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實驗小學 傅彩虹
在信息化時代,開展美育教育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發現美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學會拒絕不良行為。因此,美育教學在小學教育中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調查發現,由于受種種因素的制約,一些學校美育教學的開展并不理想,如何增強相關效果是當代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多彩課程育美”,即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將美育教學融入主流課程中,結合生活技能、身心素質、行為規范、文化涵養、藝術素養、科技探究、國際視野等領域,來自主開發校本教材。這樣的教學不僅增強了主流課程的趣味性,而且促進了學生審美情趣的提升。
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當中不僅僅要讓學生感受美的內涵,還要培養學生美的品質,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來展開美育教學。第一,教師要通過語言來揭示美的特質。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簡單易懂,同時具備美的內涵,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將語文課文中的美感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美的語言中充分地感悟語文之美。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朗讀《游山西村》之時,可以用柔和的語調和舒緩的語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詩歌中詩人游玩的心境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第二,教師可以創設和文章相關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歌深層次的情感內涵。學習《游山西村》這首詩時,教師除了讓學生理解這首詩的字面意思、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外,還可以結合多媒體讓學生直觀欣賞詩詞中所描述的美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第三,鼓勵學生進行美的創造。在《游山西村》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一首歌頌大自然的詩歌,或者用畫筆畫出家鄉的美景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語文和美育教學的樂趣,增進學生對美育教育的理解。
在開展體育教育時,學校每年舉辦田徑運動會,每天會組織學生進行陽光體育鍛煉,寒暑假也會布置體育活動作業,以培養學生的健身習慣。除了定期的體育鍛煉以外,學校開設了體育校本課程,比如,籃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羽毛球、象棋等,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校本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還可以灌輸以陽光健體為美的健康生活理念。
例如,在健美操的教學當中,教師通過細心糾正學生的每一個形體動作,教授學生控制肌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肢體協調感,以此來引導學生在形態上感受人體之美,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身體姿態習慣,形塑學生的外在氣質,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除了在課程教學中滲透美育以外,學校還可以開展閱讀校本課程、英語角校本課程等,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書香涵養之美。如學校可以開展名作家進校園的活動,邀請兒童文學作家與學生進行交流,增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此外,學校校本課程還可以和我國傳統的書法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在書法課程中感受經典國粹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感受書法藝術當中文字所特有的靈魂和情感,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教師通過帶領學生觀賞我國書法藝術當中的不同字體來感受不同的書法形式之美。在金文中,引導學生感受剛勁之美;在小篆中感受圓潤之美;在隸書中感悟轉折之美;在楷書中感悟整齊之美等。除了觀賞書法,還可以鼓勵學生練習書法,通過親身經歷來體驗美的藝術,在書寫的過程中感受漢字一筆一畫的恰到好處,品味每一個漢字構造的形象之美,體會書法藝術的獨特審美價值,并為學生帶來自己動手創造美的機會。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開放教育”成為小學教育的新思路。通過開放教育,學校通過學習外校先進的教學理念,拓展辦學視野,提升辦學品位;教師能夠與外校的教師開展教學教研學術交流,提升教學質量;學生能夠與外校學生開展美育體育活動的交流,提升學生良性競爭意識。對于小學美育來說,想要增強美育小學的效果,學校需要從硬件、軟件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硬件上,很多課程都需要利用教學設備,比如多媒體、教具等,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學校需要加強教學相關設備的完善,為教學提供高質量的硬件設施;軟件上,教師的教學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美育教學的質量,通過開放辦學,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與國際名校的教師的學術交流,讓教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升美育教學質量。
另外,美育教學資源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由于我國提出美育教學概念的時間比較晚,美育教學資源相對匱乏,但通過開放辦學,可以促進美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加強美育教學與課外活動、人文社科類的融合。如開展美育論壇活動,在活動中邀請各個學校的名師和教育界專家進行教研討論,為美育教育的開展提供新思路。美育論壇活動除了專家學術講座、名師講壇以外,還有學生藝術展演、教師課堂教學、教師美育論文活動。在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學生通過藝術展演的方式,向兄弟學校的學生展示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對美的追求,啟發兄弟學校也開展類似的美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了美育論壇活動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學校通過創建項目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發現之美、表現之美、表達之美的能力,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項目學習的方式與課堂學習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項目學習中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更好地發揮出學生的直觀能動性。
在美育教學的發展創新中有三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第一,成績和興趣,誰才是教學的本源?在傳統教育中,教師和家長都過分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占用了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家長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將學生的周末全部變成了課外輔導班。在這種教育環境中,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在主流課程的教育中,還是在美育教育中,只有當學生對課程有了興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才會關注課程本身,進而鉆研其中的奧秘。
第二,是教師和學生,誰才是主角?一些教師習慣性地站在“我教你”的角度來開展美育教學活動,但是大量的教學案例告訴我們,學生并不愿意在課堂上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他們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因此,為了增強美育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將課堂的主動權交換給學生。
第三是固守和發展,誰才是傳承?很多人在提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時,認為應該照搬原來的鄉土味道,完全照搬以前的文化,一旦改變就是不尊重傳統文化。而事實上,文化的傳承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結合時代特色,進行一定的融合。如果我們一直頑固地堅守傳統的文化內容,而不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那么文化的進步從何而來呢?因此,我們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一方面要保留文化的本真,另外一方面也要加以創新。例如,學校開展“舌尖上的晉江”項目學習,很多小學生很難抗拒美食的誘惑,因此就興趣這點而言,學生的積極性是很強的。教師應該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采取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晉江美食,比如,編寫菜譜、自己動手烹飪美食、美食導游等,充分展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無論學生是編寫菜譜還是當美食導游,學生都需要整合多種學科的知識,才能成功完成這次任務。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通過自己的方式弘揚了晉江的美食文化,還提升了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隨著人們對素質教育理念的認識越來越成熟,美育教學成為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當下,美育教學的開展還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真正得到普及,只是在一些教育活動中象征性地開展,這樣不足以體現出美育教學的優勢,因此在今后的小學教育研究中,我們應該加強對美育教育普及的研究,提升美育教學的效果。美育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以融合在各個學科教學中,也可以融合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因此,我們可以融合“多彩課程育美”“開放辦學聚美”“項目學習弘美”三方面的力量,共同為提升美育教育質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