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劉震濤
摘要: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穩定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所以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開展營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從自身做起,保護好自然環境。另外,要建立健全林業管理制度、重視育苗栽培工作、加強對林業資源的建設力度,提升林業發展水平,維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營林造林
一、我國營林造林工作現狀
1破壞嚴重
我國幅員廣闊,氣候條件復雜,森林資源比較豐富,但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區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以犧牲林地環境為代價,森林資源破壞比較嚴重。雖然植樹造林的力度較大,可是森林資源增加的數目遠遠趕不上不法分子的亂砍亂伐,這就使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大大低于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尤其改革開放后,出現了大面積的砍伐開發,導致林業資源嚴重破壞,森林資源恢復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2技術落后
在進行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很多區域的技術和方法還比較傳統,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生產的效率提升,阻礙了該區域的森林資源發展。所以,要重視技術創新,加大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和先進的技術手段來促進森林資源的發展。
3風險意識薄弱
林業的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面對林業的病蟲害沒有相應的治理措施,缺少必要的森林火災防御和控制手段,如果發生火災或者病蟲害,林業單位就會受到很大的經濟損失,并且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補救。因此林業工作人員要加強風險控制意識,不斷完善林業管理措施。
二、營造林具體種植技術
1.合理選擇營造季節
在營林造林時最為重要的就是把握好造林時間,我國部分地區通常是春天造林。由于初春造林雨水充沛,但是溫度太低也并不會產生水分流失,有助于增加造林的成活率。
2.分殖造林技術
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為基本材料進行造林的一種方法。該方法的優點是成本低,育苗時間較短,而且造林技術也十分簡單,操作方便,育苗的成活率也較高,栽植后的成長也較為穩定,還能夠繼承母本的優秀性狀。該方法的缺點在于其對造林立地的條件要求較高,而且受分殖造林材料、母樹數量的影響較大,該方法更適合于泡桐、松樹等樹種。
3.栽樹造林技術
栽樹造林法通常在全造林地塊,挖出深度約40cm、面積約50cm2,而且穴底要保持平坦。杉木的株距應保持左右距1.7m,前后2m,栽植密度為190株/667m2;松樹株距應保持左右2m,前后2m,栽植密度為165株/667m2。在栽苗過程中要保持苗木端正,苗稍向下,根系順水,適當洚淺,避免根系萌蘗,使林木的生根部位范圍變大,以提高其抗旱能力,降低移植死亡率。苗木在潮濕的空氣中應做好淺栽工作,在干旱地區應開展深栽工作,保證苗木的成活率。栽種時苗莖的入土范圍應不高于苗木的根莖,在原來的泥土印范圍3cm左右。該種植方法的苗木成活率高,對立地條件要求不高,缺點是耗費時間和精力,而且要求的造林技術也較高,造林效益較低。
4.扦插苗造林技術
扦插苗造林法具有更大的優勢。扦插苗造林法是在母株園里,劍俠母株的優良紙條,然后經過生根粉處理,扦插到裝有營養土的塑料袋中,進而培育出扦插苗,然后將扦插苗種植到林地中。這種方法使用范圍普遍,能夠培育出足量的苗木,培育出的苗木整齊,而且培育成本低,保持了母株的優良品性,各植株之間的差異小、生長速度一致,抗倒伏能力強。
三、加強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營林造林工作的策略
1做好種苗育種工作
要想促使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充分重視營林造林工作,營林造林中的種苗育種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種苗質量決定著樹木的生長情況。所以必須選擇質量好的種苗,才能夠確保樹木的生長。應當科學合理的運用先進技術進行選種嚴格把好種苗質量關,并且充分重視種苗的繁育情況,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科學技術,進一步促使種苗加速繁育,有助于解決種苗質量低等各類問題,結合林業經濟的多元發展需求,建設種苗繁育基地,有助于確保基地規范化發展,大幅度提高種苗培育質量,也為林業的發展提供大批量的種苗有助于提高林業發展效率。
2發展森林后備資源
在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天然林的保護工作。通過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根據相關要求求執行天然林砍伐,并且有效調整木材產量,加強營林造營的工作力度,才能夠全面的保護森林資源,例如可以采用封山育林等多元化模式,切實提高林業資源的保護效率。通過發展森林后備資源,能夠滿足人們多元化需求,并且促進環保工作有效開展,可謂一舉雙贏。
3明確營林造林重點
傳統林業發展過程中并未重視營林造林工作,也難以將引領造林與環境保護有效結合,所以傳統的林業發展影響著生態建設。要想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就應當做好日常的營林造林工作,由于森林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所以必須充分重視林業資源的有效保護,樹立并貫徹林業質量管理意識,扭轉傳統落后的營林造林觀念,充分打造良好的林業質量,才能夠創造更加豐厚的經濟效益。所以在營林造林工作中必須做好監督工作,切實提高管理力度,才能夠確保營林造林工作質量,并且根據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管理,切實明確并突出營林造林重點。
4改善營林造林方式
傳統的營林造林經營方式是粗放經營模式,要想提高營造林質量與效率,就應當扭轉傳統落后的管理方式,選用集約型經濟方式,可以使用化學空地或機械整地、實施更待征地等多元化方式。通過修枝整形、科學合理施肥,有助于森林資源定性發展,切實提高營林造林的工作質量與產量,有助于提高林業經濟發展效益。
5建立林業綜合管護制度
要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組織進行營林造林工作時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林業綜合管護制度,用制度來約束和規范營林、造林以及生產加工等一系列工作。首先,要從經營管理方面入手,確定林業經營管理主體,強化各地林業部門的指導和監督職能。其次,對造林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設立造林計劃,規定林業發展目標和總造林量,并有序推進造林綠化工程項目的建設。最后,要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規范木材砍伐與加工銷售的流程。
6加大林業種植技術科技創新
在組織營林造林工作的過程中,要想提高質量和工作效率就必須要加大林業種植技術的科研投入,重視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這樣才能真正地提升林業經濟的綜合效益。首先,在造林種植技術上要做到優化配置林業樹種,采用撫育間伐技術對林分密度及林分質量不斷地進行調整。其次,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用生物防治技術來代替以往的化學農藥防治技術,彰顯營林造林的生態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階段的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戰略對我國的森林資源質量水平起著直接影響,因此,林業工程的建設發展道路上離不開對我國的林業工程建設水平提出強調,要將促進森林建設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成為當前階段我國林業水平快速提升的基礎條件,同樣也要豐富提高森林資源效益的途徑,以此將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落實到實際。
參考文獻
[1]舒曉巖。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J].科學與財富,2018(1):108.
[2]范忠志。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