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玉 江蘇省江陰市北漍中心幼兒園
高瞻課程的核心是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精神的教育價值取向,讓幼兒學會自我學習。游戲是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媒介,而結構游戲多元的游戲主題、豐富的游戲材料和更加靈活的游戲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按照高瞻課程“計劃—工作—回顧”的游戲活動流程組織幼兒進行結構游戲,將自主權還給孩子。
“計劃時間”讓幼兒對自己的選擇做出合理規劃,包括決定做什么、預測互動(和誰一起做游戲)、找出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理解行為與結果的關系等。計劃環節中幼兒自己決定要做什么事,成為活動的決策者。教師為幼兒提供表達意愿的平臺,通過傾聽、交流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并給他們建議,幫助幼兒積累相關經驗,充實活動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溝通交流,無形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對自己的活動計劃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以大班主題結構游戲“家鄉的橋”為例)。
孩子們會根據主題設定目標和搭建內容后,帶領幼兒實地參觀家鄉各種各樣的橋,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古橋到現代的橋,幼兒直觀、深入地了解橋的建筑特點,對比發現古橋和現代橋不同的區別。在參觀過程中,激發了幼兒結構游戲的興趣和欲望,幼兒也從中積累了關于橋的經驗。
1.談知識經驗,幼兒根據前期和家長一起收集的關于橋的資料、圖片和在實地參觀中積累的關于橋的經驗展開談話。可以預設問題:橋的結構是怎樣的?古今橋的不同之處?你對哪種橋比較感興趣等等。
2.談搭建規則,幼兒通過自主討論,制定一些搭建規則,例如人數、搭建內容、材料使用等,可以用簡單,形象的圖文“約定”,以提醒幼兒約束自己的行為,物化規則的導向作用。
幼兒連接前期經驗,大膽想象自主設計表達自己的意圖,可以用簡單的圖示來做計劃,例如,建構的內容、選擇的材料、搭建步驟、場地規劃與擺放、和誰一起合作……幼兒用簡單的符號表達自己的搭建想法,為接下來的“工作環節”做好簡單的規劃。
“工作時間”讓幼兒將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包括對各種材料進行探索、學習新的技能、學會分工合作、大膽表達、溝通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主動探索各種建構材料,把已有經驗和自己的想法鏈接、嘗試、探索驗證自己的想法,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困難,成為活動的主角。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調整活動難度、提供合適的材料等支持、助推幼兒獨立完成工作,當好活動的配角(以中班主題結構游戲“紅豆新農村”為例)。
結構游戲不僅需要幼兒掌握一定的建構技能,還需要學習靈活地把一些數學、科學等知識遷移其中。在搭建“紅豆新農村”的房子時,把壘高、架空等技能,進行遷移變通,重疊壘高成斗拱反翹的老房子屋檐;把數學中學習的按顏色規律排序的方法遷移過來,用黑白顏色的積木間隔排列,展現出老房子黑白的色調。
幼兒在靈活運用身邊的各種建構材料后,老師可以逐步提供一些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廢舊材料:不同粗細的紙管、各種飲料罐子、各種紙盒……這些材料不僅可以讓幼兒對游戲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也能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在搭建紅豆樹時,由于圓柱形木質積木較小較輕,大雪花片積木做成的樹冠比較重,所以站不穩,總是倒下來。我建議他們變換一下樹干的材料,可否用較重的類似材料替代。幼兒在材料中找到了粗紙管替換了原來的樹干,紅豆樹總算穩穩地站立起來了。
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搭建能力,但是自主獨立完成主題搭建還是有點困難,教師要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在合作中推動主題的不斷深入,讓幼兒的結構游戲不斷發展和深入,讓幼兒積累更多的建構經驗。幼兒在搭建“紅豆新農村”的房子、紅豆樹、小河后出現了重復搭建的現象,這時,老師開著一輛小汽車來了“請問十里桃林在哪里?”“哎呀,我的汽車該停哪里呢?”孩子們這才意識到“紅豆新農村”的標志之一“十里桃林”沒有設計在其中,游客來了,車子很多,于是停車場、加油站、游客中心等一系列的新搭建內容產生了。
“回顧時間”是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在“工作時間”中的經歷,幼兒回顧剛剛的活動做了什么、如何做的,通過直接語言表達、場景再現、繪畫等方式來“表述”學到的知識、活動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無形中將自己的計劃、工作、結果進行聯系對比,分析其中原因,在總結、梳理、共享中,對活動加深理解,并獲得新的經驗(以大班主題結構游戲“公園”為例)。
搭建結束,請幼兒來介紹一下搭建了什么?搭建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為什么會這樣?后來問題解決了嗎?怎么解決的?(還可以怎樣解決呢?)引導幼兒自己介紹在結構游戲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等。這個過程是幼兒自主表達游戲中思考的過程,也是對自己建構技能和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幼兒在討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下次搭建的新線索。幼兒在搭建“公園里的花”時,出現了“花”站不牢,都“倒”在花壇中。在回顧時間,大家圍繞這個問題開始出謀劃策:“可以在花的底部加個底座”“可以幾朵花連接在一起擺放”“可以像我爸爸的攝像機一樣,做個三角形支撐架”……最后,老師不去評論這些方法是否合理,而是說:“大家的想法都不錯,那下次我們一起來試試吧。”激烈的討論中,孩子們對解決結構游戲中的這個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為下次活動埋下了伏筆。
“回顧時間”是幫助孩子梳理提升經驗的最佳時間。公園湖里面的“小船”五花八門,千姿百態,鼓勵幼兒來說出自己的搭建想法和方法,或者讓其他幼兒來猜一猜同伴的搭建想法、總結一下同伴作品中運用的搭建方法技能。鼓勵大家都來說一說還可以怎么搭。幼兒在這個自我梳理小結、同伴互相梳理小結的過程中,進一步拓寬了搭建的思路。這個過程不僅幫助幼兒總結提升經驗,無形中還激發了幼兒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幼兒園結構游戲在高瞻課程“主動學習”思想的指引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在“計劃—工作—回顧”三個環節中,幼兒通過自主操作,與人、物、周邊環境相互作用,自主建構知識。老師扮演好“傾聽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為幼兒搭建好開放的自由選擇空間、支持自主探索的環境,促進幼兒主動游戲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