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堯 寧琳琪 孫永鋮

摘要:目的:觀察對腦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復治療后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應用價值。方法:針對性抽取我院2021年3月期間進行腦卒中治療的84例患者作為研究主體,依據平行比較法將其分為甲組(n=42)和乙組(n=42),甲組行常規治療之術、乙組開展早期康復治療手段,研究對比甲乙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障礙情況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結果:治療前,甲乙組患者MMSE、B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乙組患者MMSE、BI評分均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治療后具有較高的現實應用意義,降低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同時,其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質的飛躍。
關鍵詞: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認知功能;生活活動能力
腦卒中又稱腦中風,其為一項危險性疾病。該疾病發病時會嚴重破壞患者腦部動脈血管,對腦部供血能力產生直接影響。腦部供血能力無法得到保障,腦部組織勢必會得到不充足的血氧補充,進而對患者神經功能產生一定影響,出現神經功能障礙、昏迷、認知障礙等[1]。嚴重者將會出現偏癱、死亡等現象,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程度的窘迫。鑒于此,本文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對84例腦卒中患者展開研究,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針對性抽取我院2021年3月期間進行腦卒中治療的84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主體,依據平行比較法將其分為甲組(n=42)和乙組(n=42)。其中甲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值在45-80歲;乙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值在46-85歲。納入研究標準:①具有一定認知功能障礙者;②確診為腦卒中患者;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響。分析甲乙組患者資料差異情況,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甲組患者開展常規治療手段,主要包含:抗血小板聚集治療、保護患者神經功能治療等。
乙組患者在甲組治療基礎上,增設早期康復治療。具體為:①運動功能訓練。常規治療后,待患者病情穩定,依據Bobath方法,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被動肢體活動及體位擺放訓練;再幫助患者體位呈坐臥位及站位等交替互換,訓練過程中秉承循循漸進原則,最終進行下地步行等訓練。②認知功能訓練。指導訓練患者推理能力、認知能力及計算能力等,可制作成卡片圖冊等方式來提高患者認知功能。③生活功能訓練。早期生活功能主要包含:如廁、更衣進食及沐浴等項,根據患者病情狀況交叉進行[2]。
1.3觀察指標
研究對比甲乙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及活動能力評分。依據智能狀態測量表(MMSE)測量患者認知能力;用以Barthel(BI)測量患者活動能力,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認知功能及活動能力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均利用spps24.0處理,計數資料標準差±表示,t值檢驗,計數資料概率%表示,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前,甲乙組患者MMSE及B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乙組患者MMSE及BI評分均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性腦部疾病,又稱腦中風,有著極高的致死率、致殘率及發病率高等特點。該疾病發病時會嚴重損傷患者的部分神經功能,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除此之外,患者會不定期出現認知及意識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近年來,腦卒中患者發病率逐年升高,得到廣大社會人員的關注,尤其是老年人的患病率相對較高。據相關資料表明[3]:早期康復治療手段用于腦卒中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降低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同時,其生活活動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加強。回歸資料表明:乙組患者MMSE、BI評分均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早期康復治療應用于腦卒中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降低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同時,其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自理水平也得以保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秦銳.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2020,49(06):709-711.
[2]吳梅,陳龍騰. 早期康復訓練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2):190-191.
[3]應濤,錢平安,王一霏,包松雄,黃麗.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 現代實用醫學,2019,31(04):5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