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學生成長的初級階段,會對其未來階段的學習以及生活都造成直接的影響。在小學階段,學生會開始接觸各個學科的基礎知識,以此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提供穩定助力。在小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中,班主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甚至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會高于學生家長。所以,在實施班級管理工作時,班主任必須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做好有效的工作創新與工作實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策略
一、 引言
當代小學生受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在思維還是在思想方面,都會存在明顯的個性化與跳躍化。尤其是在現代教育思想逐漸普及的當下,學生身上的這些特點尤為明顯。為了更好地適應當代學生的發展,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做好有效的工作創新。換句話說,傳統的單方面管理與硬性管理早已不再適用當代小學生,甚至這些手段會阻礙其自身的發展。
二、 小學班主任工作內容
班主任可以被看作是學生的第二家長,其相比于任課教師來說,無論是工作內容還是工作煩瑣性都會更多更高。除學習之外,班主任還需要參與到學生的生活以及發展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如創新能力、思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各種思想,如德育思想、價值思想與發展思想。班主任還需要關注學生身心方面的變化,切實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讓學生的心理可以保持一個健康穩定的狀態,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三、 小學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的現實意義
小學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落實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保障。首先,小學學校的整體科學發展需要制訂一定的發展規劃,并且需要全校教師共同落實,以保證學校發展規劃的時效性。因此,班級管理也是學校發展規劃內容中的重中之重。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充分提高班級管理效率,能夠為學校各項發展規劃提供穩定的保障。其次,良好的班級管理效率也是提高教學活動質量的強大動力。學生的學習質量與班級管理效果有著較強的聯系,要想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必須重視班級管理工作的建設。班級管理的方式和效果能夠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效果。小學班主任只有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那么才能夠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進而提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最后,良好的班級管理也是教師積累先進教學管理經驗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教育階段,班主任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不僅能夠配合其他教師達到教學目標,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積累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使這些教學方法能夠為日后的教學和管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四、 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公平對待班級學生
現代教育理念與傳統教育理念有本質上的區別。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成績似乎是教師評價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成績好的孩子會被視為優秀學生;成績差的孩子會被視為不良學生,甚至有很多教師會根據成績,來決定自己面對孩子的態度,在教育工作中也會一味地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方面。但現代教育不同,現代教育更側重學生的能力發展與身心健康發展。所以,處于新時代的小學班主任就需要積極主動地創新自己的教育方式與管理方式,在班級教育中貫徹公平原則,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首先,班主任需要平衡好德育教育、能力教育、素質教育與學分教育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學校中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學習,也要關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長,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優勢,逐步提高自身的自信與綜合實力。
其次,班主任需要平衡好班級學生之間的關系。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每一個小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優點特長,但同樣也會有一些短板缺點。班主任需要輔助學生平衡好這些優缺點之間的聯系,并且不能單純地因為某一項情況而討厭班級中的某些學生。例如班級有些學生可能比較調皮活潑,但是在生活中卻樂于助人。面對這樣的學生,班主任需要看到他們的優點,盡量改正他們的缺點,以此增強學生之間的關系。
最后,班主任需要平衡好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尊師重教都是我國重點推廣的一項教育理念。但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很多小學班主任會錯誤地理解這一思想,把自己看作是學生的管理者、命令的傳達者,師生之間的距離相距甚遠,甚至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很多學生在面對班主任時,甚至會產生恐懼心理。基于這一前提,班主任需要做好有效的調節工作。比如在生活中,多多關心學生、在乎學生,為其提供有效輔助。在學習上,即便學生產生了問題,班主任也不能過于著急,而是要幫助學生一同找到問題存在的點,共同解決,共同面對。通過這一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與愛護,進而愿意主動打開心門,接納班主任,推動班集體的共同前進。
(二)積極開展班級活動
小學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初級階段。相比于中高階段的學習任務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相對較為簡單,并且比較輕松。結合我國當前小學教育現狀分析來看,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會接觸到多種不同的課外活動與班級活動,這些活動既開拓了學生的眼界,也推動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多多組織班級學生開展班級性的實踐活動,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對學生提出的創新要求,也有助于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現階段,雖然小學教育逐漸將比重轉移到素質教育方面,也會開設一些創新性的活動,但整體的重點仍舊會較多地偏向于學習。
