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
在美術課程中,色彩教學占有極高地位,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但色彩教學并非只是對學生開展書面教學,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實踐當中不斷研究和探索,強化自身的色彩意識。因此,為促使學生利用色彩增強自身的繪畫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必要對具體的色彩教學方法進行深度探索。
色彩是一種十分富有感染力的藝術語言,是展現繪畫作品內容及特點的關鍵元素,更能讓人從中感受到創作者的情感和心境。雖然每個人對于色彩的感受都是有所差異的,但理解與認知都有一種普遍共性,即對于色彩表達出的情感能產生相似的感受。例如創作者想要在自己的作品當中表達溫暖、樂觀的主題,那么色彩基調整體就是暖調的,如黃色等;如果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達悲傷和憂郁的主題,那么其色彩基調整體就是冷調的,如藍色等。不同的色彩搭配起來所呈現出的色彩語言在本質上屬于一種無形的文字,是一種十分主觀和抽象的藝術表達,能使觀看者直觀地理解創作者的情感。
學生方面。一部分中職學生的美術基礎比較差,缺乏學習興趣。比如在最基礎的色彩觀察中,學生基本對于一些藝術大家作品中色彩的應用、線條構成等缺乏最直觀的認知,基本只能對色彩繪畫進行簡單的視覺感知。教師在授課時就難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擴展,學生也無法在掌握基礎色彩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內化,更難以應用在自己的作品創作當中。由于部分學生缺乏基本的色彩觀察能力,所以在美術訓練中,對于一些靜物的擺放往往難以合理搭配色彩,更不能正確展現互補色彩間呈現出的對比關系,更無法清晰表達相應的色彩關系。
教師方面。有些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比較欠缺,導致難以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全面反映在美術色彩教學中,課程教學模式化現象比較嚴重,且存在較強的結構化課堂,缺乏基本的教學創新點,甚至難以將色彩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相關色彩搭配和感知能力得到一定強化,但卻嚴重限制了其自由發展和個性化藝術形式的強化,使其只能長期進行相同事物的描摹,從而丟失基本的創作能力,不利于美術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強化。
一方面,通過重視學生的課前自主預習,使其對色彩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在教授色彩的形成等相關知識時,就可以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引入微課等模式,制作一些相關的視頻或者圖文課件,讓學生自主觀看預習,實現對色彩形成的有效認知,產生進一步學習興趣,并對色彩與光、色彩三要素等產生初步印象,最終給后續色彩教學的開展夯實基礎。另一方面,加強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在目前的美術教學中,也有專門的繪圖軟件,比如AI、PS等,這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深入研究當前的繪圖工具,并將其帶入課堂和學生之間加強交流,使大家在一個更加先進的課堂之中感受色彩的多樣性,激發進一步學習興趣。
在當前絕大多數中職院校中,美術課程設置并不合理,這就給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展開帶來了不良影響。一般色彩教學并不需要過多專業化的設備進行支持,整體較為獨立,但時常需要和其他形式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開展,以此最大程度上強化教學效用,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美術色彩靜物寫生中,就可以將美術素描結合起來共同組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實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色彩教學產生更加準確的認知,了解基本的色彩學。色彩靜物寫生本質上就是把靜物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使其始終保持靜止,讓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并在較短的時間之內進行充分觀察和研究,實現對空間性質的充分把控。
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下,中職美術教學方式產生了巨大轉變,大部分教師都革新了自己長期以來固有的教學方式,提出了不少極具創新性的方法。比如微課形式的出現一方面拓展了課堂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色彩知識和技巧,另一方面,還可以直接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輔導,實現個性化教育,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如在對色彩相關理論進行教學時,就可以應用微課結合傳統課堂,把色相、純度、明度等通過影像形式直觀形象展現出來,提升學生對于色彩構成要素的直觀認知,并在課后以自身學習狀況為基礎鞏固掌握不完全的知識點,達到完善專業知識結構的目的。另外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最典型的方式之一就是觀察法,這也是強化學生色彩感知力及觀察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實際開展時教師就需要特別關注每位學生對于課堂所授內容的反響程度,全面把控教學重點,使觀察法被完全應用在課堂的每個細節當中,以此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強化。比如在觀察某一物品時,不但要對其顏色進行觀察,還要對它在光影中的色彩變化進行觀察,比如投影方向、各角度的色彩、色彩覆蓋面積等等。對于音樂而言,舒緩的音樂能夠展現柔和的色調及靜謐的畫面,比如藍綠搭配、紅黃搭配等都能夠保證畫面的和諧性;而動感類的音樂則可以展現較為鮮明的色塊和極具沖擊效果的畫面。對于詩詞而言,雖然其本身并沒有色彩的直觀形象,但卻會引人遐想,感受色彩。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進行寫生訓練是強化學生色彩應用的關鍵手段,也是學生在所學色彩理論知識指導下進行美術創作的主要途徑,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則應該充分把握理實結合的這一關鍵過程。為盡可能提升訓練效果,教師則可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引導其通過寫實、抽象、反相及象征等藝術手法對色彩的不同概念及要素進行充分表達,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作品創作。如此一來,就可以在起到培養學生藝術創新能力作用的基礎上,實現理實聯系和進行藝術創作的目的。此外,實際教學時還應適當通過多樣化的比對、啟發及展示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美術作品應該要具備的基本創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開展色彩技法訓練時,就鼓勵學生應用色彩進行大膽創作,不要拘泥于一些傳統的或者特定的色彩搭配,最大程度上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色彩呈現在作品上,以達到強化創新能力的目的。
在中職美術教學過程中,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美術能力,優化色彩感知,除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基本理論傳授,還可以充分應用課后實踐活動開展教學。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組織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后時間活動,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色彩知識及搭配技能進行美術作品創作,由此實現綜合素養提升,完成高質量教學。比如在教授完關于色彩的應用等相關知識后,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色彩的實際形成、調和、比對等設置一些具體實踐意義的作業,可以讓學生運用色彩知識對大師作品進行賞析,或者直接對其創作理念和情感進行解說,或者直接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調動自己所學創作極具個性化的美術作品,以達到全面掌握色彩應用規律及方法、充分應用色彩技能和知識的目的。完成之后,教師還需做好充分的教學評價工作,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和色彩搭配心得,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實現知識內化和吸收,達到一定教學目的。
色彩教學是中職美術教學中的一項集技術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重要內容,一般學生在繪畫時不但要學習具體技法,還要培養個性化的創新能力,而色彩教學正好能夠達到這一效果。針對其重要性與基礎性,實際教學過程中則應充分把握學生的實際興趣點,根據教學實際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實踐活動,加大對學生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最終實現在美術教學中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