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北區校 徐 忞
小學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科教學,最基本的出發點是夯實基礎知識,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達到提升數學運算能力、增強數學綜合思維能力和提升學科綜合素質的目標,計算能力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是否具備計算能力是小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重要因素,要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征、思維特點進行教學,必須精心準備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訓練小學生的計算速度、準確度和反應能力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落實計算的基礎性教學規律,融入計算的規律、口算和估算等能力的教學,從而在嚴格的要求和精確計算的過程中,全面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能力,為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和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不懈努力。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要求,主要論述為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作為數學學習的基礎,計算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進行計算的設計、教學和引導,舉一反三,優化訓練,以逐步提升小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特別是重視小學生計算技巧、口算能力、心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拓展計算教學內容,逐步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以落實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目標。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必須持之以恒,嚴格要求,立足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運算能力,提升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在小學生初步接觸計算內容時,教師必須設計趣味性的課堂導入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體驗融入課堂教學中,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比如教學情境如下:星期天,媽媽帶小明去購物,買生活用品花費78 元,給小明買文具花費24元,還買了一些水果,小計43元,媽媽讓小明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經過簡單計算得到:78+24+43=145(元),小明快速得出了答案。
現階段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面對一些運算符號較多的算式、復雜的計算內容,學生的出錯率大大增加,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必須滲透科學的計算規律,增強學生的運算能力。為提升小學數學課堂運算的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計算能力進行綜合性的教學設計,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圍繞數字和運算符號進行合理設計,通過符號化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計算的興趣,也可以借助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滲透科學的混合運算規律,逐步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提升小學生的運算熱情具有推動作用,依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綜合能力,教師需要進行綜合性的教學設計,給予鼓勵性質的表揚和激勵,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借助教具、多媒體等,展開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包括計算競賽、數字卡片游戲、學生合作檢查等等。比如在小學高年級教學“加法的簡便運算”時,教師可以進行經典案例的演示教學,對于“28+9+12+11=(28+12)+(9+11)=60”,通過調整運算順序,使得計算過程變簡單。
在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僅僅依靠學校的教學遠遠不夠,必須發揮家長的監督作用,創設家校一體的共育模式。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要設置課后鞏固作業,可以讓家長監督學生完成,進行錯誤檢查、批改和訂正,幫助學生精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出錯最多的原因是書寫潦草、粗心大意和心不在焉等等,這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以及缺乏專注度有密切聯系,只有牢牢熟記乘法口訣和運算規則,才能有效避免運算錯誤發生。
科學的計算方法包括看、想、算、查四個步驟,教師必須整合家長的力量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通過認真審題、仔細計算和勤于檢查等環節避免計算錯誤的發生。比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時,學生必須掌握科學的計算法則,尤其是面對有規律可遵循的計算題,需要進行簡便運算時,學生要堅持運算完成后的全面檢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基礎性的復雜教學過程,需要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針對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計算水平進行綜合設計,強化計算訓練,融入計算規律,以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真正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