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娟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食物的營養水平、平衡的膳食結構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2017年國務院發布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同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食品的營養健康引起人們的廣泛共鳴。目前,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大家對各類食物的保健功能、食品營養與不同生理人群健康的關系等更為關注。
《食品營養學》是衡水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位課程,知識點多且細。傳統教學處于重教輕學的局面,學習主要集中在課上有限的學時,培養的學生應用能力明顯不足,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應轉變教育觀念,以貼近產業發展方向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采用傳統教育結合網絡互動平臺的模式,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優勢互補,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教學設計和實施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獲得學習成果[1]。OBE要求教師應先明確《食品營養學》課程的學習成果,配合多元化的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學習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再通過成果反饋來改進原有的課程思路。因此,教師應改變原有的只注重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思想,應把自己的角色變為學生的引路人。圍繞課程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并從多維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教師不能再死守著板書和PPT,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技術,適應時代的發展。線上學習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靈活的學習時間和地點,便捷的交流互動模式,但不能完全替代課堂教學。因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正日益顯現出它的優越性。當“人機共教”成為教學常態,教師的思想和角色必將改變。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建立自己的課程平臺,借鑒和引用國家精品課程,同時體現本校的教學特色。
衡水學院《食品營養學》課程共36學時,2學分。為了提高學生對食品營養學課程知識的運用能力,擬對課程內容進行如下改革:依據國家最新關于食品與營養的政策導向,以及中國社會面臨的營養健康問題,增加學生“線上+線下”自主學習模塊,包括營養調查、營養標簽的制定、營養配餐等。同時增加營養科普宣傳、熱點問題辯論,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等多種形式。將課上理論應用于實際,目標導向明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2.1 課前導學,設計問題。本次教學改革應用的平臺是超星學習通。教師在學習通平臺提前發布學習資料,包括教學課件、視頻、圖片、營養實例等教學資源,并布置預習任務。學生可以自由預習,也可以在課程群進行交流,帶著問題進課堂。對于和生活聯系緊密的章節,可由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分組查閱文獻,展開調查,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為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提供空間和機會。如在講到“不同人群的營養”這一章時,可讓學生調查大學生、老年人、新生兒、孕婦等不同人群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通過以往所學的知識及查閱的資料總結問題并在課上分組匯報,擬提出基本方案。
2.2 課中互動,知識內化。課中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對知識進行系統梳理、總結,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將基礎知識的學習提前到課外,將知識內化放在課堂。同時增加隨堂測驗和專題討論活動。《食品營養學》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一門課程,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上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教學。如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新的營養觀點或社會上有爭議的問題,如“膽固醇的利與弊”、“好脂肪,壞脂肪”“酸堿體質奇葩說”等,讓學生暢所欲言,進行辯論;對于營養與一些慢性病的關系,讓學生查閱文獻、演講匯報。對不同版本的膳食指南,讓學生先自己對比,分析二者的區別,教師總結歸納,這樣能使學生更加深刻掌握該知識點[2]。
學習通“簽到”功能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出勤情況,同時教師可將“選人”、“搶答”、“投票”、“主題討論”等特色活動融入課堂,活躍課堂氣氛。臨下課前幾分鐘進行隨堂測驗,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出錯率高的知識點進行復述或在課下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個別交流[3]。
2.3 課后督導,完善提高。課后階段要求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并在網上提交,并進行有針對性地復習。也可以在學習通平臺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分享經驗。客觀題由系統自動評分,大大減輕了教師負擔,確保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于教學設計。同時教師可借助學習通“統計”功能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進行督導。
OBE模式下的《食品營養學》教學強調的是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衡量的是學生的學習成果。
3.1 考試內容的調整。期末考試削弱客觀題,增加主觀題,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比如要求學生會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并結合“標準體重法”判斷其是否肥胖;會計算某一食譜的營養素占比、掌握配餐方法。又如,給出一個人的一餐食譜,讓學生從能量、各類營養素的攝入判定食譜的科學合理性;給出一少年牙齦易出血、皮膚瘀斑等一系列身體癥狀,讓學生來判斷可能出現的營養問題以及如何調整飲食。這些考題都涉及到營養學綜合知識的應用[4]。
3.2 成績構成比例的調整。一方面增加平時考核成績的比例,由原來的30%提高到50%。另一方面增加平時成績的構成要素。將簽到、課程互動、小組討論、課后作業、章節測驗、分組任務都納入到平時成績中。讓學生在平時鍛煉能力、點滴積累,最后成果產出,達到課程要求。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營養學》教學改革,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內容、課程設計、考核方式進行了一定改變,取得了一些成效。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不斷提升,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但在一些方面力度仍然不夠,需要一線教師繼續探索、改革,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