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卓然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金融科技是國內學者2004年提出的新概念,即金融與技術的融合。這一新概念在最初,并未受到重視,直到2012年,互聯網金融概念出現,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公司迅速崛起,改變了傳統金融模式,推動了金融與科技的結合,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逐漸被金融科技取代。教育部在2018年宣布增設金融科技專業,由此可見國家對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視。目前國內多所高校中已經設置了金融科技專業,金融科技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因此金融方面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
事物的發展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金融科技的發展規律,即以金融自身發展需求為出發點,通過科技變革,實現生產工具與生產模式的創新,提高了生產效率,發展看生產力。金融創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在變化,技術革命促進了金融的創新發展,尤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電氣時代到來,金融創新愈發明顯[1]。在2011年之前,美國硅谷以及英國互聯網技術創業公司將信息技術與非銀行支付的交易方式相結合,改變了傳統的支付流程,提高了支付環境的安全性。隨后更多的公司將科學技術應用到證券交易、銀行信貸以及保險業務中,形成了新的金融體系,即金融科技體系[2]。金融科技體系在理論界、教育界等掀起了一陣熱潮,政府對金融科技的發展也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專業教育、金融科技類企業、金融科技學術研究等等不斷推進。從金融科技發展現狀以及在社會中的應用現狀來看,金融科技學科應該歸屬到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符合金融科技內涵定義,金融科技是技術推動下的金融創新,本質上是金融服務的新形式。
金融科技學科的形成經歷了多個階段,具體如下。
第一,金融科技萌生階段。從自然規律角度來看,實踐的發展要先于理論。科技與金融屬于經濟發展的兩大范疇,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其能夠通過創新,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社會的進步;金融是經濟的核心,能夠起到經濟中資源配置作用,保障經濟的發展,以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與科技就像是兩個車輪,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從金融、科技與社會的關系角度來看,金融體現的是社會生產關系,而科技體現的是社會生產力[3]。從上文金融科技內涵來看,金融離不開科技。實體經濟的發展,各個經濟主體之間存在諸多活動,如生產活動、流通活動、分配活動、消費活動等,各個活動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關聯性,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信用保障,在信用保障基礎上,衍生出了金融關系,科技能夠改變金融模式,因此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金融科技逐漸萌生。
第二,金融科技發展階段。人類的技術發展分為多個方面,如冶煉技術、造紙技術等等,傳統的技術均促進了人類的發展與進步,比如冶煉技術促進了金屬貨幣的發展,制陶技術促進了計算、交換等活動的發展,造紙技術促進了錢莊、銀票等發展。工業革命之后,社會生產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蒸汽動力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金融組織,如紐約證券等,金融形態、技術等均迅猛發展,金融科技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第三,金融科技創新階段。第二次工業革命標志著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報的出現,使金融科技得到了創新。金融的第一功能使匯兌與支付清算,在傳統的方式中,需要依托信件、票匯等完善,電報的出現創新了金融方式,通過電報就能夠傳輸匯兌信息,提高金融效率,打破了地域限制。隨后電話的發明,信息傳達效率再次提高,金融市場創新程度也得到了提高。金融行業也屬于計算行業,2009年,區塊鏈技術出現,數字加密貨幣得到了發展,隨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涌現,推動了智慧銀行、互聯網借貸等發展,因此金融科技走進了創新階段[4]。
第四,金融科技形成階段。科技的發展,促使金融行業新學科的形成,在20世紀50年代中,我國高校設置了財政信貸專業,到了60年代,伴隨著銀行、外匯等業務的發展,逐漸增設了國際金融、保險等專業,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華爾街金融的創新,金融工程、金融數學等專業出現,如今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加持下,金融科技學科逐漸形成。
金融科技學科專業人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從我國目前教育體系來看,高等教育設置了本科、碩士、博士三個級別,金融科技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在不同教育級別應該設計不同的培養目標。本科人才的培養應該注重金融科技基礎教育,立足于當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從課程體系、培養模式、能力等方面進行創新,將培養目標定位于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在碩士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應該注重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應用型金融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基于現代化的金融理論,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在博士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應該定位于培養金融科技領域的精英型高層次研究人才,使金融學科與計算機、數學等學科形成交叉學科,從興趣、研究等教育提高人才培養水平[5]。
第二,新型人才需求。現代化可以包括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等,這些新技術使金融行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模式、理念等是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傳統金融類人才難以適應金融科技的發展,因此金融行業需要培養新型人才,為企業以及行業注入新鮮血液,促進企業良好發展。目前市場對新型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較大,新型人才掌握新技術、具有創新思維,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金融行業[6]。
