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年輕碩、高學歷的青年跨入職業院校教師這個行業,通過對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分析,提出提升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
關鍵詞: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近五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迅速發展,職業教育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碩士、高學歷、海歸加入到職業院校中,成為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主力軍。
1.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
1.1青年教師缺乏教育理論的支撐
大多數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都是非師范專業畢業,進入工作崗位以后,迅速成為一名教師。這些青年教師自己在大學學習期間,沒有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也沒有經歷師范生的專業教學技能的系統學習與訓練,即使極少部分青年教師是師范專業畢業的青年教師但也沒有高職教學經歷,所以,在青年教師的課堂呈現的大多數就是把課程講完,把教材講清楚,看不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效果,沒有實現有效的課堂,而在職業院校的教學實效性的相關影響因素包含著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
1.2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
教學經驗是大量實踐教學的升華,是有效課堂的有力保障。青年教師缺乏教育理論支撐也就確定了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這是一個常態。大多數青年教師從校園走向校園,沒有擔任過教學工作,沒有實踐,所以,無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職業院校的快速發展,新興專業的開設,讓青年教師每個學期都在擔任新課,這讓青年教師長期處于焦慮、緊張、無助的情緒中,往往思考的問題就是把新課上完,無法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課、無法思考如何上好一門課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課。
1.3青年教師的行政工作繁重
青年教師作為職業院校的主力軍,承擔著職業院校教學工作量的絕大多數課程教學。由于職業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青年教師不僅僅要承擔教學任務,并且要擔任1~2班的班主任工作,有部分青年教師還將承擔學校、系部的一些行政工作,例如:招就工作、教師排課工作、學生資助工作、學生及教師技能大賽籌備等工作。作為學校的青年教師,平均周課時6課時,有些學校青年教師平均周課時達到8課時,而所任教的課程又不太熟悉,還有班主任工作,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剛剛完成角色的轉變,由學生轉變成教師,就要去管理40多個學生,甚至更多,這無疑增加了青年教師成長的難度,而這個成長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更無暇顧及其他教學任務,完成周課時以及班主任工作,已經身心疲憊。
1.4青年教師重科研輕教學
在職業院校的青年教師群體中,碩士畢業已是青年教師的標配,這些青年教師具備著比較豐富的科研經驗,他們對科研工作十分熟悉,但是實際的教學經驗不足,缺乏基本的實踐能力,所以,青年教師有較大的慣性做科研。另外在職稱評定方面,也有重科研輕教學的特征,這就影響了青年教師的認知,科研工作有較為豐厚的資金支持,也讓青年教師更加愿意做科研,而不太愿意在教學方面去歷練自己,所以,在教學方面的成長就非常慢。
1.5青年教師不重視教學過程的完整性
教學過程包括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程小結與作業布置、教學反思。大多數青年教師只重視講授新課和課程小結,對于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忽略了,一是組織教學、一是教學反思,也就是課前與課后,而這里的課前與課后主要是教師要去做的大量的工作。第一,組織教學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本節課的重難點分析;教材分析,要注重教材的章節結構、邏輯結構,與其他課程的關聯度;學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這個環節大多數青年教師是沒有去做的,所以,時時聽到青年教師的埋怨:高職的學生很差,不愛學習,沒有學生聽課……學情分析在教學能力的提升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只有教師對自己教授的對象非常的了解,才能上好課;對學生的能力的理解才能很好分析課程的重難點并解決重難點。第二,教學反思是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復盤,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再學習、再思考,實現螺旋式上升。對于剛剛入職的青年教師,沒有教學反思的能力,也沒有要求他們必須自己要去反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就只完成講課。
2.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
2.1重視職前培訓,提升教學能力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每一所職業院校的教師培訓是非常多并且是優質的。學校也有不同層次的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但是青年教師參加培訓沒有定目標、沒有理規劃,在參加工作后,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清晰,所以對今后自身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青年教師怎樣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例如專業知識水平、教學技能、職業規劃等,選擇自己的專業定位、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踏踏實實地跟進自己的職業目標,這與青年教師在入職前所進行的、崗前培訓密不可分。
