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莉,王珠琳,高貴田,劉永峰
(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陜西西安710119)
“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是食品專業研究生必修的一門主干課程,主要研究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及其在遺傳信息和細胞間信息傳遞中的作用[1],是從分子水平闡明生命本質的一門重要學科。“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作為核心專業基礎課,其覆蓋范圍廣,在生命科學、食品、醫學和生物技術等多個領域起重要作用,同時兼具理論性與技術性知識結構的特點。教學法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同的教學方法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通過闡述綜述式和Seminar教學法在食品專業“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生課程中的應用,以形成有利于培養研究生綜合素質、科學研究、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本質要求。加強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既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標,也是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核心。綜述式教學法是教師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在講授課程典型知識點的同時,詳細著重闡述最主要的課程內容,并結合檢索到的資料對專業熱點研發方向及研究課題進行預測或闡述[2]。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實際教學素材的展示,逐漸培養碩士研究生科學研究的興趣和科研積極性。
綜述式教學過程中有關“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課程的經典知識點,如RT-PCR、Western Blot、熒光免疫標記等,教師可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和視頻資料,總結與專業相關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術內容,闡述其主要應用和研究結論,充分發揮課堂知識對科學研究的服務支持。綜述式教學備課工作量非常大,需要閱讀整理相關文獻、圖片、視頻等多個方面資料。教師可在相關領域Top期刊中發表的最新內容上選擇和準備課程素材,這樣既能保證知識的全面性,也能保證相關研究內容的時效性和權威性。由于一些課程資料時高水平研究論文或綜述文獻,可提前將相關學習資料發給學生,提前了解和學習其中內容,通過仔細閱讀和查閱資料初步了解其中涉及的相關課程內容,并整理知識要點。
綜述性教學時要緊緊抓住重點介紹的課程核心內容。教師通過運用檢索到的文獻、圖片、視頻等素材對課程典型知識點進行概述性介紹。在保證學生對課程知識整體性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了解所學知識與科學研究,尤其是最新研究熱點的緊密關系,避免學生好高騖遠,建立其學習基礎知識的熱情,明確基礎知識服務科學實踐的關鍵性,充分了解專業研究前景,不斷增強自身科研創新能力。
綜述式教學法的考核模式包括學生對相關文獻內容的預習、課堂提問和討論、隨堂小測驗等,以此來培養研究生探索知識、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
近年來,為提高教學效果,學校食品專業“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生課程采用小班授課形式。這為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相關碩士科研工作提供幫助。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也是綜述式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在具體教學活動中,結合每位研究生具體從事的研究課題,選擇一些經典的、最新的綜述文獻或研究論文進行講授,通過對整篇或部分類型文獻資料的學習,不僅傳授了該研究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還幫助學生建立了發掘科學問題、設計試驗方案、解決和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對學生進行后續科學研究具有一定指導意義,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此外,課程授課教師為碩士生導師,教師可以自己所指導研究生的研究課題為例進行示范性綜述性教學,此后可要求其他研究生按照自己的研究課題提出或建議自己想了解或學習的相關內容,以投其所好,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Seminar教學法的關鍵是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潛在能量,由教師概要式講述和專題研討2個部分組成。Seminar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講授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Seminar教學法具有互動性、民主性、激勵性、學術性的特點[4]。該教學方法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Seminar教學法包括教師前期講述和學生后期的專題報告[4],其中教師前期講述可通過綜述式教學法完成授課。后期學生專題報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整學期課程中做一次Seminar報告,可自選題目或按教師分配。但是,選擇范圍必須是研究生學習期間的專業領域中、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相近內容中、研究生畢業課題中與該課程相關的知識內容,并要避免本班學生選題重復。學生可選擇與自己研究課題相關的或者研究過程中應用到的與該課程相關檢測技術進行報告,適配體研究現狀、細胞培養技術、流式細胞儀檢測技術、DNA分子標記技術、蛋白免疫印跡技術等。Seminar教學法更注重學生自己對所報告內容中問題的提出,以及針對問題與教師或其他同學之間的討論,尤其是解決一些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或分享相關使用經驗,在學有所獲的同時,真正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科研問題。
Seminar教學法考核方式和評價方法的核心是學生在報告和討論中的參與程度。學生通過參與報告和具體問題討論分享,獲得的學習體驗和認知成長程度是課程考核和評價的主要方面,也是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
研究生從事研究項目時可能會遇到一些科學問題、儀器操作和數據分析等疑問,可從中選擇與該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并與教師溝通后進行報告。報告前教師盡可能指定一些閱讀書目或文獻,要求學生閱讀后制作報告PPT,并進一步與教師和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提高研究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不同的教學方法有不同的側重點,應該根據不同課程內容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從教學內容設計、授課形式、考核模式及結合研究生具體研究課題對綜述式和Seminar教學法在食品專業“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生課程中的應用進行闡述可知,該課程覆蓋知識面廣,如果僅采取Seminar教學法,可能會導致學生抓不住知識重點,教學進度可能會延遲,不能達到教學目標。而綜述式教學法開門見山,直擊問題中心,讓學生能夠抓住核心知識進行研究學習,熟悉分子生物學研究思路和方法,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因此,結合多種教學方法能夠增強碩士研究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達到促進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