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廣 章道華 陳光超 夏惠
[摘 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將現代醫療帶入了智慧醫療時代,文章基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智慧醫院建設實踐,通過研究“互聯網+”基礎上智慧醫院的建設歷程、特色服務、主要成效三個方面來分析智慧醫院的發展,并指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希望能夠為公立醫院建設發展智慧醫院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5
[關鍵詞]智慧醫院;特色服務;主要成效;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R197.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21-0091-03
一、背景介紹
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促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作出部署。《意見》指出,要加快實現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提高醫院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提升醫療機構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及時制訂完善相關配套政策[1]。
顯然,“互聯網+醫療健康”已成為新時期各大醫院發展的新趨勢,在此背景下,國內眾多醫院也開始了“互聯網+醫療健康”醫療服務模式的探索。
二、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的發展歷程
2011年,武漢協和醫院開始探索建立智慧醫院,并以預約診療和遠程醫療為試點,從而正式開始了智慧醫院的建設歷程。
2016年,武漢協和智慧醫院開始上線在線支付、智能客服、導診導航、線上宣教等功能。
2018年,武漢協和智慧醫院上線電子建檔、智能分診、互聯互通、電子病歷等功能。
2019年4月,武漢協和智慧醫院上線檢查預約、住院預約等功能。
2019年11月,武漢協和智慧醫院又正式推出了在線問診功能,也就是俗稱的“網絡門診”,該功能一經上線,立即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湖北之聲、武漢新聞廣播、壟上頻道等13家媒體齊聚協和,報道此事,“協和網絡門診”一時搶占各大頭條,反響熱烈。
2020年年初新冠抗疫期間,為緩解患者就醫難的問題,醫院在除夕夜又及時開通了免費在線發熱咨詢,首日咨詢量達1.2萬余人次,疫情期間共接診10萬余人次,免費在線發熱咨詢門診減輕了公眾恐慌、安撫了百姓情緒,成為武漢協和醫院連接千家萬戶的生命熱線,為在線門診發展提供了加速器。
2021年5月,武漢武漢協和智慧醫院正式實現多院區(主院區、腫瘤院區、西院區、金銀湖院區)互聯互通;至此,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的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多院區一體化發展也進了一個新階段。
三、主要功能與特色服務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的發展已初步取得成效,功能也日趨多樣化。截至2021年,武漢協和智慧醫院主要包括互聯網醫療和互聯網服務兩大模塊:互聯網醫療主要包含在線問診、遠程醫療、5G智能、預約診療等功能;互聯網服務主要包含在線支付、患者管理、健康宣教、醫院資訊、生活服務等功能。
(一)互聯網醫療
1.在線問診
2019年11月,武漢協和醫院在線問診正式開通,開通在線問診的醫師要求具有三年以上獨立臨床工作經驗,同時在確保完成規定的線下診療工作的基礎上,方可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患者只需要一部手機即可實現線上問診,通過線上問診,患者可以享受實時問診、在線處方、藥品郵寄等服務;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目前武漢協和醫院日均在線問診超過1500人次,滿足了廣大患者的需要。線上問診的開通為外地患者、慢性病患者以及復診患者等帶來了福音,廣大患者在家中即可享受協和優質醫療服務。
2.遠程醫療
作為國家級醫療隊,武漢協和醫院承擔著建設國家級醫療中心和幫扶省內縣市醫院發展的重任,截至2021年,武漢協和醫院已托管省內六家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協和江北醫院、協和東西湖醫院、協和紅會醫院、協和洪湖醫院、協和京山醫院),并與數十家醫院開展了技術合作關系;遠程醫療的開通使武漢協和醫院與縣市醫院的互動更為頻繁,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會診、遠程教學等多種醫療形式的開通,在提高當地縣市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也為廣大周邊縣市的患者帶去了福音。
