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金色小學 居重駿
數學是小學低年級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而估算教學又是數學教育中的一個重點。數學雖然是要求嚴謹性的學科,但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現實的數學問題的答案不需要過高的精確性,而在于追求計算過程的效率性。因此,對低年級學生開展估算教學,便是從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提升其知識運用能力,做到數學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有機聯系。
受傳統的教育理念影響,部分數學教師在授課中過分地關注學生問題答案的精準性,而對估算意識的重視度不高。在數學授課中,部分教師對于估算內容也只是簡要提及,并未對此進行詳細、完善、全面的教學活動設計,沒有專注培養學生的估算技能等,導致學生的估算能力呈現弱勢。
造成學生估算意識不夠清晰的原因在于以下兩點:其一是教師對此不夠重視,進而導致學生對此不夠關注。其二是學生運用估算的意識不足。例如部分學生雖在課堂中學習了估算,但在生活中卻無法靈活運用,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估算意識得不到培養。
估算教學在常規數學教學中的地位有限,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更多教師對其的重視程度才有所提升。但部分教師在估算教學中仍舊會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例如利用單一的算式、問題來進行估算教學,并未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對應的趣味性、自主性教學等,影響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使學生無法對估算產生興趣。
在低年級的估算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此方面要求教師要提升對估算教學的重視程度,將其合理地融合到課程教學中,利用拓展問題來激發學生的估算意識程度,培養估算能力。例如,在“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學習中,筆者為學生拓展了估算教學,首先為學生出示“74-21”的算式,并鼓勵學生進行估算。當學生完成估算后,筆者隨機提問學生的估算方式,有學生表示自己將74 看作70 進行估算,有學生表示自己將21 看作20 進行估算。由于學生接觸估算的時間不長,顯然,他們的估算方式都沒有達到最簡便的估算目標。于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筆者向學生提問:“74還能估計為多少?”學生經過短暫的思考后表示可看作75 或80,此時,筆者在黑板上列出“80-20”“70-20”的算式,班級學生在看見筆者的算式后,幾乎可以一瞬間計算出算式答案,自然也發現這種算法更為簡單。筆者利用該類引導方式拓展了學生的估算思維,讓其估算意識得到了強化,而學生也在該次活動后對估算產生了興趣。
估算更多程度地應用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因而為了培養學生對估算的應用能力,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生活對其開展生活化的估算教學。在此方面,教師可利用購物、路程、零花錢花費、看書時間等貼合學生生活的內容來設計估算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拓寬其估算視野,讓學生能在個人生活中將估算逐步應用起來。
為幫助學生發現估算的樂趣,讓教學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為學生組織趣味化估算教學。例如為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并考查其基礎知識積累,教師可在班級開展估算小比賽,看誰算得又好又快,利用競爭性、集體性的活動培養學生的估算興趣。此外,在估算教學上,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來構建估算教學情境,為學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將估算算式融合到場景情境中,在考查學生估算能力的同時提升其問題分析能力。
教師在進行低年級的估算教學時,要能對學生的估算意識進行培養,利用生活化、趣味化的估算教學,幫助學生培養估算實踐經驗和估算興趣,使其能具備估算的能力,并在生活學習中將估算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