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白湖鎮裴崗中心小學 李玲珠
新課標提出基礎教育階段各科教學工作都應圍繞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進行培養,進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協調地發展。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新課標要求的提出一方面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數學課堂教學應轉變過去由教師單一輸出教材知識內容的授課模式,通過對課程的創新改善來促進學生聽課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則更加強調教師在數學課堂中的教學作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這將有助于數學教學的有效展開。
小學數學更多的是對學生數學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應一味地對知識點內容進行分析講解,更多地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機聯系,引導和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性,這也是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
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還要求教師能夠有規劃地帶領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復習和鞏固。在過去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會淡化對學生的復習鞏固要求,更多的是通過習題練習、考試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查,學生在掌握知識內容后便不再對過去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鞏固。數學學習如果缺乏復習和鞏固,將難以促進學習方法的積累總結。而隨著新課標要求的提出,教師更應強調對已學知識與新知識的銜接教學。
情境創設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中的對話來創設出求解多邊形內角和的教學情境,按照課本中表格的劃分形式讓學生對多邊形的邊數、分成三角形的個數及內角和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索,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本中的對話來引導學生運用三角形拼接、割補、移動的方式組合出不同邊數的多邊形圖案,從而促進學生對多邊形求和公式的理解和學習,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來找到多邊形內角和的求解方法。通過有效的數學情境創設,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都將得到有效提升,并能通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的參與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掌握。
在過去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并不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只是通過課堂聯系或問題抽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課堂教學中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學生將不會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數學課堂的交流互動方式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其教學素養,找到課堂教學各環節的互動銜接點,通過溝通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中。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小賣部購物”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模擬購物過程中對小數加減法的應用將能有效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活動開始前,教師應通過與學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對兩位數的減法運算知識進行回顧,讓學生將減法的退位和借位思想融入小數加減法運算中,并通過模擬購物行為來實踐小數加減運算方法,簡單的教學活動設計將使得學生更加充分地吸收數學知識,合理的教學活動將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深度學習中,處于深度學習狀態的學生不僅會快速積累和運用數學知識,同時還會使自身的數學思維得到有效培養。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應充分落實新課標對數學教學提出的生活性、應用性、復習鞏固性要求,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優化改進,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強調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設計、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及教學環節的銜接設計等,充分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全面掌握,此外還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才能保障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