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區東渚實驗小學校 陸秀萍
為了彌補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打破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充分發揮在線教育平臺和網絡媒體的作用,為學生提供線上教育教學活動。然而,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長時間的線上學習不僅會損害視力,也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短,喜歡情境與故事,但目前的線上教學視頻大多都是單純地把線下教材內容搬上互聯網進行單方面的講授。上課時教師缺乏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反饋,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知道學生是否聽懂,難以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缺乏線下教學的生動和靈活,學生學起來不深刻,對知識點的掌握也不穩固。
小學數學的學習并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數學思維及數學思想方法。此外,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以直觀思維為主,而線上教學時,教師只能憑借有限的教具進行教學,且大多都是依托于PPT進行講解或錄制的視頻,基本沒有教學實物的呈現與操作,學生也都只是拿著筆和書進行聽講練習,無法動手操作。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尚不具備自我管理及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學習生活中,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幫助與監督。學生在家線上學習,時間相對自由,沒有特定的學習氛圍,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及時的互動、溝通,長時間如此,學生的自覺性就降低了,學習變得相對散漫,學習效果也很難盡如人意。
數學知識之間存在著實質聯系。目前線上教學所錄制的視頻基本是一師一課,即邀請各優秀教師每人錄制一個內容的學習視頻。雖然錄制視頻的教師都是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但每人風格不同,內容講解只能針對本課內容,無法將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教學,學生所學內容是零碎的,也沒有能力將知識進行串聯整合。
針對小學低段數學的線上學習內容開發,有必要組建一個專業團隊,深入開發研究。在充分研究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習慣、知識背景及小學數學教材后,開發相應的具有特色化的線上教學課程。
為期兩個多月的線上學習,新學期新課內容大部分已教學完畢,大多只剩下一兩個單元的新知內容。即便如此,在線下開學后,對于小學低段數學的教學仍應放慢腳步,幫助學生重新學習新知,適時讓學生動手操作,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
線上教學階段,教師應逐漸從“用經驗說話”轉向“用數據說話”。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其他線上練習軟件,及時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學生個體情況及班級整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運用數據分析,教師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學生是否完成練習、是否訂正、班級之間差距在哪等等,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饋與查漏補缺。
小學低段學生開學后,大部分新知內容已進行線上學習,零基礎重新學習不太現實,也沒有太大必要。線下開學前,教師應對所教學生線上學習及在家學習情況做深入了解,并在開學初對學生進行一次練習或調查,充分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薄弱所在,確定學期教學計劃。雖然新授內容有必要幫助學生重新經歷學習過程,但對于練習課和復習課,同類型的新授課,教師更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相應整合。
線上教學的應用推動了教學的變化與發展,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漸成趨勢,線上怎樣教,才能讓學生學習更積極、更有效;線下如何學,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適應未來,這也是教師面臨的又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