青年教師需要去確定一個短期的小目標,同時,也需要去確定一個長期目標,這樣才能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積極主動參加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加入各種校內各種各樣的教學團隊、技能團隊、課程思政團隊,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為自身的職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條件。不同的職業院校有著不同的特點,青年教師應該根據本院校的特點,參加校內崗位培訓、專題講座、基本教學技能培訓等,而職業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則應該帶領青年教師開展自我的價值提升,例如:理解職業道德操守、自我成長途徑、學生管理技巧等,對青年教師進行系統化的培養和引導,樹立立德樹人的理念,掌握智能化教學手段,理論結合實踐,實現快速成長。
2.2重視教學競賽,提升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教學大賽、教學能力大賽這一系列的比賽,均從校賽到省賽,再到國賽,以賽促教,能夠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同時也能激發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各種教學比賽中去,當然,這里要求青年教師對自己有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在入職后1~3年,就主要是熟悉課程內容,去了解一些教學技巧,學會學情分析,根據自己的特點分析自身的成長路徑;在熟悉自己的教學工作以后,也懂得如何去管理學生,并且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對教材越來越熟悉,不再依賴教材,可以自如脫離教材進行教學活動,則可以準備青年教師教學大賽。青年教師教學大賽需要青年教師準備20個學時的教學設計,20個與之對應的教學節段PPT,隨意抽取一個作20分鐘的教學展示。這一大賽需要青年教師對課程非常熟悉,有寬度、有深度的進行教學設計,并且有溫度(課程思政)進行展示,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要求非常高,如何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有效課堂,是青年教師要去歷練的,而通過參賽,青年教師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其教學能力可以實現螺旋式上升。
2.3重視團隊協作,提升教學能力
團隊協同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職業院校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團隊協作
的精神,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團隊成員也是需要這種精神的,團隊協作是團隊成員為完成某項特定的任務所呈現出來的相互協作和共同奮進的精神。
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是離不開團隊的助力的。為促進青年教師的職業成長,職業院校可選聘行業企業專家、資深骨干教師開展青年教師“傳幫帶”“老帶新”活動。這些“傳幫帶”“老帶新”活動形式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也可以是跨專業的“多對一”。近年來職業院校出現一些新的團隊形式,如“1 +1”協同中心、“雙導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等,目的都是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幫助青年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老帶新”這是各個職業院校常見的一種形式,但是,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是團隊協作沒有發揮出來,在團隊中的“老帶新”更容易發揮作用,例如,團隊成員要備戰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則可以由團隊成員來備賽、參賽。在備賽過程中,集體備課、說課、講課,可以實現一人參賽,集體提升,進一步優化團隊結構,而不是在文件上成立“老帶新”團隊。
2.4重視學生管理,提升教學能力
職業院校要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學生管理,協助青年教師管理職業院校學生。引導青年教師學習一些心理、管理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學會與學生交流溝通,把有溫度的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既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又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溫度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愛學校、愛學習。
青年教師重視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夠快速得到學生們的認可。而學生的認可有助于青年教師把控課堂教學,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提高教學成效,實現有效課堂。這使得青年教師有更高的教學熱情和教學投入,進入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
3.結束語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優化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新階段。青年教師作為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的核心力量,而教學則是教師的根本,職業院校的青年教師要腳踏實地去研究教學,通過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規劃、參加學校各種專業培訓、努力勇敢去備戰各種賽事、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手段、摸索創新教學手段,使之去適應職業院校的00后,積極反思改進,切切實實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發揮青年教師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黃可望.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探究.科教論壇[J],2020,(1)
[2]王愛蘭. “青教賽”促進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究.科技視界[J],2020,(12)
[3]歐楊.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成長困境及對策,合作經濟與科技[j],2020,(1)
作者簡介:陳慶,出生于1976年10月,女,貴州湄潭,漢族,貴陽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