3.預約診療
服務項目包括預約掛號、預約醫技檢查、預約病床、預約健康體檢、上下級雙向轉診等。傳統的預約方式僅限于預約掛號,且不能精確到時,“互聯網+”智慧門診醫療形勢下,預約診療擴大到掛號、檢查、住院、體檢等多個環節,實現全流程預約,預約診療使醫院管理和服務更加精準,服務患者更加高效,便捷,患者體驗更佳。
(二)互聯網服務
1.患者管理
患者只需要首次在手機官微或現場進行實名認證,即可獲得個人專屬的電子就診卡,無須再擔心就診卡信息丟失等情況;同時還可以享受智能分診、智能導航、信息推送等服務。
2.在線支付
服務項目包括在線門診繳費、住院費預交、住院清單查詢、院內停車繳費等,幾乎囊括了院內所有繳費項目,患者可以實現不出診室即可完成院內所有繳費項目,高效而便捷。
3.健康宣教
患者通過關注協和官微,輸入個人基本信息,即可獲得健康檔案、運動飲食、風險評估等服務,隨時隨地獲悉自身的健康狀況。
4.醫院資訊
患者通過該功能可獲得醫院簡介、專家介紹、檢查結果查詢、費用查詢、物價查詢等服務。
5.生活服務
患者可通過生活服務欄目獲取藥品郵寄、特色制劑開單并郵寄、營養點餐等服務。
四、取得的成效
經過近十年的探索,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醫療服務方式,極大提高了醫院的管理和服務效率,有效緩解了大型三甲醫院的供需矛盾,同時也促進了患者就醫方式和醫療服務供給方式的改變,效果顯著。
(一)提高了醫院的管理效率
傳統的醫院管理方式具有滯后性,難以應對現代醫院患者多元化的需求,醫院的攻擊和服務受到嚴重限制;“互聯網+”背景下智慧醫院的推行使得醫院內部管理更加精準、高效和便捷,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醫院能實現精準管理,患者待在醫院的時間更短,滿意度更高,醫護人員也無須現場面對焦急等候的人群,心理壓力大為減輕,醫護人員和患者滿意度均大幅提高,醫院內部運轉也更加高效[2]。
(二)緩解了醫療資源短缺的壓力
武漢協和醫院所在的武漢市為國家中心城市,湖北省省會,醫療資源豐富,相比較而言,湖北省內其他地市和周邊省份地市醫療資源相對貧乏,例如與武漢相鄰的黃岡市,擁有600余萬常住人口,區域內卻只有兩家三甲醫院(黃岡市中心醫院、黃岡市中醫院),因此眾多周邊群眾選擇來到武漢進行就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協和醫院作為國家級醫療隊,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十,多個專科實力位居華中第一,來院就診的患者中,超過70%為武漢市外患者,日均門診量在1.5萬人次以上,高峰時突破2萬人次,醫院內部常年人滿為患,現有的醫療資源和空間遠不能滿足廣大患者的需要。智慧醫院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醫療資源,緩解了武漢協和醫院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3]。
(三)改變了患者的就醫方式
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的發展改變了患者的就醫方式,傳統就醫方式中,患者需要到醫院就醫,經歷現場掛號、候診、診室就診、現場繳費、預約檢查、排隊取藥等多個環節,往往會耗費患者大量時間,外地患者來就醫甚至要花費數天時間,就醫體驗感較差;智慧醫院的發展讓患者實現了從傳統的現場就醫向線上就醫的轉變;尤其是線上問診的開通,使患者在家中能完成在線掛號、問診、在線開處方、藥品郵寄等整個診療服務流程,就醫效率大為提高,給廣大患者尤其是給糖尿病、呼吸、腎臟等慢性病患者帶來了福音,患者的經濟負擔也隨之大為減輕。同時,由于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直接連接了患者和醫生,患者可以更快、更容易找到合適的醫生,獲得及時有效的診療咨詢服務,避免因延誤診治而引起病情加重。例如,在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期間,由于封控管理,湖北省內的廣大腎病患者無法出門,常用藥不夠,經過武漢協和智慧醫院在線問診和“云配藥”服務,廣大腎病患者足不出戶便完成了復診和“取藥”,體現了智慧醫院在患者就醫方式變革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和優勢。
(四)豐富了醫療服務的供給渠道
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的發展改變了傳統醫療服務的供給方式。新的行醫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傳統行醫模式中,醫生一般在醫療機構現場和工作時間內服務患者,因時間和地點受限,患者受益面也受限;而在新模式下,醫生可隨時利用碎片化的的時間或業余時間與患者進行遠程溝通,為患者提供病情咨詢等服務,同時對患者宣傳科普及健康知識[4]。此外,醫生在線上進行問診后,可以篩選出本專科患疑難疾病確實需要來上級醫院診治的患者,從而實現精準分診,提高接診效率;新模式還有利于樹立醫生個人品牌,成為醫生宣傳個人的新渠道。
