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中心小學 畢延紅
導學式教學法就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學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主導與主體的相互作用,使教學發揮最大效益。
首先,我們要認清楚導學模式的適用對象,小學生認識事物或者能力的發展都是由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是他們特有的品質。數學教學中,要抓住小學生這些特點,應用導學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與思考的習慣,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這對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提升具有重要影響。
目前小學數學導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教學觀念處于停滯狀態,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缺少聯系,教學改革與質量整體上缺乏平衡性。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比較傳統,對學生了解較少,工作中過度重視應對檢查等。
教師和學生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主動親近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小學生都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一門課,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天性,和學生平等交流,尊重學生的想法,理解他們。
教學中,教師可把情境教學貫穿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中設計游戲活動,提高每個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比如,在教學“人民幣單位換算”的時候,教師通過游戲和學生進行互動,在活動中,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讓他們扮演不同角色,有的小組選擇開玩具店,有的小組選擇開小吃店,有的小組拿著一元錢去買東西,物品的價格都用角做單位,從而讓學生探討出“1 元=10 角”的規律。又如,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講故事,先讓學生認真觀看圖畫,然后提問:“同學們數一數小紅一共買了幾塊西瓜?”學生回答:“10塊。”教師接著提問:“小紅和小麗是好朋友,她把西瓜分給小麗3 塊,那么小紅還有幾塊西瓜?”學生繼續回答。這樣的教學方式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啟迪了學生的智慧,開發了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達到了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效果。再如,在學習時鐘的時候,通過轉圈圈的游戲,一個學生做時針,一個學生做分針,相互轉圈圈,讓他們掌握鐘表的工作規律,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要有目的、有層次地提問學生,教給學生組織語言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時候,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觀察事物的特點,并且聯系身邊相似形狀的物體,對比發現事物之間的區別和內在聯系,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尊重他們的想法。又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我讓學生通過實踐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度”,有學生通過將三個角對折進行證明,有同學將三個角撕下來,拼湊在一起。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和創造力,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空間,讓他們獨立思考、大膽想象,這樣他們的創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探索,重視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誘導學生“主體”學會知識,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反思,總結經驗,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通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敢于質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自我反思、作業認真、及時完成、課前預習、書寫工整等。獨立學習能力可以有效強化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