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朱亞楠
現如今,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經不同于過去,其發展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產品的產量方面比原來提高了很多倍,這不僅是因為我國經濟不斷地發展和前進,還有賴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使用。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的實施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此技術的使用加大了農產品的生產量,同時減少了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人力投入。
所謂的信息化,就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的工具為代表的一種新生產力,并為社會服務的過程。對農業實現信息化管理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農業的進步要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基礎,以專業的人員為保障。因此要做到其管理的信息化,就要注意對相關人員的教育進行信息化,即在對這些專業人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他們的信息化意識,同時要將信息化的技術應用到平時的培訓當中。在平時的培訓中,要利用信息技術對相關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教育和輔導,為國家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任何產品都要在市場中流通,農產品也是如此,因此必須要做好市場信息化。其市場信息化主要是生產資料和相應的農產品,對這些東西進行市場信息化,如:目前廣泛使用的移動支付、智能電子秤等,這些能夠讓農民及時獲取新的技術和方法,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勞作中[1]。另外,市場信息化,還可以幫助農民提前了解市場的行情,對所需種植的農作物做出提前規劃,控制農產品的產量。
每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進行一定的管理,農業的發展也需要相關機構和人員進行管理和協調。在管理過程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如:計算機、3S技術、人工智能等將這些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管理中,可以幫助新生產模式的形成,有利于農業生產過程中產前、產中和產后環節的順利實施,從而益于管理水平的不斷改善。
現如今,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前進,科學技術也在持續成長,信息技術與各種其他的技術之間慢慢形成了相互關聯的一種技術網,從而使各個行業都在向著信息化的方向轉變。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其發展過程中使用新的技術,可以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對其實施信息化的管理,能夠讓更多的農民得到更加先進的技術和新的發展信息,從而使得農村消息閉塞的情況得到解決,增大農民的收入。另外,農民的收入增加,可以適當解決農村勞動力減少的情況,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縮減我國貧富差距,從而推動社會建設。
雖然我國農業現在的發展節奏比較快,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在其管理中可以適當使用新的技術,就可以將更多新的理念和方法貫穿進農業的發展中,從而益于其取得新的進展[2]。在信息化的時代下,更多的新技術在農業方面的使用,可以幫助改變我國傳統的種植方式和觀念,利于我國的農業經濟轉型。農業經濟的轉型,會給我國農業的發展帶來很多有利條件。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劇烈。如果我國農業產業不能夠很好地利用這種技術,就很有可能會被淘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農業要想不斷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就要使用新的技術對其自身進行一定的改變和提升。反過來,如果各個行業都應用新的技術不斷提升自己,從某種程度上,在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市場的前進,進而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
我國對農業的改革期望就是能夠將新的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這幾年,我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從多個方面增大了產量,但是農民的收入還是沒有得到較大的改善。如果在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其中,使其發展與時代發展同步,就可以幫助農民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術和信息,有益于農產品的售出,從而提高收入。
農民是與農業直接接觸的群體,其自身的信息化意識將直接影響信息技術在農業方面的使用。但大多數農民的文化程度比較低,而且未接受過相關專業的培訓,對于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有些農民甚至不愿意接受新的技術,只是一味地使用傳統的技術進行種植和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息化的步伐。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等各種原因,人們只能利用傳統的設備進行工作,無法使用新的設備,這些都會給農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
農民作為農業產品的直接接觸人,對與農業有關的相關信息的需求很大。但是因為傳統思想觀點、生活水平、資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地區的農民獲得此類信息的方式比較局限,有些比較偏遠的山區,甚至都沒有電視和廣播,這些農民就很難得知相關的信息。有些農村地區雖然有了網絡的覆蓋,但是由于農村普遍面積比較大,人員比較少,所以各個網點之間很難建立起聯系,這就導致他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機會很少,難以做到資源共享。這些都會對信息化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從而阻礙我國農業的發展。
由于社會的不斷前進,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到城市中發展,留在農村的都是一些年級比較大的人。信息化本來就是一門新的、專業性比較強又較為復雜的技術,對留在農村的老年人來說,就更加難以使用了。加之大多數的年輕人又不愿意回鄉發展,這就導致農村在這方面缺乏專業的人才對其進行指導,導致很多新的技術到了農村,卻沒人會使用,也就難以應用到農業的發展中,進而阻礙其發展。
對其進行信息化管理,不光要有專業的人員對此技術進行使用,還要有大量先進的設備。這就要求國家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要不斷加大。雖然我國在這方面的投入資金額比較大,但是一些偏遠地區,由于缺乏相關監督人員,有些管理人員對其不夠重視,很難讓這一部分資金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以至于阻礙農村信息化的發展[3]。
農民群眾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質量。因此,相關單位要承擔起提高群眾意識的責任,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其信息化管理得到改善。大多數的群眾缺少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相關基礎,這就要求相關的政府機構要實施各種措施來對其進行此專業方面的指導,不斷提高他們的管理意識和能力,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農業信息化管理。相關的機構要善于利用已有的各種媒體資源,對農民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術的宣傳,讓其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雖然現在5G網已經逐漸普及,但有些比較偏于的山區甚至都沒有網絡,因此必須要加強我國偏遠農村地區的網絡設施建設和完善。政府部門要對偏遠的農村地區的群眾安裝電話、網絡等設施,同時盡可能地對其進行優惠,降低農民的繳費金額,要盡可能地讓他們能夠了解新的信息和技術[4]。另外,在農村應該多建一些網絡點,要加大資源的共享。
此技術管理需要專業的人才,因此國家需要給農村地區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并不斷加大此類人員的培養。一方面相關專業的院校,需要著重培養此專業的人才,從而解決這方面人才缺失的問題;另一方面,各地的政府機關也要對當地的相關人員進行信息化的培訓,最好讓農民群眾能夠自己掌握這方面的技術。最后就是國家可以適當地向偏遠地區引入此方面的人才,減少農村人才流失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減少我國目前存在的農村人口不斷流失的問題,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整體前進。
各級政府應該要對其發展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順利進行,才能夠使更多的技術和設備走入農村,真正為農業服務,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相關監督人員一定要負責,讓投入的資金真正用到農業發展中。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的發展與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有著直接聯系。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中,我們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應用新的技術,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前進,使我國農業經濟得到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