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青島通濟實驗學校 于倩倩
在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應用題一直都是教師教學的難題。特別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數學應用題呈現出了綜合性和靈活性的特征,這會讓學生學習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應該怎樣提高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師在課程中應該主要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微課就是一種不錯的教學形式。
不同于以往,如果教師將微課運用到應用題講授中,在課前引導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應用題的講解中,學生可以充分考量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控制好學習進度,那么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還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班級中有個學生在上課前從不進行預習,在上課時也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程,學習成績比較差。在教師運用了微課后,這名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升了,學生家長也介紹學生會在上課前運用微課進行預習,展現出了充足的學習動力。
數學教學效果受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與以往的數學課程進行對比,微課呈現出了濃厚的趣味性,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為學生在上課前已經掌握了數學知識,所以在課堂中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課程教學,而且學生在預習時也知道了一堂課中的重點、難點知識,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聽講,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在運用微課給學生講授知識后,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都會配合教師,還有一些優等生對知識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中等生和學困生也會在課堂中提出質疑,這些問題正是他們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加強交流和互動,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教師在運用微課給學生講授應用題前,應該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水平、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制作微課。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長方形面積”的應用題時,可以先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平常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調查發現,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非常差,而且很難進行空間想象。雖然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學生對空間圖形知識存在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充分考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后,可以從生活中的長方形出發,將生活中的知識轉化到課程教學中,比如教室中的門和窗,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場景著手。這樣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減小學生的學習難度,為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后,要進入接下來的學習,也就是教學資源的利用。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進行學習任務、測試題、微課腳本等方面的開發與制作。因為教師已經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可以再安排教學素材來提高教學針對性。一般情況下,教師制作微視頻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從網絡中下載,另外一種是自己制作。教師在給學生講授“長方形的面積”有關知識時,可以自己制作微視頻。首先,教師從安裝教室的玻璃出發,讓學校中的建筑工作人員測量教室窗戶的長與寬,計算出玻璃所用的面積,運用視頻將安裝玻璃的環節充分展現給學生。其次,教師將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傳授給學生。最后,教師再給學生講解幾道與長方形面積有關的應用題,并將這些應用題制作成視頻。另外,教師在給學生安排任務時,需要安排基礎性、一般性以及拓展性學習任務,這樣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獲取一定的知識。比如,面對“學困生”,可以安排基礎類任務,讓學生完成課本后面的練習題;面對“優等生”,可以安排拓展性學習任務,讓學生用長方形面積公式,計算自己臥室或者客廳的門與窗的面積,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獲得發展。
在信息技術充分發展的進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給學生講授數學應用題,這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學習水平是一致的。教師將微課運用到數學應用題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輕松解決應用題,還能突破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