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技術被大量地運用于公共圖書館服務之中,這讓傳統的讀者身份出現了明顯變化。對于讀者身份的變化,公共圖書館務必要全面抓住時代特點,采取不同手段增強該時代的閱讀推廣效率。依靠紙質閱讀資源數字化這一全新形式,為人們創造更深刻的閱讀體驗,讓公共圖書館資源多樣化。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手段,讓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朝著常態化方向發展,成為常見且普遍的一種機制,創建書香時代,全方位增強人們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新媒體 讀 ?數字資源 ? 閱讀 ? 閱讀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2.1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8(c)-0141-03
Research on National Reading Promotion Strategy of Public Library in the New Media Era
DAI ?Ming
(Sanming Children's Library, Sanming, Fujian Province, 365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the traditional identity of readers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change of reader identity, public libraries must ful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ake different means to enhance the reading promotion efficiency of the times. Relying on the new form of digitization of paper reading resources, we can create a deeper reading experience for people and diversify the resources of public libraries.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eans has been adopted to make the reading promo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normalization, become a common and universal mechanism, create a scholarly era and enhance people's cultural literacy in an all-round way.
Key Words: New media; Readers; Digital resources;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背景之下,互聯網和文化產業呈現持續融合的狀態,并越來越成熟。新媒體技術被廣泛且大量地運用于公共圖書館服務方面中,讓傳統的讀者身份出現了明顯變化,人們并非只有信息閱讀者這一身份,同時還扮演著其他身份,即信息的創造者與傳播者[1]。讀者的閱讀呈現出多樣性:一是閱讀方式具有多樣性。現在的人往往更青睞于依靠手機等移動設備展開線上閱讀,紙質文獻這一閱讀方式已經不再具有唯一性了。二是閱讀內容具有更多樣性。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閱讀內容也逐漸地多樣起來、立體起來。如今人們既可以通過多個網站平臺開設的線上公開課不斷積累知識、開闊視野,又可以在閑暇之中通過不同的聽書App享受閱讀[2]。三是閱讀出現個性化、互動化。在新媒體時代之下,閱讀平臺會通過大數據來收集與掌握讀者的閱讀習性,然后有針對性地為讀者推薦閱讀資源。人們也能采用微博、微信等其他一些互聯網方式直接與作者或出版商展開交流、討論,具備很高的閱讀自主權,是傳統閱讀模式所沒有的特征與優勢[3]。
1 ?研究背景
如今,國內市級以上絕大部分圖書館都在推行以自身區域文化為核心的極富特色的閱讀品牌活動,在社會上都收獲了較為顯著的效應。不過公共圖書館目前所推行的閱讀推廣模式還是具有不少缺陷,如服務水準不高、推廣形式單一化、活動內容缺乏多樣性等[4],這些不足極大地制約了公共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新媒體屬于一種時代發展環境,它不僅包含了全部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線上媒體,同時還包含了全部的數字媒介、移動端終端等。大力促進新媒體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的廣泛運用,促進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的優化與創新,增強圖書館服務水平及質量,這顯然是現在乃至將來的一種必然發展態勢。
2 ?公共圖書館與全民閱讀
2.1 公共圖書館是實現全民閱讀的踐行者
