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 陳奕陽
[摘 要]文章主要根據系統論的新視角對科研項目管理中的預算管理、過程管理以及評估管理三個方面開展分析,針對科研項目中的三個關鍵要素以目標為導向進行整合,將涉及的“人、財、事”放在同一系統視域內進行研究。通過系統論這一新的思想認識基礎,在科研項目管理中利用好有限的資源,辯證處理好各項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最終達到科研項目既定的任務,提升科研項目管理成效。
[關鍵詞]系統論;科研;項目管理;預算;過程;評估及反饋
中圖分類號:G22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20-0076-03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和發展,學科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和細化,而這往往造成研究過程中因過于關注某一點而失去對整個面的局限認識。科研項目管理研究也表現出這一問題,為此,文章從科研項目管理實踐出發,以系統論這一視角,從預算管理、過程管理、評估管理三個方面對科研項目管理進行分析。
系統論由L.V.貝塔朗菲于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 [1],其于1945年發表的《關于一般系統論》被看作一般系統論的創立宣言。一般系統論是研究系統中整體與部分、系統與環境、結構與功能等要素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問題。作者對系統進行了全新的定義,即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形式聯結,形成了一種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并指出系統并非由各個部分進行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其整體功能呈現的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性質,有“1+1>2”的效果。
系統論圍繞系統、要素、環境三者展開。系統由相互作用和依存的要素組成,具有整體性,與環境相互作用。系統論下,將研究對象當作一個系統,對其結構與功能進行分析,通過研究系統、要素、環境尋找系統的特點及規律,協調各要素間的關系,調整系統內結構,從而對系統進行監控、管理、創新和改造,達到優化系統的效果。系統論還指出開放性、自組織性、復雜性、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時序性等是所有系統的共同特征[2]。
系統論視角下,一個科研項目就是一個系統,其主要目的就是思想、成果、人才的產出,由預算管理、過程管理和評估管理三個部分組成。預算管理旨在為科研項目提供經濟保障,過程管理則為項目提供支撐保障,兩者共同構成了科研項目管理的左右手。在二者基礎上執行評估管理,既能保障過程中關鍵措施的實施,更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動態閉環。
一、基于系統論的科研項目預算管理
(一)考慮系統整體性的預算規劃
所謂科研項目預算管理,就是為確保項目預算資金規范運行所進行的一系列組織、控制、調節、監督工作。科研項目預算管理并不是按照不同預算項目刻板地分配經費,而是縱觀整個科研項目過程,結合預測和實踐進行合理的預算調整。系統論視角下的科研項目預算管理就是從經費預算角度出發,制定整體性的科研計劃,在有限資源下完成計劃目標[3]。
例如,在光伏逆變器研發定制過程中,需對擬建設的光伏電站中數百個位置進行輻照度數值檢測,有租賃設備、購置設備、購買技術服務三種方案。如按照50萬預算選擇直接購置輻照儀,研發人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設備組裝拆卸,且項目結束后還將產生額外的運輸費用,經濟性不高。若采用租賃設備的方式,我方需投入大量人力進行輻照儀差異化校準的專業培訓,時間成本較高。而采用購買技術服務的方法,既能節省經濟成本,還能減少時間成本,對推動科研項目具有重要作用。
(二)考慮系統開放性的預算調整
在大部分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費用涉及會議費、材料費、差旅費,此外,還有咨詢費、勞務費等。根據《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4],法人單位可以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在界限范圍內做適當的調整。所以像差旅費、會議費、咨詢費之間,也能進行互相調整。
