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區北門里小學 李娟
□淄博市周村區市南路小學 李麗
當前,國內小學美術教育多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具備較強的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仍然采取語言、黑板、粉筆的簡單模式開展美術授課活動。該種教學模式能夠應用于各類教學環境,對硬件教學設備的要求極低。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不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并理解較為抽象化的美術知識,很容易增大學生的壓力,對學習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不合理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無法充分引導師生共同進步與發展。教師應注重教學情境的科學性,強調課堂教學紀律,保障輕松活躍的氛圍,杜絕學生交頭接耳、注意力分散的現象。
當前,教師主要參照學生成績,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例如,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抽取部分時間安排部分學生在黑板上開展美術創作活動,適時講評學生繪畫技巧、繪畫水準。但部分美術教師不具備合理的語言表達能力,容易出現不適宜的語言評價,這會嚴重影響學生自信心、自尊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若教學評價方式不合理,也會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造成阻礙,干擾學生美術素養與藝術氣質的提升,不能很好地踐行新課程理念。基于新課程理念,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屬性,盡可能獲取更為精準、具體、客觀的評價結果,進而增強小學美術教學效果。
在家庭、社會自身性格等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下,同一小學、同一班級內的不同學生在審美意識、喜好、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若教師采取統一的教學模式開展繪畫教學活動,未能將學生與繪畫對象直接相連,沒有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則會導致部分學生展現出繪畫天賦,而另一部分學生不具備顯著的繪畫天賦。對于上述問題,部分美術教師沒有進行區別對待,未能充分認知不同學生群體的差異性并切實開展個性化教育,進而無法充分激發小學生所具備的獨特藝術潛能,也不能有效針對學生的弱項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所面臨的師生矛盾是阻礙新課程理念踐行的關鍵點。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教師的引導作用占據教學活動的較大比重,這也導致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只能沿襲既定教學思路進行學習。長時間累積下,部分小學生會逐漸失去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甚至出現抵觸心理、厭煩心理。小學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逐漸難以滿足教師主導的美術教學活動,這也是師生矛盾的重要誘因。為了更好地踐行新課程理念,教師應注重改善師生關系,避免師生間出現突出的矛盾,影響日常學習。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學內容應緊貼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小學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圍繞學生日常生活,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動物植物進行觀賞,依托多媒體教學設備,將相關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播放給學生。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可以經常遇見各類植物、動物,在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的助推下,能夠進一步直觀感受到自然魅力,自由發揮想象力,將美術作品與大自然元素相融合,不斷強化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
教師在日常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小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充分利用大部分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可引入游戲教學、互動教學等模式,不斷強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關注度,引導他們深入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開展影子知識點的教學時,可依托游戲活動模式,首先準備植物、建筑物、動物等事物的影子視頻或圖片,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其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對上述影像進行猜想。依托上述教學手段,教師可有效融入新課程理念,在學生間構建良好的交流氛圍,深入了解班內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持續放大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增強小學美術教學效果。
現階段,國內大部分小學已配備較為完善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些先進的技術設備能夠充分展現各類教學資源的教育優勢,有助于快速、準確、直接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在課前收集各類教學資料,制作PPT并運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進行播放。為更好地踐行新課程理念,教師應不斷完善課件應用技術與制作方法,標注其中的重點內容,增強課件的觀賞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引用自動播放模式,將多個窗口同時并列在屏幕上,展示組合形式的教學內容,構建深度、有趣、活躍的教學氛圍,這也有助于學生直觀形象地認知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
新型教學模式還能夠將原本較為抽象的美術知識具象化,更有利于小學生進行理解。教師可引導小學生進入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中,使其能夠將自身注意力投入課堂教學活動,聚精會神地聆聽教師的講解,不斷強化自身對于美術的學習熱情,增強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再比如,教師在圍繞油畫基礎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依托教學設備將國內外畫家的經典作品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油畫與國畫之間的顯著差異,標記不同類型作品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與理解相關知識點。一旦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基礎知識框架,教師還可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強化學生記憶,引領學生主動思考不同類型的知識點,深入理解教材知識,進而增強課程的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模式將更多的重心集中到考試成績方面,未能有效區分不同類型學生的差異性。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對學生的藝術信心進行培養并以此為切入點,增強小學生的藝術素養。例如,教師在圍繞經典繪畫作品進行介紹時,經常會遇到某些學生不理解具體的繪畫方法、繪畫技巧或者很難取得理想應用效果的問題,甚至部分學生不具備合理的審美意識。此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鼓勵,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并建立充足信心。例如,教師可依托“希望你持續努力”“下次一定可以”“你能行的”等激勵話語,有效控制并減弱學生的失落感、挫敗觀,引導學生始終保有愉悅心情開展美術創作、進行美術學習活動,積極主動參與后續的美術課堂教學。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教師還應注重語言技巧。例如,在對成績不理想或沒有取得較大進步的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少批評、多鼓勵、少諷刺、多指點,持續強化學生自信心,進而增強學生的美術素養。
綜上所述,通過持續創新并改革小學美術教學模式,有助于發揮美術學科教學的各項優勢。教師應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結合多媒體技術手段,將更豐富的教學資源轉化為PPT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自由、生動的教學氛圍,不斷增強評價模式的科學性、有效性,更好地踐行新課程理念,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