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安 字雨欣
摘要:盈江縣是農業大縣,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對促進盈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提高農業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是盈江農業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作者淺談如何提高盈江農業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以促進盈江農業持續健康綠色發展。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加工;品牌
盈江地處云南西南部、德宏州西北部,是一個山川秀美、資源豐富,區位獨特,開發潛力巨大、后發優勢突出的邊疆少數民族口岸縣,全縣有耕地46.5萬畝。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3.6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億元,占比45.3%,屬農業大縣。
從云南省來看,盈江縣農業發展在數量、質量上與滇中現代農業領軍縣市存在較大差距。千方百計提高農業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是盈江有條不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有力保障。而盈江縣地處西南邊陲,山壩結合,環境復雜多樣,為典型的邊疆農業縣,因此決定了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創造性的打造出適合我縣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下面就盈江縣山區與壩區農業發展之路及如何提高農業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作探索性研討。
1盈江縣山區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我縣山區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自然環境、耕作環境與壩區有著天壤之別。其現代農業發展進程大大影響我縣現代農業化覆蓋度,也在根本上決定了山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1.1改善山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山區地多田少,落差較大,生產設備落后,原始農業發展保持較多。一方面要興修農田水利設施,改善灌溉條件,有效必免“天干地干、天澇地澇”,變被動為主動。另一方面要做好相關配套設施項目覆蓋,包括生產路建設、生產設備配套更新等。
1.2大力促進低產田改良一是要將低產田納入土地整治項目,包括打散深耕,統一規劃分配,修筑梯田,建設水利、生產路等配套設施項目,根本上提高低產田自身條件,完善設施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要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加大良種的引進示范推廣,提高單產,增加產值。
1.3壯大林下產業
當前我縣山區林下產業以草果種植為主,模式單一,不成規模,效益低下。一是要破除“自種自食,小打小鬧”的傳統農業意識,牢固樹立市場農業的理念,建設規?;a業,打造出適合當地山區的支柱產業。二是要探索林下產業的多樣化種植。三是要以政府為主導打開市場,廣開銷路。
1.4推動低產茶園改造
一方面要集家庭自主種植模式,形成規模,培養種植大戶,統一管理,提高經營水平。另一方面適宜進行兼并,將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由經營水平較高的兼并收購,建立龍頭企業,推向品牌效益發展,增加附加值。
1.5加大高山蔬菜發展力度
高山蔬菜作為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各地先后的成功運用發展,有力推動了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步伐。我縣高山蔬菜還處于較低發展速度,除油松嶺鄉外基本無發展。一是要政府大力推動,政策適當傾向,增加農民積極性。二是要建立一套適合當地技術集成模式,實現耕地變基地,基地有人管,管人有技術,技術有含量。
1.6有序推進水改旱
我縣山區,積溫低、降雨量大、降雨集中、霜期長、水溫低,自然條件相對惡劣,造成大春季水稻產量較為低下,有序推進水改旱是一項重大技術措施。一是要有序推進,不可盲目,做好水改旱后期經濟效益跟蹤調查。二是要結合當地條件,探索多條水改旱路徑,不可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1.7大力發展畜牧養殖,促動循環農業
盈江縣山區畜牧養殖大多停留在自給自足階段。以政府為主導,聯合國土資源、畜牧、商務、金融等多部門給予適當政策傾斜,以大戶領頭,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給予財政支持,建蓋養殖小區,大力發展規?;B殖。建立沼氣池,實現畜糞“入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施用,改善土壤。實現畜糞“如池”,沼液澆菜,如此催動循環農業,既大幅提高山區農民收益,又有效改善農村環境,改進燃料,促進生態發展。
2盈江縣壩區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盈江縣壩區自然條件及耕作條件較好,積溫相對較大,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占有較大比重,其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代表了盈江縣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高低。
2.1加大畜牧業發展力度,調整產值結構。
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以上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標志,我縣離此有著很大差距,因此加大、加快畜牧業發展,刻不容緩。
2.1.1以政府為主導,聯合國土資源、畜牧、商務、銀行等多部門給予適當政策傾斜,以大戶領頭,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給予財政支持,建蓋養殖小區,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
2.1.2以養殖業的壯大發展來著力解決我縣的甘蔗秸稈利用問題,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2.1.3建立沼氣池,實現畜糞“入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施用,改良土壤,向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進軍,逐漸申請產品源地保護;實現畜糞“如池”,沼液澆菜,如此催動循環農業,既大幅提高農民收益,又有效改善農村環境,改進燃料,促進生態發展。
2.1.4在大力發展畜牧業后,鮮活產品產值達到一定時,要加大德宏本地牛干巴、水牛奶等副產品的加工生產,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提高附加值。
2.2擴大優質稻栽培面積,打造品牌,建立效益。
德宏州生態條件良好,全年基本風調雨順,是云南省唯一出口糧食的州市,而盈江縣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盈江縣全年種植水稻約28萬畝,擴大優質稻栽培面積,向高端知名品牌邁進是我縣增加谷物產值的潛力股。做精做細,建立綠色食品基地,打造綠色品牌,不同供需,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做到質量過硬,以品牌來提升附價值。
2.3做大做強以馬鈴薯、西瓜為代表的冬農開發
2.3.1規范種薯,建立種薯育繁基地。近年來,包括我縣在內的云南省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造成種薯供應緊張,如此便出現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參拌混種等等不規范行為。因此循序漸進規范種薯來源,保證種薯純度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由于我縣身居邊疆,交通運輸相對閉塞,建立自己的種薯育繁基地,既保證了種薯質量,又降低了成本。
2.3.2拓展市場渠道,建立馬鈴薯深加工體系。當前我縣馬鈴薯收獲后基本都是“鮮薯北上”,沒有自己的市場渠道,“經濟咽喉”被收購方卡住,拓展市場渠道,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硬道理。另外鮮薯市場波動較大,而且我縣身居邊疆,交通運輸閉塞,因巨額運輸成本造成壓價現象,建立馬鈴薯深加工體系,自己種,自己加工,保證種出來不愁賣不掉,增加附加值。
2.3.3建立品牌,穿上自己的衣服,亮明身份。整合馬鈴薯、西瓜等,建立自己的品牌,貨真價實的同時賣出牌子效應,增加附加值。
2.4發揮優勢,加大糖料深加工力度
表1顯示,我縣糖料產值在農業產值中占據較大份額。甘蔗作物是我縣山壩交界地帶,低丘緩坡帶重要種植作物,因此加大糖料深加工力度,增加附加值是必由出路。建立多樣化的成品糖加工,主打“德宏制造”系列,吃自己的糖,且要讓別人吃自己的糖。打破“德宏的甘蔗,轉手加工成進口糖”的尷尬局面。
2.5水產養殖與種植結合
我縣漁業產值在農業產值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整合農村小庫塘,發揮常年積水田塊作用,集水產養殖—蓮藕/茨菇等為一體,可建立集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園區,增加水產養殖的豐富度。
2.6做精做優農業產業品牌化
以市場需求為航燈,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經”、唱好“林牧戲”、打好“果蔬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實施“千億斤”增糧項目、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建成一批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示范基地,推動農業產業優結構、增后勁。
參考文獻:
[1]孫體助, 何加權, 周文昌. 盈江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 云南農業, 2019(8).
[2]盈江縣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