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開發區國際學校 李晶晶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積極借助實驗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在此過程中,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認識和了解,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細心鉆研的關鍵動力。數學學科作為小學學習階段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的思維開發、知識基礎建設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教師和家長過分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以成績為學習成果依據,是對學生成長的極不負責,不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長期下去,學生會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帶來的壓力,從而會逐漸對數學學科失去興趣。再加之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較為死板,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也沒有積極利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拉低了整體的課堂數學教學質量。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多是以單一授課講解為核心,是一個單向的知識傳輸過程,缺乏互動。這樣的教學整體較為被動,不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與小學階段學生好動的天性不符,不能突出學生熱愛生活的特點?;诖?,教師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選擇更為適合當代學生的學習氛圍和模式進行教學,充分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讓學生知道數學學習的樂趣,讓其能夠主動進行數學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開展實驗教學工作。教師應該引起重視,充分了解教學內容,積極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保證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數學的邏輯性、可推理性,使學生既能夠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又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深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熟練度。例如,教師在進行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長方體和正方體與學過的平面圖形,讓學生逐漸掌握立體幾何的相關基礎概念知識,利于未來學生的深度學習。通過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充分突出數學學科的推理價值和邏輯特點。其中的大部分數學知識都需要逐步推理,需要教師抽絲剝繭地將形成原理展現出來,從而加強學生的直觀理解,十分適用于數學實驗的教學模式。
相關教師在數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定會在學習中遇到不理解的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予以重視,在實驗教學中突出問題引導的價值作用,向學生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聯系的關鍵性問題,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概念的辨析,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自主創新式的情景創設,以此達到預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的培育目標。最后,還可以布置給學生一些活動作業,讓學生自行組織數學實驗,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為提高學生對于角度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積極改變教材中的問題變量條件,以問題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解決問題??梢宰寣W生觀察各種角,并引導學生對比邊長延長、夾角不變和夾角改變、邊長不變兩種模式對于角的大小的影響,最后讓學生總結出角度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學生可以逐步認識到角度的概念,從而得到“角度的大小不由邊線長度控制,而是受邊線之間的夾角大小所影響”的結論,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數學作為提高人的思維、解放人的思想的主要學科,對于人才培養和能力提高有著重要影響。因此,相關教學單位和教師應該引起重視,不斷轉變教學策略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入數學實驗的新興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優化,推動教學事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