首先,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會以及課間休息等時間,全方位無形地滲透德育教育,引起學生的德育意識。同時,在這一階段,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思想共鳴,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班主任也可以鼓勵學生開展真情故事會的小活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的實際情況,講一講自己所理解的道德與品德。或者班主任可以自行創建一個故事情景,并鼓勵學生判斷故事主人公行為的對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思想與發展觀念。
其次,班主任可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力以及創造能力。必要時,班主任也可融入傳統文化,利用國家的傳統節日,向學生實施教育引導或者要求其開展相關活動。例如,在母親節,組織學生共同為母親制作一份禮物;在國慶節,號召學生開展歌頌祖國的朗誦活動,以此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之在真實情景中,培養自身的感恩情懷與愛國情懷,真正實現班級管理的教育價值。
(三)培養合格班級干部
在每一個班級中,都會有一支干部團隊。團隊內的學生需要輔助各科教師以及班主任做好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以及教學工作。所以,小學班主任也可在班內成立一支班級干部隊伍。
但是在培養并推選班級干部時,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要貫徹民主性原則。推選班干部時,班主任絕對不能憑自己的想法直接指派,而是需要鼓勵學生自我推薦或者相互推薦,然后以公開投票、唱票的方式決定最后的人選。如此一來,由于班干部是學生自行選擇的,所以會具有更高的代表力。同時這一民主性的方式有助于班級凝聚力的加強,不致使學生之間出現集體矛盾。
第二,要貫徹全面性原則。班主任需要適當調整班干部篩選的標準。例如,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要關注學生日常表現狀態與學生自身的優點。同時,班主任需要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例如,體能較好的學生,班主任可推薦其擔任體育委員;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班主任可推薦其擔任紀律委員,以此激發學生的前進動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
第三,要貫徹流動性原則。選拔出班干部團隊后,班主任需要告知班級,這一組織并不是固定的。在未來階段的學習生活中,優秀的人也可以進入班干部團隊內,而團隊內表現不好的學生也有被剔除的可能性。以此激發學生熱情,也可讓班干部團隊內的學生形成較高的自我管理意識,促進班級學生共同發展。
(四)貫徹分層個性理念
“世界上并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所以自然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雖然小學生并沒有豐富的人生經驗,社會閱歷,但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每一個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生活環境與教育背景,所以學生自身所形成的性格、特長、思想也不同。這些學生從不同的家庭中進入同一個班級,增強了整個班級的多樣性與趣味性。在實施班級管理工作時,如果班主任按照統一的要求、固定的模式對學生實施管理,那么很容易會壓制學生的光芒,把學生變成一臺臺只會復制的機器。
在現代教育思想引導下,班主任需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融入分層性原則,按照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為主要標準,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以此,針對性滿足學生的管理需求與管理要求。比如,部分班主任可能會遇到一些留守兒童或者單親兒童。在面對這部分學生時,其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就需要有別于普通學生。因為這部分學生大多會存在一些情感缺失問題,并且心思也比較敏感,很容易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傷害。在與這部分學生交流時,班主任需要平衡自己的心態,盡量采取溫柔、溫和的方式。
除此之外,班主任需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融入個性教育思想。站在心理學角度上分析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可以被劃分成4種不同類型,分別為:膽汁學生、多血學生、黏液學生以及抑郁學生。
膽汁學生指的是性格比較爽快,但是沖動性也比較高的學生類型。這一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大膽,并且人緣相對較好;多血學生指的是活潑好動,對于新鮮事物有較強探索欲望的學生類型。這一類學生并不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也不具有注意力;黏液學生指的是穩重老實,在學習生活上比較安靜的學生類型。這一類學生在面對一些比較好的機會或者可以自我展示的平臺時,卻稍顯懦弱,甚至會膽小退縮;抑郁學生指的是抗擊打能力相對較差,心思比較脆弱的學生類型。
不同性質的學生有不同的優缺點以及教育需求要點。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與管理態度。例如,針對前兩種類型的學生,在與之交流時,班主任可以直言指出這些學生的優點缺點,以及自己想要讓他們達到的標準、對他們的期望。因為這一類學生大多性格開朗,心思簡單,面對班主任的表揚與批評都能夠很直接達成理解狀態,也不會產生過多的不良想法。比如老師是不是只針對自己,是不是不喜歡自己;而針對后兩個類型的學生,在與之交流時,班主任則需要盡量委婉,即便是在對其批評時也不能直接指出,而是可以通過寫紙條或者在作業中寫批語的形式潛在引導。并且面對這一類的學生,班主任需要加大激勵以及鼓勵,而不能一味打壓。
綜合來說,只有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貫徹分層個性的教育理念,才能夠滿足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需求,促使其在陽光下快樂長大。
五、 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手段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班主任若能夠穩定落實班級管理工作,協調好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那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綜合來說,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貫徹公平性、積極性、民主性與層次性管理理念,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任軍紅.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9):180.
[2]何君霞.新時代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學教育(下),2019(8):128-129.
[3]魏嬌娜.簡析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9(13):149.
[4]張永勝.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277.
作者簡介:梁紅霞,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