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長江小學校 賀亭亭
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知識較為抽象,同時也較為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引導和培養,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多種方法進行思維的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強化。
小學數學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學”的相關知識,知識內容較為煩瑣又較為分散,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將抽象的知識進行概括和轉化。小學生由于受到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尚未成熟的局限,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熟練運用水平并不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增強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要想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必須要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使其符合小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將其系統化,在講授新知識的同時,加強其與之前所學習知識的聯系,使學生的知識結構聯系更加緊密。通過對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梳理,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整,基礎也更為牢固。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認識小數,了解小數的形式。教師可以在課前安排學生進行知識預習,并為學生布置幾個問題,如:“小數的形式與之前我們學過的數字有什么不同呢?”“小數的加減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加減法去計算呢?”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復習以往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并將其與新知識建立聯系,從而達到梳理數學知識結構的目的,讓學生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之間聯系的理解,進而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知識來源于生活,大部分的知識都是通過生活中的觀察和研究,經過千百年來先輩的研究與積累形成和記錄下來的,是通過大量的實踐驗證后所傳承下來的知識總結。因此,教學必須要注意生活元素的融入。小學數學學科知識同樣如此。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好,而數學知識抽象性較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往往較難。教師要能夠不斷創新生活化實踐課堂,讓學生能夠通過更加形象的課堂學習去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通過生活化情境與數學知識的比對和結合,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逐漸形成數學思維。
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圖形的拼組。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復習“認識圖形(一)”當中的知識內容,再從現有的圖形中去辨認所包含的圖形,從而讓學生掌握圖形的拼組知識,總結出知識的規律。教師可以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圖形引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從生活視角去觀察其中存在的知識。比如教師展示公共汽車的側面平面圖形,并嘗試引導性提問:“汽車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薄败囕喪鞘裁葱螤畹??”“圓形?!痹谶M行圖形的組合時,讓學生學會總結歸納,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逐漸形成數學的系統性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圖形認識以及空間觀察能力的培養,是為學習數學學科中的幾何知識打基礎,教師需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想象力來提升學生對圖形和空間的認知,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新思維能力,這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模式的形成。教師必須要能夠通過教學來幫助學生構建出立體化空間,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課的學習中,教師需要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進行引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處從不同角度拍攝同一物體的圖片,讓學生去觀察和尋找不同點,或者將杯子的側面和底面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去感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的差異。如此就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為學生構建出立體化空間,培養學生思維空間能力,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要能夠結合教學的內容,融入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以及熟悉的元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要能夠發揮出多種方法的作用,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這對于以后學生學習更加高深的數學知識有著極大的助益,也是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教師必須要能夠運用更多的教學技巧去開發學生的智慧,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