按時上課。
線上教學過程是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核心環節。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學生線下自主學習、教師線上分層指導、課后評價拓展三個階段開展教學。根據課程大綱,設計相應的內容,教師提前錄制微課,要求微課時長不能超過10分鐘,強調內容豐富、講解精練、畫面清晰、示范規范。
1.學生自主學習階段
自主學習階段的安排包括:教師提前推送微課—學生線下自主學習—家長監督并完成學習反饋。
每周日晚,按時將微課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推送給家長。提示動作學習的重、難點,結合學生情況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提醒學生記錄練習中的問題。基于課程內容重難點的突破策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學習中引導學生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愛和陪伴,懂得孝敬父母。
學生預習課程內容,根據其家庭環境、興趣愛好、資源(器材)情況等自主選擇練習項目,并按照練習中的提示,提前準備好器材。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充分利用居家資源實現鍛煉,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真學習視頻中的內容,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練習,記錄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3.2 警覺性 警覺性屬于注意穩定性,失眠患者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警覺性障礙,患者通常在較為簡單的警覺性任務中可表現出較快反應,而在相對復雜的警覺性任務中則表現出較慢反應。梁學軍等[19]研究指出,嚴重的失眠可導致警覺性下降、記憶力、分辨力減退。張奉明等[20]研究中通過睡眠剝奪實驗發現,睡眠障礙將導致警覺性降低。
家長是自主學習階段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紐帶和橋梁。一方面監督、幫助學生完成練習,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指導糾正動作;另一方面,協助錄制練習視頻,拍攝練習照片,將學習視頻和照片傳送給教師,做好學習反饋。
2.教師分層指導階段
線上指導階段的安排包括:教師分層指導糾正—學生分享評價—教師提出改進練習要求。
運動技能的習得需要經過正確身體感知的不斷“強化”才能實現,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練習反饋情況,發現問題,分層指導,做到精準對標,有效解決問題。教師收到反饋視頻后,總結練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突出問題,錄制視頻,配合講解,糾正動作。對練習中存在問題、需要改進的學生提出進一步練習要求,實現問題的深層解決。并留出時間,請學生分享評價。
學生在教師糾正講解之后,回顧觀看自主練習視頻,結合教師的糾正視頻和提出的改進要求,反思練習。在評價分享環節,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通過觀看其他同學的練習視頻,從技術學習、器材準備等方面做出評價。家長做好監督幫助,將練習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
3.課后評價拓展階段
與線下課程的即時評價不同,線上教學的評價具有延遲性,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好在線教學時間,提升在線教學效率,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評價。首先,采用分組評價。教師根據選擇不同項目的學生進行分組,并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優秀作品展示,小組之間討論發言,分享練習體驗。其次,采用分層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縱向評價學生的成長,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最終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最后,采用自主評價。根據本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發展學習、自主學習、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課后拓展階段,依據讓學生“會學”“會練”的理念,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的游戲,結合家庭環境、居家物品,創編新的“居家親子游戲”,在家長的幫助下錄制小視頻,錄制后跟教師溝通,進行完善,分享在班級群。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做自主創編游戲的“講解員”,可以當同學們的“小老師”,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回顧混合式教學的實踐過程,圍繞學生在線學習的行為表現,結合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與深度解析,我提煉形成了具體的改進建議和同行分享。
作為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教師,要樹立鮮明的課程意識,深化社會即課堂的教學觀念,通過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將每一節的體育課有機串聯起來,以凸顯體育課的系統化、結構化特征,并結合不同體育項目的特點,合理設置單元教學計劃,使得每一節的體育課都能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需要,并借助多媒體平臺,使得課程設置方式呈現更多樣態,讓不同學習特點、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自我訓練的能力。
體育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明白:學會健身方法,養成健身習慣,擁有健康的身體,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通過體育鍛煉,收益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健康、心理上的良好適應,甚至還包括家庭成員的關系和諧、社會整體的意識提升。體育是一種實踐行為,要教育學生把身體健康強壯、參加體育鍛煉與社會主義祖國興旺發達聯系起來。
由于線上學習缺乏線下課堂的“面對面”教學優勢,因此,需要利用好課堂評價,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終身學習意識。注重學生自主評價、教師分層、學生相互評價、家長協助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方式的多樣性、評價過程的持續性,過程評價和終極評價相結合。
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互聯網+教育”更加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課堂,這給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提出了新挑戰,但同時也給育人方式的變革帶來了新機遇。如何化危為機,抓住危中之機,優化教育模式,值得我們教師不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