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珊
【摘要】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不僅要具有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加大小學生的道德素養的培育也十分重要。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升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老師重視學生的聽寫訓練,而忽視學生的閱讀訓練,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策略,希望對小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形成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閱讀
基于小學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旨在幫助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體會、感悟教材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悟。通過閱讀使小學生了解更多名師大家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的準確表達能力,對小學生良好語言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小學朗讀教學,可以使小學生在提升語言表達、運用能力的基礎之上,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品位,使小學生能夠在朗讀中體會朗讀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激發小學生形成多方面的思維方式,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語文核心素養。具體措施如下。
一、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閱讀導入講解
教師展示課件,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精彩的片段,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閱讀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六年級語文課文的興趣。多媒體課件,結合名著閱讀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播放一些六年級語文課文的音像資料以及圖片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為人民服務》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多收集一些紅色文化內容、抗戰小故事等視頻,讓小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更為深刻的理解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宗旨,提高小學生愛國情懷,使小學生明確“為人民服務”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老一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我們當代少先隊員進行傳承的奉獻精神。
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激發學生對于六年級語文課文的興趣以及增加學生對于六年級語文課文的感性認識。在教師的帶領之下,使得學生對于六年級語文課文這本書的內容有一個基本了解,并且,教師在這一步要把握好“引導”界限,既要讓學生消除對于故事內容的陌生感,又要讓學生保持對于故事內容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樂于去自己探索故事內容,從而愿意主動自發地去閱讀六年級語文課文。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我國各地春節當天的風俗民情,然后讓學生說出當地春季的習俗,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傳統節日。
二、共制讀書卡,列出自己閱讀的進度、內容以及感想等內容
教師在利用課件和影像視頻資料帶學生了解六年級語文課文之后,讓學生由感性認識進入到深度閱讀之中,同時老師要保證小學課堂的朗讀時間,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適當地為小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幫助小學生能夠完成朗讀過程,合理分配教學實踐,老師要加強領讀,進行適當的指導,要注意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小學生掌握生詞句,還要通過運用標準語言,使小學生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使小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后老師給學生列出一周的時間完成六年級語文課文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制作自己的讀書卡片,記錄自己每天的閱讀進度,令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時間、閱讀內容以及每日閱讀感想等內容在卡片上逐一記錄,逐漸養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同時,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與閱讀感悟。在每日晨讀上,學生可以朗讀自己的閱讀感想,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在每周班會上,教師能夠將學生的讀書卡做一個集中展示,體現學生的閱讀成長。
三、創設多形式朗讀訓練,培育小學生朗讀興趣
學生的閱讀反饋可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出現,可以制作讀書卡,還可以采用多學科交叉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科融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教育。利用美術、圖畫設計等形式畫出六年級語文課文中的情景以及人物形象等,組織學生一起設計出手抄報、黑板報,為教室增加童真色彩的同時,也對于學生的審美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還應該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會”的形式,通過學生自己對某一篇課文或是課外讀物的讀后感進行演講,也可以是老師給設置一個演講主題,然后讓學生根據主題進行演講。
小學老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要創立多形式的朗讀模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角色扮演使小學生深入到課文中,更能夠體會課文所以表達的情感。例如《狼牙山五壯士》就可以進行改編,讓學生進行表演,有興趣的同學表演五位壯士,體會五壯士的愛國情感,更能夠將這篇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老師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表演活動,讓學生更為深入理解六年級語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與人物背后的情感,對于書中的故事有一個更加深入的情感認知。六年級語文課文內容表演的過程之中,既是對學生閱讀活動的一個補充,提高學生閱讀的趣味性,又培養學生在課文閱讀之中的積極性與深入參與程度,讓其領悟到閱讀的豐富多樣性以及魅力和趣味性。
四、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評價體制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公平對待全體學生,應該以表揚激勵為主,批評懲罰為輔,對學生進行適當有效的教育。在面對中等生這一群體時,更應鼓勵他們,教師要不放過學生任何一處優點,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針對性的表揚,使基礎差的學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再接再厲,創造更好的學習成績。老師要加大任務分配,考慮到中等生的能力水平,讓他們能夠在實際中獲得成就,從而幫助中等生向優等生過渡。充分考慮、幫助了班級中的大部分群體,這樣課堂教學管理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地認識和看待學生。教師應該是“抓中間,帶兩頭”,并不是忽視兩頭的學生,而是平等地對待所有人,讓所有的學生享受到同等的關注與關愛。我國提倡并實行素質教育,但從教育中的各項考試和選拔人才來看,仍然是應試教育。分數只能說明一個學習能力強而已,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也優秀,而綜合素質才能真正體現一個學生全方面的能力。以綜合素質來選拔人才,不是說分數不重要,只是將分數淡化,是將綜合素質和分數結合進行評價。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就要根據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小學生形成好良好的閱讀能力,促進小學生良好語言能力形成基礎,通過有效的朗讀加深使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魏娟.能動學習: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學習興趣培養[J].課外語文,2019(4):94-95.
[2]王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