第三,跨界人才需求。從金融科技的內涵來看,其屬于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具有一定的學科交叉性特點,其作為跨專業的結合,就需要跨專業的人才,即復合型人才,既了解金融類知識,又掌握科學技術,這類人才能夠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使金融與科技能夠更好地結合[7]。
第四,國際化人才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愈發明顯,國際類金融項目也逐漸增多,對于國外金融金鉤的站如以及服務限制也有所緩解,所以當前國際金融項目也比較多,國內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量增加[8]。尤其在我國開展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經濟活動之后,更多的國內企業實現了“走出去”,開始國際化發展,因而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具有國際化思維、國際化視野、國際化知識的人才將會成為是金融行業的緊缺型人才。
針對市場中金融行業的崗位編制以及工作內容,需要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規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實用型人才。金融科技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具體概括為四個方面,如下。
其一,市場化目標,定期對市場需求開展調研活動,了解市場中的需求等,然后對金融科技學科人才的課程體系進行修訂,使學科的課程設計能夠與市場中的實際需求相符合。
其二,工程化目標,加強對金融科技的數量分析,在金融科技學科中,增加隨機過程、時間序列、SPSS軟件應用、保險精算等基礎課程,從專業基礎角度,提高學生的專業化程度。
其三,資格化目標,金融科技相關工作崗位對學生的技能以及從業資格有明確的要求,因此金融科技學科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從業資格的培養,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能考取從業資格證,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以及工作能力。
其四,國際化目標,金融科技學科的學生未來面對的工作為金融類相關工作,在國際化背景下,要求人才具有國際化眼光,人才培養需要緊跟國際形勢,因此要滿足國際化目標。
金融科技最初屬于兩個學科,即金融學科與科技學科,在金融科技學科形成之后,該學科也包含金融與科技兩個專業的知識,為此高校的課程體系還需要注重學科交叉性特點,對知識內容進行整合,使學科中的專業知識能夠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使融合的知識在金融行業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有所增加。在金融行業的工作中,需要進行計算,因此對計算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注重對學生計算能力、軟件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成為實用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應該針對市場中金融企業的需求,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互聯網金融課程,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具有互聯網思維,滿足社會與企業的需求。
受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部分高校教學方法仍然比較傳統,缺乏新意,金融類課堂教學略顯枯燥,并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當前金融科技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具體如下。
第一,探索性教學法,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自主發揮的空間,比如引導學生結合當前市場中實際金融問題,利用現代化金融原理,對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探究問題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的發現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
第二,因果式教學法,即從“是什么、為什么”這兩個角度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金融科技相關理論、概念、問題等含義,從了解的角度更容易進行金融分析。
第三,情景教學法,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現有的條件,在授課時,為學生創建金融類情景,使學生在情景中進行學習,既能夠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夠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
以新興金融科技崗位需求為導向,通過校企聯合協同育人,有針對性地進行訂單式培養,從而培養出更具特色和富有競爭力的金融人才。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校園可以安排金融科技專業學生在畢業前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將自身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企業可以為學生安排實習崗位,在解決企業人才缺口問題的同時,也能夠肩負起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校園與企業的合作不僅僅停留在學生層面,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也應該加強交流,資源共創共享,實現校企雙方共贏。
金融科技學科人才培養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除舉辦金融專業理論知識外,還應該了解金融科技學科市場發展現狀、發展前景等,熟悉企業用人要求與標準等,以此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出復合型人才。從校園角度來看,可以選派教師到企業中交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除此之外,還應該拓寬教師引進渠道,招聘企業中專業人才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總而言之,伴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科技類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逐漸突顯,金融學科涉及了專業知識比較廣泛,因此金融學科與科技學科的交叉發展,使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金融服務與產品數字化、貨幣虛擬化、金融機構技術化、金融監管科技化是未來金融業的主要特征。金融人才應該具備復合化的專業知識體系,擁有金融管理、現代技術能力。在現有金融科技專業格局背景下,培養金融科技人才還需要從明確各類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式、加深校企融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