項目主題類型是平衡這些開支項的主要依據,即參考具體項目分配預算側重點。在技術理論研究中預算分配通常更傾向于會議費、咨詢費等科目;而技術應用研究主要偏向技術條件本身,在設備費、材料費等科目上會分配較多預算,過程中涉及的現場調試及數據驗證也在差旅費、勞務費等科目上產生開銷。科技政策研究主要是調研分析工作,預算主要為會議費、咨詢費及差旅費等科目;技術預測研究中需要搜集大量的論文及數據,或進行實地探訪,會涉及大量的差旅費、咨詢費、會議費、勞務費等。綜上,在項目預算邊界范圍內,預算的調整可以是靈活而開放的。
(三)考慮系統目的性的預算分配
基于系統角度下的預算管理,其核心是籌劃好每一項預算科目的事項、預算數,以及協調好各個預算科目的預算數之間的比例和平衡關系。通過完善預算協調機制,確保科研項目能在有限的預算額度內有序落實,最終達到科研項目的既定目標。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終目標,不但需要進行整體規劃,在過程中也要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無論是項目的執行還是預算的管理,都是以目的為導向的。
二、基于系統論的科研項目過程管理
(一)系統層次性在過程管理中的內容作用
科研項目管理是具有層次性的,作為科研項目的管理者,除了要具備管理能力,更要具備技術能力。只有保證管理和技術充分的整合,才能保證信息對稱。試想,如果管理者和技術人員之間在知識系統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必然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認知。因此,具備管理能力和較強的技術敏感性的人才,更適合成為科研項目的管理者。事實上,科研項目管理者本身是不直接參與到各個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而主要是與各個項目組進行交流,獲取到不同科研項目的實際情況與預期目標進行對比,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指導。
基于系統論理念,在實施科研項目過程管理中,首要的任務就是設立科研項目指南。這些指南往往是為了推動某一學科建設發展或為滿足某種特定社會需求的目標而研究確立的。通常會以專家審議的方式確定指南的具體內容,進而明確研究選題的必要性、可行性。完成第一步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圍繞這一研究主題,進行立項、研究。在整個過程中,作為科研項目管理者,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根據科研項目實驗所需器材,研究過程中需要的論著文獻資料等,為其提供硬件、軟件方面的需求;嚴格按照有關政策文件的要求,管理、監督科研項目過程各個環節,要以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式進行實踐;按照學科建設規劃以及科研項目的目標,優化調整科研項目的具體研究內容,確定最終的框架。在科研項目管理中,還需要注意做好結題驗收、評估與推廣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系統結構性在過程管理中的功能作用
系統論視角下,科研項目管理中的結構性是保證科研項目管理層次性有效落實的手段。從科研項目的實踐情況看,科研管理者和項目實施人員無法同時做到既具備較強的管理才能,又擁有技術敏感性。因此,需要二者在實際工作中密切溝通,才能使管理者了解并掌握科研項目的實際情況,實施人員建立規范、科學的項目推進計劃,保障項目進而有序實施。若管理者和實施人員間出現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則非常容易導致兩者間的無效溝通,從而影響項目的執行[5]。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需要積極發揮科研項目管理的結構性功能,促進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使二者形成良好而緊密的協同關系。
(三)系統自組織性在過程管理中的導向作用
自組織性是指在沒有外部指令的情況下,系統內部各要素或子系統之間能自發按照某種規則形成一定的功能或結構的特性。科研項目的自組織性從項目組織者和科研管理者的自組織性兩方面體現。項目組織者及科研管理者需要通過不斷交互對方的輸出內容進行綜合評估,將結果反饋給對方,形成一種評估反饋機制。二者構成一個動態閉環過程,不斷推動項目進行。
