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 季建珍
馬克思說過:“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可以說,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表現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低年級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針對低年級學生“不愿說”“不敢說”“不會說”的問題,筆者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適當的贊美與鼓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當學生好不容易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如“講得很有道理”“你很勇敢”“你完全準確地說出了老師想說的”……教師的認同感是對學生莫大的鼓勵。
課堂上,有些教師為了讓教學過程更流暢和緊湊,容易壓縮學生的思考時間。我通過有效設計教學流程,反復琢磨,盡量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提問和環節,同時注意將一些問題作為作業留到課外,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充分準備,避免一些學生因準備不足而在面對教師的提問時產生慌亂情緒。
除了課上教師的正確示范之外,我還根據學生的能力選拔一批優秀的小組長,發揮小組長在小組內的示范作用。課上討論后,及時詢問小組內成員的發言情況。課后,就某個問題要求小組長幫助組員反復練習,學會對某一數學問題的表達,不會的學生學會后再向教師表述。
一些學生膽小,始終邁不出“表達”的第一步——開口。因此,布置好“講題”學習任務后,我一般會再三強調教師檢查的內容和時間,并直接將任務分配到小組或個人。在一對一的檢查中,有些學生可能還是一句話不說,我會靜靜地等待幾分鐘,等待的時間既是讓他思考,也是讓他知道老師十分關注這個學習任務,然后再幫助他分析原因,督促其向小組長講解,再在規定時間內對其進行檢查。
每個學生內心都希望當一當“小老師”,在充分考慮他們的能力后,我會讓一些能力較強或準備充分的學生站上講臺,鼓勵他們講一講自己的解題思路,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起他們的好勝心。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較充分的準備,首先,我一般會提前布置講題任務。不會的學生會提前請教會的學生。其次,建立互助小組。指定小組內的“老師”時要靈活,不僅要用好“強強聯合”“強弱聯合”,更要善用“弱弱聯合”。讓努力學會的學生去教還不會的學生,這既能增強基礎較薄弱學生的信心,又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在教學數學概念、算理及解決問題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精煉、授課思路的清晰,學生通常會模仿教師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路。例如,在教學“幾個幾”與“幾和幾”的解決問題中,我從已知條件出發,通過畫圖、抓住關鍵詞來解決問題。很多學生在練習中也會模仿教師的語言和方法講題。另外,還要注意解題的順序性和邏輯性,數學解題中常常會涉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通過建立一定的表達模式,讓學生有條理地敘述解決過程。比如解決多步計算的問題時,設計類似“先算( ),后列式;再算( ),后列式”的格式來幫助學生表達。
一方面,立足于學生知識的內化,延長訓練時間。新授和課后練習課適當減少一些寫的作業,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討論交流。另一方面,家庭作業中添加某些重點題的講題任務。另外,課堂上必須多多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教師少講,設置更多問題給學生回答。
構建小組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小組資源合理配置和優化,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的搭配,讓每個學生都找到學習對象。一些開放的數學問題,大家暢所欲言;一些語言練習,大家互相模仿。將數學語言訓練納入小組管理,教師通過小組長的評價大致了解小組成員的表達情況。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弱,可能在表述某些較復雜的問題時存在困難。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用信息技術、圖畫、動手操作、學具演示等方式來協助學生進行數學表達。例如,一年級中關于“拐點數”的教學,我通過動畫演示“9添1成10,與前面的( )個10合起來是( )”的過程,邊演示邊表述,學生能很快地用語言表述29、39……這類數字是怎么來的。有時,我也會讓學生畫圖來輔助自己對數學問題的表達,例如時鐘上分針從幾走到幾的問題。
總之,要有效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既需要教師幫助他們克服一些表達上的心理障礙,又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鉆研教法、學法,有效示范,引導學生規范、完整和有條理地使用數學語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數學學科特點,用多種方式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而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