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成果,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人的能力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以及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與和諧,以此為理論依據開展高等教育,更能把教育的宗旨落到實處。
關鍵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高等教育;改革
分類號:G712
人學是人以哲學方式所進行的自我反思,換言之,人通過哲學方式進行自我認識,從而形成人學理論。西方哲學對人的關注由來已久,對此,卡西爾將人的自我認識視為一切哲學的阿基米德點。國外對于人學的研究十分廣泛,如弗洛姆、阿爾都塞、維科、雅斯貝爾斯等,代表性的著作如威廉巴雷特的《非理性的人》,卡希爾的《人論》等。雖然具體理論觀點不同,但追求人全面發展的理論目標是一致的,可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將這一主題明確地以命題的方式表述出來的是馬克思。馬克思奠定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學基調。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人的概念、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歷史發展以及人的自由等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的論述。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訴求正在于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
馬克思在他提出的人的發展的三個階段與社會進步的三個形態理論中,將人的發展的第三階段界定為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之上的自由個性階段,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論斷被明確提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包括 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人的能力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以及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與和諧,三個相互關聯,缺一不可。
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與高等教育內在關聯
馬克思在談到人的全面發展時,將全面發展理解為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等。而要達到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教育至關重要。馬克思還說道:教育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大學生正是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發展最為重要的時期,因此,高等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與我們當今高等教育的最終價值目標是極為一致的。當今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也就使得我們可以從馬克思的理論中得到重要的啟發,完善高等教育體系。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我國高等教育的宗旨是極為一致。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能夠為高等教育在教育宗旨、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標等方面奠定哲學基礎。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就使得我們將二者關聯起來進行專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
與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相比較,我們發現,當今高等教育總體而言,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
一是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內容更新較慢,難以滿足大學生日益豐富的學習需要。課程是教育的載體,。根據課程的性質,課程可以大致劃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理論課程側重為學生學習提供間接經驗,實踐課程側重為學生提供直接經驗。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實踐中,合理的課程結構是確保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傳統課程設置過分注重理論課程教學,忽視了實踐課程的建設,即便是設置了實踐課程,也多數流于形式,形同虛設。在課程綜合化的許多國家都相應地調整了課程。日本的大學要求理科生學習人文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一般占總學分的18%左右。其他國家的大學開設了"科學、技術和社會"、"技術與政策"等交叉學科課程,這些都是有益的嘗試。馬克思的理論觀點強調了實踐在個人發展中根本性作用。高等教育應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協調進行。
二是偏重于培養學生的智力,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高等教育存在過度強調知識層面,忽視道德和心理教育的缺陷。高等教育在理論傳授層面過度偏重于知識、能力結構的優化,忽略學生思想,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引導;重視科技的掌握,忽略人文精神的熏陶;重視有形課程的作用,忽略對素質培養,作為自由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應該同時具備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
三是未能將社會價值和大學生個人價值協調統一。在社會價值和大學生個人價值關系問題上,容易出現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忽視大學生的個人價值,另一種是忽視大學生的社會義務,只講權力不講義務,只要索取,不談奉獻。馬克思指出,個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切人全面發展的前提,個人價值追求與社會價值追求應協調并存。
三、高等教育的改革舉措
(一)全面滿足大學生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這是高等教育及其改革的基本出發點。一般而言,高等教育的需求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接受好的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及其改革應以個人的需求為基本導向,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國家對學校的過度干預,個人需求在高等教育中得不到應有的體現和滿足的現象。
(二)促進大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和能力體系的完善,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性需求。能力是指具備不斷滿足未來發展需求多方面的動態潛能。致力于培養大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發展與變遷中具有選擇、適應和開創的雄厚潛能,是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學生的能力體系應包括競爭能力、創新精神與創造力、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社會交往以及協作能力等。
(三)實現大學生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一致,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總趨勢。高等教育應充分重視大學生個人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要,以此為基本導向。在教育中承認大學生個人與社會的緊密關系,在教育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大學生培養服務,同時也引導和教育大學生關注社會,通過個人能力的發揮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展現個人的社會價值。
四、結語
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發展最為重要的時期,因此,高等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與我們當今高等教育的最終價值目標是極為一致的。當今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也就使得我們可以從馬克思的理論中得到重要的啟發,完善高等教育體系。
基金項目:2019年遼寧省社科基金委托項目“以人民為中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L19WTA025)。
作者簡介:郭晶(1981—)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