由于不同的科研項目屬性不同,對應科研目標也不盡相同,所以評估標準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雖然目前已經有大量科研管理評估標準及規范,但從當前科研管理過程看,關于科研項目進行多維度、立體評估的標準和方法仍有所缺乏。對科研項目管理的評價已不僅限于文獻計量或同行評估,其已逐步向定量分析、過程監控、循環評估協同開展上過渡。對科研項目的評估也不停留于單一項目環節的評價,逐漸拓展到了整個科研項目管理,乃至項目集管理的全過程中。
三、基于系統論的科研項目評估管理
系統論視角下,科研項目評估管理在本質上是一個閉環過程,由評估、反饋、再評估三部分組成,目的是對科研項目各個環節的實現進行全過程評價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評估管理不僅局限在科研項目結題環節,還存在于項目全過程管理的各個環節,即每個環節都涵蓋了評估反饋機制。
(一)學術驅動下的評估管理策略
目前,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多以學術為核心,評估反饋機制更傾向于以學術為導向。但在評估實踐中,評估對象主要為科研項目研究進展,缺少綜合性的評估指標,比如人才隊伍的儲備與建設情況等。
在整個評估過程中,評估隊伍中各成員的知識能力、道德素養、思想認知都會直接影響到評估工作。因此為保證評估的質量和水平,各成員必須做到精準判斷科研項目的目標、內容、實質。同時,還要做到快速收集相關資料,并制定出較為完善、科學、全面的評估指標體系,為科研項目各個環節的評估提供支撐。所以,評估隊伍的遴選和組建便成為項目評估中的一項關鍵因素。作為科研管理者,如何選擇擁有良好道德和職業素質的評估成員也尤為重要。
(二)市場驅動下的評估管理策略
從我國科研市場看,國內高校、科研單位等采用的評估機制大多為事后評估,且評估的組織者多為任務委托方或內部發起組織。但系統論視角下的科研項目評估機制不限于科研項目本身,因此可以積極引入第三方市場的中介服務機構實施過程評估。在事后評估的基礎上,增加對項目事前、事中的評估,構建全過程的評估機制,起到提高評估水平的作用。
市場驅動下的評估機制,被普遍認為容易造成局限于科研成敗的負面影響。但事實上科研單位的工作內容和目標并不因為活動結果的不確定性而降低。因此依據科研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實施項目評估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科研項目的評估進行調整,才能保證評估質量。比如,對于應用研究,要傾向于成果的可描述狀態、專利、標準等指標的考核;對于基礎研究項目,則要注重文章、專著等指標。
(三)系統性驅動下的評估管理策略
系統性驅動下的評估策略,主要是指科研管理者將可量化、可追蹤的評估反饋體系同步到科研項目的主要環節中。在這一體系中,主要負責人包括科研項目組織者、管理者以及評估專家組組長。其中,科研項目組織者負責推進項目進展,將收集到的評估材料提交給利益相關方,同時結合反饋評估意見對項目方案進行優化;而科研管理者需要完成選擇評估組成員、完成評估組織并反饋評估建議等工作;對于評估專家組組長來說,其主要職責在于制定具體的評估程序、標準、指標、方法等,按照流程做出評估并撰寫評估報告反饋回委托方。
無論是以學術或市場為導向、還是以系統性為導向的評估策略,都應具有對應的反饋機制,如此才能構成完整、有效的閉環評估反饋機制,為科研項目的評估準確性上提供有效檢驗的保證。評估方與被評估方通過交換評估建議和評估申訴,共同構建科學的改進措施與可行的實施方案,保障科研項目評估的有效進行。
四、結語
文章基于系統論,對科研項目管理提出了新的思想認識,也提供了相應的理論依據。科研項目管理作為一個控制中心,需根據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時執行評估反饋,及時做好引導和指導,最終達到輸出思想、成果、人才的目的。項目過程中,預算管理和過程管理對整個科研管理產生了重要作用,評估管理是推動實現科研目標的關鍵環節,三者相輔相成,在經濟層面和組織結構上為科研項目的有序實施提供了保障和支撐。
參考文獻:
[1] 曹希敬.系統論視角下的科研項目管理研究[J]. 科研管理, 2020, 299(09):280-285.
[2] 馮·貝塔朗菲著.秋同,袁嘉新譯.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應用[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
[3] 吳綱.科研項目經費全過程動態管理初探[J]. 江蘇林業科技, 2012,39(02):54-56.
[4] 張濤. 基于復雜性系統理論的油田科研項目管理系統設計[J]. 項目管理技術, 2012,12(11):86-89.
[5] 易靈芝. 基于控制系統理論的項目過程管理應用研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4(3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