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浩
(興寧人民醫院五官科,廣東 梅州514500)
慢性鼻竇炎屬于鼻竇的慢性化膿性炎癥,臨床較為多見,一般累及患者多個鼻竇,影響正常生活,造成呼吸道感染,引發多種并發癥[1]。臨床多采用藥物及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手術治療以切除病變組織,開放鼻竇竇口,改善鼻竇引流為目的,盡可能保留鼻竇功能,減輕對患者的影響[2]。鼻鏡手術屬于一種微創手術,在鼻內鏡下進行鼻竇手術能保持鼻腔解剖結構及功能完整性,減輕手術創傷,便于患者術后恢復[3]?;诖耍狙芯窟x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鼻鏡手術在慢性鼻竇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7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6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確診為慢性鼻竇炎,符合臨床分型分期標準;接受臨床手術治療;能配合臨床治療及術后隨訪。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疾病,如心功能衰竭;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開放性手術治療,術前給予局部或全身麻醉,以上頜竇根治術清除上頜竇病變,暴露后組篩竇,刮除上頜竇后內上區黏膜。清除篩房病變組織,篩房開放后形成與上頜竇相連的長方形空腔,有出血情況需行創面止血,以明膠海綿填塞,最后縫合創口[4]。
研究組采用鼻鏡手術治療,術前給予局部或全身麻醉,鼻內窺鏡插入后,依次開放上頜竇、篩竇、額竇、蝶竇,切除鼻竇內病變組織,有鼻中隔偏曲行矯正術,處理蝶竇、額竇、篩竇處時保留正常黏膜組織,術后創面止血,以明膠海綿、凡士林紗條填塞鼻腔。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及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HRQL)評價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內經檢查竇口開放良好,竇腔黏膜上皮化,無膿性分泌物;有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顯著改善,竇腔黏膜有肉芽生成,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伴息肉生成,膿性分泌物較多??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術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3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術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術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
慢性鼻竇炎以鼻腔、鼻竇黏膜慢性化膿性炎癥為主要表現,鼻腔中包括多個鼻竇,鼻竇表面襯有一層黏膜,鼻竇黏膜與鼻腔黏膜相連,鼻炎或鼻息肉多造成鼻腔堵塞,引發鼻竇黏膜炎癥與鼻竇炎癥[5]。慢性鼻竇炎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膿涕、鼻塞等,由于鼻竇引流不暢,還可能加重呼吸道感染癥狀,累及其他器官,產生多種并發癥[6]。因此,臨床治療中以藥物抗菌治療與手術清除鼻竇內病變為主要治療方案,達到改善臨床癥狀及鼻竇引流的效果。鼻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能減小手術創傷,提高手術治療精準性,保持鼻腔解剖結構及功能完整性,促進患者術后早期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李付國[8]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在鼻鏡手術下更有利于提高臨床手術療效,保障手術效果。術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鼻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手術創傷小,術中患者鼻腔解剖結構清晰,無其他損傷,因此,未引起術后多種并發癥。術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術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鼻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鼻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臨床療效顯著,利于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減少手術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