公共圖書館在社會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全民閱讀活動既可以選擇在校園這一場所開展,又可以以公共圖書館作為主要場所來完成。圖書館儲存著大量的文獻資源,可以說是傳播知識、傳揚文明的一個重要陣地。現代化圖書館的建設,依賴互聯網媒體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閱讀形式,相比于傳統圖書館,現代化圖書館在閱讀開放性、資源多樣性上會顯得更具優勢,圖書館始終貫徹著以人為本的重要理念。因此,公共圖書館扮演著全民閱讀的踐行者身份,肩負著創建全民讀書氛圍的艱巨任務[5]。
2.2 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的主要陣地
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文化場所,所有人皆有權到館查閱文獻資料,圖書館的大門熱烈地歡迎所有公民進來,并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公民。正是因為這種公平性質的存在,使每位公民都享有同樣的閱讀機會參與到閱讀中,平等地使用圖書館所提供的各種文獻資源服務。而公共圖書館本身的公益性質也吸引來了眾多的公民,圖書館可以說在全民閱讀當中是涵蓋專業性、完善性、開放性等眾多優勢的重要陣地。目前,公共圖書館已經肩負著實現全民閱讀這一重要且艱巨的職責任務。
2.3 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和性質決定了在全面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公共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擴散者、組織者,還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揚者、熏陶者。而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都需要通過閱讀積累知識來實現。公共圖書館承擔著科學文化教育這一重要責任,通過舉辦各式各樣的閱讀活動來促使人們加入閱讀,使全民邁入圖書館大門,了解圖書館。
3 ?新媒介對閱讀的影響
3.1 閱讀方式的變化
隨著閱讀載體的發展,閱讀方式出現多樣化的表現。目前,除了常見的互聯網絡、手機客戶端以及平板電腦之外,以電子點讀器為代表的新媒介也成為人們進行閱讀活動的選擇[6],閱讀方式多樣化特征逐步顯現。
3.2 利用微博、微信進行信息推送成為常態
人們平時的閱讀活動和移動客戶端兩者間的關聯也變得越來越密切起來。因此,圖書館應采用微博、微信等不同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資源的推薦,以達到更好的閱讀推廣效果,促進閱讀活動的全方位開展。
3.3 打造移動圖書館的閱讀平臺
在電子閱讀、移動閱讀變成當下的一種常態化現象時,圖書館就需要深刻意識到,要將優秀圖書移進網絡之中,這不僅是全民閱讀的一種新需求,而且還是創設書香社會環境的一種重要途徑。數字閱讀,也可以理解為閱讀的數字化,是借助不同的數字化平臺與移動終端,通過數字化這一重要形式來搜集信息與傳播認知的過程。圖書館要充分地借助數字資源平臺與設備,積極推各種各樣的數字化讀書活動。
4 ?我國國民閱讀的現狀
第一,全民閱讀是國家為滿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要求而制定的一條政策,政府的工作報告多次強調,應不斷強化學習型社會建設,大力增強民眾文化素質。第二,公共圖書館推廣全民閱讀使人們對閱讀的興趣和重視度變得更高,但許多公共圖書館本身所具有的推廣條件還有所不足。首先是借閱條件不足,服務功能并沒有完全做好;其次是針對特殊人群開展的閱讀推廣服務功能還不夠完善,存在滯后的問題;再次是現有的閱讀條件還有待提高;最后是數字化建設經費不足。伴隨時間的不斷推移,數字化是閱讀規模呈現持續擴大趨勢,并在愈來愈多的人群中受到歡迎[7]。與傳統閱讀方式比較,數字化閱讀在快捷性、便利性上會更具優勢,不過其也因此產生了碎片化閱讀這一不良效果。紙質化閱讀會比較全面、比較系統,可以讓人進行更加深入的閱讀,進而給讀者帶來更深刻的讀書感受。此外,閱讀推廣活動策劃主要傾向于臨時性、常規性以及節慶主題性這幾種類型,廣泛表現出“重頭輕尾”的情況。
5 ?全民閱讀推廣策略
5.1 基于讀者需求的閱讀推廣
(1)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量的閱讀內容都是以數字化這一形式進行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推出與發展,國家政策的大力鼓勵與支持,閱讀環境逐漸創設而成,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以數字方式呈現出來,讀者閱讀規模也得到了明顯擴大。讀者的閱讀結構表現為電子書、紙書與紙電同時并存的均衡狀態。閱讀推廣活動的目的是更好地開展讀者服務工作。在開展閱讀推廣的活動中,圖書館要始終站在地區公共文化中心這一地位,圍繞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做出全面且有效的改革與創新。
(2)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充分結合,讓人們的閱讀習慣及方式出現了明顯的轉變,讀者的個性化閱讀需求逐步產生出來,并得到不斷擴大,讀者更加地注重閱讀的體驗與體會。圖書館在做好日常服務的同時,應當更加注重讀者個性化需求服務的提供與解決,將解決讀者閱讀需求視作是首要工作。
