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娟
(湖南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信息時代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實現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是目前的新課題。文獻檢索課是推動我國高等院校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途徑,隨著信息化智能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以致用是目前文獻檢索教學改革的關鍵。國內外學者都在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例如開展項目教學法、PBL教學法、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法等。然而,龔文靜[1]通過對近10年文獻檢索教學研究論文進行分析發現,從學生需求視角進行教學改革的文獻僅占1.96%。近年來,國內外開始嘗試嵌入式教學法,即將專業知識嵌入文獻檢索教學中,以學習興趣為出發點開展教學[2]。這種模式是以文獻檢索教師為主,專業教師為輔,文獻檢索教師積極參與專業學習,與專業課教師密切溝通,共同設置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與方式,將專業課和醫學文獻檢索課緊密結合[3-4]。目前已有較多院校開始嘗試,在醫學院校開展較為顯著[5-7],例如將中藥專業知識嵌入醫學文獻檢索教學。筆者認為還可以探索第二種模式,即以某專業教師為主,兩門課程融合一起混合教學,文獻檢索教師構建知識框架,參與教學內容設置。第二種模式目前尚未見相關報道,筆者以長沙衛生職業學院為例,大膽嘗試將藥理學和醫學文獻檢索進行融合教學,試圖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
文獻檢索作為一門選修的通識課和職業能力拓展課,在大多數院校不受重視,對于學業繁重的醫學院校更甚。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初期,普遍存在隨意性,一般在滿足其他專業課和思政課后,再根據剩余課時決定課時量,而不是根據課程需求制訂。教學時間安排也不固定,見縫插針,欠缺一定科學性。大多數學校將醫學文獻檢索課安排在實習前,等學生實習歸來做畢業設計時又忘記了。文獻檢索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利用文獻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開設太晚,導致課程內容在大學階段幾乎無用武之地。
文獻檢索專業教師匱乏,醫學文獻檢索教師更少。大多數院校主要由兼職教師擔任教學工作,兼職教師有圖書館館員、計算機教師、其他各科教師,兼職教師缺乏專業背景,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方面,隨著信息化時代發展,便捷式的操作系統和一站式檢索的易化,使部分學生感覺文獻信息檢索非常容易,不需要學習;另一方面,學生認為醫學文獻檢索課與專業相關度低,是選修課不重要,再加上內容枯燥,不知道如何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際學習生活中,因此學習興趣不高。諸多因素導致多數醫學院校醫學文獻檢索課程教學效果欠佳,不能完全發揮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難以產生預期效果。
醫學文獻檢索作為一門工具性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自學能力的重要課程。以往的課程改革多從教師角度出發,學生多為知識的接受者,因此學生雖能掌握一定的信息檢索技能,但不能學以致用。與專業課融合的教學模式,從課程開始就從學生需求角度出發,深入專業,啟發學生邊學邊用,激發學習興趣。
醫學事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在畢業后有很多發生了更新,醫學生需要不斷自主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大學階段不僅僅是教授專業學科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而這也是文獻檢索課程的最終目的。文獻檢索課和專業課程融合教學,對兩門課程的學習都有促進作用,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醫學文獻檢索技能,同時也能促進其對專業課程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前沿發展的探索。
在信息時代,大多數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且中高級職稱教師大多具備良好的科研能力,而科研離不開醫學文獻檢索,因此中高級職稱醫學專業教師實際上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以及醫學文獻檢索和分析應用能力,能勝任這門課程的教學。此外醫學文獻檢索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可以進行集體備課,相互促進。我院某專業藥理學和醫學文獻檢索剛好安排在同一學期,授課教師剛好多年承擔藥理學和醫學文獻檢索教學,對兩門課程均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還承擔藥學院畢業生畢業設計指導和校內評審工作。因此,將藥理學和醫學文獻檢索兩門課程融合在一起嘗試嵌入式教學具有可行性。
按照醫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根據醫學文獻檢索課程要求,提煉和分解醫學文獻檢索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將教學內容嵌入藥理學具體教學中,將兩門課程相互融合教學(見表1)。

表1 藥理學與醫學文獻檢索結合教學模塊設計
以圖書館文獻利用為例,這部分內容學生往往興趣不大或者不屑于學習,大多不能體會這部分知識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藥理學是較為難學的基礎課程,是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橋梁學科,教師理論講解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學生經常會碰到困難,需要查閱相關文獻,壓力較大,因此積極性不高。如何有效幫助學生自己解決知識難點呢?除咨詢專業教師之外,在網絡上查找資料是自我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藥理學與醫學文獻檢索結合教學,教會學生了解醫學圖書館分類,快速查找藥理學以及生理、病理、內外婦兒等基礎和臨床課程的專業資料。藥理學不同教材對知識點的講解側重不同,學生可以通過查詢國內外不同版本教材釋疑解惑。同時學生還可利用不同的教輔資料檢驗學習效果,例如講義、習題集、各類考試輔導資料等,可利用藥物速記等促進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兩門課程融合,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查找圖書館文獻,掌握了圖書館分類法、圖書的特性和檢索方法,也學會了藥理學課程的自主學習途徑和技巧。
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改革學生評價方式(見表2)。構建以人為本的個性化考核方式,考核與實踐結合,過程性考核占重要比分。期末考核是綜合測試,選取具有實用性的病例分析、處方分析和安全用藥等內容,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充分利用醫學文獻檢索技巧和分析能力撰寫論文。這種考核既是一次醫學文獻檢索課程的綜合測試,又是對專業學習的提升,極具實用性,擯棄了以往為考核而考核的傳統模式。

表2 藥理學與醫學文獻檢索結合教學考核方式設置
課程融合改革需要上級領導和院系從上至下的重視和配合,從人才培養方案到課程設置、課時安排都需要統籌安排和緊密配合。特別是課時安排,需要將醫學專業課和醫學文獻檢索課安排在同一個學期。
課程融合需要年資較長、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醫學專業課教師擔任,他們是課程融合成敗的關鍵。課程融合改革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因此需要學院采取各項鼓勵措施,例如績效考核獎勵、課時獎勵等,以提高醫學專業課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在信息時代,大多數專業課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專業知識以及科研能力,但缺乏醫學文獻檢索專業知識,這可能會影響課程融合的效果甚至導致師生的挫敗感。因此醫學文獻檢索專任教師可以采取專題講座培訓和集體備課,對部分專業知識進行詳細講述,提高專業課教師文獻檢索知識。
醫學文獻檢索專任教師應提前規劃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并與專業課教師積極溝通,共同設置兩門課程融合的知識點,以及課程內容模塊的設置,避免醫學專業課教師產生畏難和抵觸情緒。
教學改革創新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最大限度受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因此學生的反饋評價十分重要。可以在課程中期和結課時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反饋教學過程的收獲與不足。同時,教師的自我反思和相互交流也不可或缺。
綜上所述,融合專業課的醫學文獻檢索教學是這門課程未來的發展趨勢,優勢顯而易見,具有可行性,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困難,需要學校教務、系部和各科專業課教師從思想上充分重視,行動上積極配合。這樣才能取得成效,培養真正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