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紫莊鎮賈莊初級中學 王秀芳
學講課堂能夠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讓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出來,使學生通過“學進去,講出來”來共享學習方法與知識,進而共同成長。在學講過程中,“放權”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內容,并且是學講計劃得以落實的關鍵途徑。對大部分的教師來講,怎樣通過“放權”讓“學、講”得到落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內容。筆者認為,主要能夠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讓學生學會優化學習方式是進行“放權”的關鍵措施,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教師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資源當作學生學習的伙伴,讓初中數學教學得到有效的落實。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學習方法進行優化,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且定期對小組的成員進行調換,能夠幫助學習較差的學生主動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看法,豐富學習體驗。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讓所有同學都能適應學講過程中的放權方式,讓學生不管是在課外還是在課內都能游刃有余,提升學習效率,真正實現“學進去,講出來”。
學講課堂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通過學講計劃,教師需要將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協助者,輔助學生學習,這對教師來說不但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較大的嘗試。首先,教師需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學習,在課堂中自主學習,并思考怎樣進行課后反思。其次,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設計者。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溝通氛圍,讓學生能夠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與心得,提升學習效率。最后,要讓學生成為問題學習的參與者。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提問的方式十分重要,而提問后的問題解答也十分關鍵。通過學講計劃,教師需要和學生成為朋友,讓學生逐步成長。
教學中,學習過程的排序與設計十分重要,它能夠讓放權得以實現,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教學環節的設計。在實踐的過程中,本人使用了“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進行實際研究和分析——概念的明確與定位——當堂訓練——小組互動交流——當堂檢測”的課堂設計,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例如,筆者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設計的內容為:
環節1: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方法:讓學生自學教學內容,對二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夠自主了解學習內容,并消除對老師的依賴心理。
環節2:實例分析和演示。
方法:借助多媒體講解生活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比如解決問題“某公共汽車有兩種類型,一種為傳統車,有60 座,租金460 元;一種為新型車,有40 座,租金320 元。某年級在出游的過程中一共租了9 輛車,剛好坐滿。請問該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分別租用了多少輛車?”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該題進行分析,并對其特點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聯系實際,對二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理解。
環節3:對定義等知識進行總結。
方法:讓學生能夠不看課本,按照以上實例總結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教師則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現實生活的例子來對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進行總結。
環節4:當堂訓練。
方法:通過多媒體對解題過程進行演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該內容的認知更加深入,并有效掌握解題方法。
環節5:小組互動交流。
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溝通,說出自己對學習的理解并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使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深入,從而讓“學進去,講出來”成為現實。
環節6:當堂檢測。
方法:利用5~8 分鐘的時間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檢測。
設計意圖: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并且進行教學反思。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學、講”過程中“放權”已是大勢所趨,只有通過“放權”,“學、講”的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