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程
江蘇省南通市紫瑯第一小學(以下簡稱“紫瑯一小”)將綠色評價作為辦學的核心旨歸,撬動基于課程和課堂的根本性變革。
紫瑯一小評價體系設置“知”“智”“致”三個層面。“知”為學科基礎,指向必備知識與技能,著重進行“書面測評”;“智”為學科品格,指向價值體認,著重進行“書面測評+現場測評”;“致”為學科生活,指向問題解決,著重進行“現場測評”。在此基礎上,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五項評價內容,分別為必備知識與能力、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和創意物化。其中后四項為大綱明確表述的課程目標,必備知識與能力也是必要的評價內容。學生每經歷一次綜合實踐活動,都會汲取一定的關鍵知識和必備能力,為未來導航。
紫瑯一小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并具有跨學科和實踐性兩大課程屬性,綜合實踐以學科課程為基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綠色評價將儀式本身作為綠色評價內容,是價值體認的主要測評手段。紫瑯一小每周一舉行升旗儀式,是學校少先隊的慣常做法,也是儀式教育最為集中的時段。有關升旗儀式的考核,學校從三個層次入手:首先,設計標準。紫瑯一小根據權重設計考核標準,態度權重為50%,歌唱權重為20%,行隊禮和呼號權重為30%。其次,規劃現場。綠色評價現場設在高規格功能教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面向國旗莊嚴肅立,唱國歌。學生端正坐在等待區的行為表現,也作為測評內容之一。最后,測評成效。根據評價標準和現場表現,學校進行成效測評,考查學生對于升旗儀式的價值體認。
紫瑯一小的“探究校園”測評項目,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并以五個步驟展開。第一,設定測評內容,即繪制校園建筑平面圖。第二,施行項目“開放”。測評對象不限于個體,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描繪方式不做過于具體的要求,鼓勵運用個性形式來描繪。第三,進行過程指導。教師在課上引導學生認識平面圖,學習設置比例尺、圖例和方向的方法;在校園中考察,邊行走、邊記錄、邊討論,學習積累,又游園賞景。第四,設置“態度Jump”。該項目著力于“態度Jump”的設定,即學生成果須面向全校展示。這就對學生所繪制的校園建筑平面圖的水準提出了要求,并包含自評、同學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等。第五,測評成效。學校從學生對項目完成的態度、描繪方式、平面圖描繪的準確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并評選出最優秀的一張,印入學校宣傳冊。
紫瑯一小將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寶貝種植計劃”活動與測評。首先,確定測評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好“植物寶貝”,在指定區域的背景板前,完成“全家福”合影,并以說、唱、跳等各種形式介紹自己的“寶貝”。然后,設定測評標準。一是狀態有精神,權重40%;二是形式有創意,權重30%;三是介紹有條理,權重30%。接著,學生組內協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種植,在磨合中互相影響與成長。最后,測評成效。學生選用各種方式展現成果,例如,使用PPT展演、自編歌曲、說唱快板、群口相聲等方式對“植物寶貝”進行圖文并茂的介紹。
測評內容必然受到該項綜合實踐活動本身的先天制約。這就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設計必須貼近學生,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同時,主題應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盡可能整合“較近”的資源,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就近”設計,不斷拓寬學生的活動視野、興趣視野和能力視野,培養綜合素養。
形象、生動、活潑的測評氛圍中,學生更能發揮自身的能力與素養。例如:“寶貝種植計劃”測評,我們設置合影背景板,配以溫馨音樂,這是小氛圍的營造;“繪制校園建筑平面圖”測評,我們設計了“態度Jump”,所有作品對全校展示。對于學生來說,這是測評的校園大氛圍。
一項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測評的“點”必然是眾多的,但也必須有重點。我們可以緊扣目標要求,盡可能有側重地進行選擇,同時兼顧必備的知識點、能力點和習慣點等,進行靈活的設計,從而系統化、有規劃地實施綠色評價。
測評必然有結果,但是評價的目的不在于甄別,更重要的是鼓勵與診斷:一是鼓勵學生將日常習得與生活積累用于測評,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用于“準備測評”,通過準備,端正測評的態度,提高測評的水準,展現風采,增強自信;三是通過測評來診斷學生的發展狀況,及時在課程進程中幫助學生產生興趣,在不斷探究中彌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