疫情期間,武漢協和智慧醫院與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周邊多個省區的縣市級醫院開展了深度合作,結合更為緊密,這不僅有利于當地患者享受高質量的醫療資源,也有利于縣市醫院依托國家級醫學中心(武漢協和醫院)提升自身水平。
五、下一步發展的方向
(一)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智慧醫療服務內容
目前,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線上問診主以輕癥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為主,大量疑難重癥患者依舊需要到醫院現場來問診,因此,今后武漢協和智慧醫院將進一步拓展和豐富智慧醫療服務項目,為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線下醫療服務,同時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服務融合的優勢,通過診前分時掛號預約、線上醫學輔助檢查預約等功能,引導患者有序來院看病、做檢查;通過診中簽到叫號、線上診前化驗、復診預約等功能,減少患者聚集和排隊,進一步減少患者院內逗留時間,患者就醫感受大為提高。此外,武漢協和智慧醫院未來將進一步豐富診后常見病和慢性病隨訪等服務內容,使患者能通過簡單的途徑獲得連貫的醫療服務。
(二)進一步提升智慧醫院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
武漢協和智慧醫院將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新興技術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隨著5G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武漢協和智慧醫院將會產生更多的應用場景,互聯網醫療服務也將進一步走向智能化。在此基礎上,武漢協和智慧醫院將進一步提高線上常見病咨詢和慢性病復診的服務效率,進一步深入開展心理治療專病管理、慢病康復、遠程會診等線上醫療服務,進一步提升智慧醫院服務的質量和管理效率[5]。
(三)探索建立全流程醫療服務供應鏈
在智慧醫院建設的背景下,雖然醫患溝通能夠打破空間限制,但是如果患者需要進行體格檢查、檢驗檢測等仍需要患者來院現場完成,有限的線下醫療資源將受到限制。因此,接下來,武漢協和智慧醫院在不斷豐富完善現有診療服務項目的基礎上,還將積極探索與異地醫療機構、檢驗檢測機構、社會藥店等線下實體機構進行合作,進一步拓展醫療服務供應鏈,使其與武漢協和智慧醫院緊密結合,不斷提高服務便捷性與服務效率,為患者提供高效和便捷的高端醫療服務。
六、結語
智慧醫院的建設是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戰略的組成部分和未來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武漢協和醫院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技術推動智慧醫院的實踐,是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的成功之舉,符合國家對“互聯網+醫療健康”實踐行動的期望和要求[6]。通過“線上+線下”服務的雙管齊下,武漢協和醫院智慧醫療完善了院內服務體系,提升了管理效率。
“互聯網+”智慧醫院的建設基于當前的智慧醫療體系,進一步優化醫院管理流程,給予患者全面、專業、個性化的醫療體驗,有利于醫院改善就醫環境,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和滿意度,進而實現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18]26號[Z]. 2018.
[2] 于廣軍,鈕駿,王淑,等.基于微信平臺優化醫療服務流程的探索[J].中國衛生資源,2015, 18(5): 13-15.
[3] 閆鳳茹.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資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國衛生資源,2010,13(6): 296-298.
[4] 馬聘宇.在線醫療社區醫患互動行為的實證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6(11): 65-69.
[5] 馬聘宇.在線醫療社區服務利用及轉化研究: 以好大夫在線為例[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6(11):70-73.
[6] 常朝娣,陳敏.互聯網醫院醫療服務模式及趨勢分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6(12): 55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