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之下,就業創業工作確實面臨一定沖擊,面對新冠疫情不利影響,農民工等群體流動性降低,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大局勢下,通過提供創業服務和政策扶持等有效引導,吸引更多的人實現“返流回巢”。2019年人社部等三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推動返鄉下鄉創業工作;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提出優化自主創業環境,擴大創業擔保貸款覆蓋范圍,對創業投資企業予以政策支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5部門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印發通知》明確,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同等享受當地創業扶持政策,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河南省南樂縣縣委、縣政府抓住政策機遇,轉變思路,主動作為,著力打好創新驅動牌、基礎能力建設牌,培育雙創,發展優勢,讓“家門口創業”成為新潮流。2019年南樂縣被評為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2020年南樂縣返鄉下鄉創業2305人,返鄉下鄉創辦各類經濟實體2373余家,帶動就業9212人。
1.返鄉創業抗風險能力弱。返鄉創業最大難題是融資難,返鄉創業者缺少創業資金支持,企業申貸程序繁難,大多數企業無法滿足申請條件。同時,返鄉創業人員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創業項目較小。
2.返鄉創業服務能力不強。返鄉創業是個“大概念”,涉及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市場等多部門職責,尚未形成較好的聯動機制,優惠政策知曉率低,政策支持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難以滿足群眾需要。
3.縣域各項軟硬設施吸引力不強。受傳統擇業觀和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影響,很多創業者普遍考慮大城市,南樂縣處在經濟發展洼地,待遇偏低、機遇少,社會優質公共資源的共享率低,對有志創業之士吸引力不夠,難以留人;返鄉創業項目集中在村鎮,農村基礎設施完善程度與農村地區創業的成本緊密相關,尤其是涉農創業,基礎設施不健全提高了創業成本,放大了經營風險,影響了返鄉創業的積極性。
4.返鄉創業經營能力缺乏。部分返鄉農民工具備創業愿望,卻遭遇“本領恐慌”,創業者經營能力不高,對產品特色、目標市場、發展模式定位不明晰。同時缺乏創業規劃指導,對特色挖掘不足,對新技術和新模式應用不明,面對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缺乏援助、輔導。
5.技能培訓難以滿足需求。返鄉創業者普遍有較為強烈的培訓需求,組織培訓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不足,培訓方法陳舊,不新穎,難以解決創業者難題。
1.破解難點,強力落實返鄉創業政策。一是啟動政策落實強引擎。梳理助推鄉村振興支持返鄉下鄉創業15項政策措施,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援企助企十條舉措,設立了縣返鄉創業專項補助資金200萬元,對返鄉創業農民工、大學生等返鄉創業群體,從創業補貼、金融支持、保險補貼、獎補政策等方面給予了一系列扶持。二是落實減費降稅亮“干貨”。2020年為383家企業減免基本養老保險金5079萬余元,為221家企業減免失業保險金100萬元,為275家參保單位減免工傷保險金168萬元,為6家企業發放應急穩崗補貼104萬元,為50家企業發放普通穩崗補貼84萬元,讓企業切實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策“紅利”。三是破解資金瓶頸添活力。破解疫情之下創業者資金難題,探索了“先鋒貸”“公司+農戶”聯合信貸新模式,對縣域內帶動就業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優質創業項目優先給予貸款。2020年以來,為985個返鄉創業群體及個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億元,“金融活水”將助推南樂縣迎來更大“返鄉創業潮”。四是搭好返鄉平臺牽好線。依托“線上+線下”服務平臺,面向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和各類返鄉群體開展“就業不打烊、招聘不停歇”的春風行動,發布縣內300余家企業用工崗位2000余個,按照“定向推介、主動服務”的原則,幫助900余名返鄉農民工實現就業。
2.突破重點,激發各類群體返鄉創業。堅持突出重點群體,啟動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南樂籍在外成功人士等群體返鄉創業計劃。疫情期間通過實施村級監測,對全縣16.4萬名務工人員拉網排查,幫助返鄉就業創業51845人,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幫助30余家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緊盯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重點打造大學生服務驛站,組織“金秋招聘月”活動,求職意向達到85%,開展“黨建引領一對一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充分利用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假日,積極與南樂籍在外成功人士對接聯系,廣泛宣傳該縣返鄉創業、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集聚“鴻雁歸巢”效應,連續兩年成功舉辦南樂縣籍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論壇,與50余家在外成功人士達成合作意向。
3.打造亮點,樹立返鄉創業典型。堅持“典型帶動、示范引領、倡樹品牌”的原則,重點打造了一批返鄉創業孵化園區、返鄉創業示范帶,促進資金、政策、人才等優勢資源向高地集聚,叫響南樂返鄉創業品牌,助推發展強大動力。依托縣主導產業,打造提升六個返鄉創業示范帶,即張果屯鎮果蔬種植產業為主的返鄉創業示范帶,千口—福堪食品加工產業為主的返鄉創業示范帶、寺莊鄉會展產業為主的返鄉創業示范帶、縣產業集聚區生物基材料產業為主的返鄉示范帶、冷飲產業為主的返鄉示范帶、電商孵化產業為主的返鄉創業示范帶,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更加廣闊的產業支撐和創業就業平臺。評選表彰南樂縣返鄉創業優秀項目和返鄉創業之星共計50余個,推評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項目”和省級“農民工示范園區”7個,樹立示范引領作用,激勵更多農民工和大學生等群體返鄉就業創業。
4.搶抓熱點,大力實施技能提升行動。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培訓原則,搶抓人社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歷史機遇,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扎實推進全縣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返鄉創業提供強力的人才支撐。技能培訓助力群眾就業。圍繞縣內重大項目、當前人力資源市場需要以及返鄉群眾期盼,實施定崗、定向培訓,重點開展了“家政服務、農業技術、服裝制作、中式烹調”等項目培訓,切實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確保學員學有所用、學以致用,2020年培訓8731人,幫助2900余名學員實現就業;技能培訓助力扶貧增收。以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為契機,把培訓班辦到村民家門口,分批次、分班級組織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班,讓貧困勞動力掌握多門勞動技能,享受返鄉創業紅利,2020年培訓貧困勞動力124人;技能培訓助力復工復產。成立了疫情防控穩就業工作專班,走訪調查380余家縣內企業培訓用工需求,采取現場教學、線上培訓等方式為縣內企業和返鄉創業群體等22家企業開展22個培訓班次,共培訓2229余人。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驅動下,讓更多的返鄉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創業,政府不僅應該提供全面的創業政策扶持體系,包括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而且還需要努力構建扶持返鄉創業的組織體系,成立返鄉創業政策宣傳機構和創業教育培訓機構,推動農民工等群體返鄉創業,實現個人價值和鄉村振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