5.2 延伸圖書館服務觸角
(1)積極進行圖書館+模式的探究、設計,創設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根據點,擴大服務范圍,致力于創設城區“10 min文化圈”,促進區域公共圖書館總分館系統的構建,并加快對基層服務網點的打造。對于有條件的圖書館來說,其可進行“二十四小時分館”“圖書流動車”等項目的打造,以此為當地人們的閱讀帶來極大的便利性。積極建立健全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致力于達到圖書館各區相互間文獻通借通還的全方位覆蓋。
(2)發揮信息咨詢的決策參考作用。決策參考咨詢工作不但是圖書館本身發展的一種需求,而且還是時代前進的重要需求,其在圖書館業務結構中占據著關鍵地位。圖書館在進行好常規性服務的提供時,必須要積極地對信息資源展開深入、認真的選取與處理,給政府部門決策工作的開展帶來有用且有力的參考價值,進而讓政府可以將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價值和內容有效地傳播給社會,為當地社會、經濟、文化建設與發展帶來重要的幫助。總而言之,應當積極地發揮信息決策咨詢作用,因為這可以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邁向一種全新的發展環節,讓政府有更多的機會發現圖書館的價值。
(3)重視特殊閱讀人群,彰顯人文關懷。積極地進行服務涵義的挖掘,不斷延伸服務的寬度與深度,給社會中那些具有特殊性的人群帶來關切。例如:在針對老人、殘障人士、農民工孩子、看守所的犯人等進行閱讀服務的過程中,圖書館可以為這些人推薦新聞、法律、經典名著、醫藥衛生等相關內容的書籍。定期為他們開展各種專題講座,加強對特殊人群的關懷,彰顯文化幫扶,激勵這些人依靠閱讀來擴充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陶冶內心、提升文化素養。
5.3 建立閱讀推廣長效機制
積極建立常態化的閱讀服務機制。常態化機制可以說是促進全民閱讀實現的一種核心方法。全民閱讀的實現并不簡單,它屬于一種需要依賴于政府支持、整個社會共同參與的繁雜性、系統性的知識工程。因此,各級政府要在全民閱讀推廣工作中發揮出自身的主導性,積極構建專門的推廣宣傳隊伍,從結構、體制等方面健全閱讀推廣部門,統籌策劃安排,全方位開展。
(1)創新推廣發展理念,構建與健全閱讀推廣長效機制。通過這種長效機制的創立,以打造出政府提倡、統籌安排、品牌指引、全民加入以及社會促進的閱讀推廣局面,并形成良性且持續的循環,讓閱讀成為一種常態化、廣泛化的重要活動。
(2)提升社會協作,設計并提供更加豐富且多樣的閱讀活動,從而吸引大量的公民邁入圖書館大門,感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讓閱讀變成廣大公民喜聞樂見的重要生活方式,并和工作方式進行有效且充分的融合。
(3)提升與培育全體市民的閱讀意識,促進他們對圖書館產生全面且深刻的理解,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與好評度,創建和市民讀者進行溝通、互動的媒介,大力推廣、傳播閱讀理念,進而推動以提倡閱讀、傳播知識、發揚社會文明為主要特點的社會風氣的構建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于漫瀛.淺析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策略[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14):118-119.
[2] 徐建華,王晴.我國全民閱讀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12):98-107.
[3] 龍軍.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視角下的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策略探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38(3):66-72.
[4] 陳曉梅.“互聯網+”時代圖書閱讀推廣服務探析[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7(1):108-109.
[5] 馮展君.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解讀《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推廣叢書》[J].圖書館論壇,2018,38(11):130-132,171.
[6] 席翠萍.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的必要性及策略[J].科技與創新,2017(8):52-53.
[7] 王瑩,江艷雯.公共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工作策略研究——以宜昌市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9,49(6):99-105.
作者簡介:戴明(1967—),男,大專,館員,研究方向為少年兒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