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龍輝
摘要:初一是一個學生承接小學知識,迎來初中新知識的一個全新階段。這其中的知識也不同于小學在知識方式上的學習。在數學方面,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要求,只是讓其能簡單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并且會初步運用就夠了,而初中數學則對于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考驗。初一的學生往往由于不適應,在學習數學知識時,難免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和錯誤。此時,自我糾錯的教育模式就體現出了其重要性,其不但可以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將學生的學習與掌握知識的效果進一步強化。因此,下文主要針對于如何在初一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糾錯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一;數學;自我糾錯能力;問題;策略
引言
由于初一階段,是小學生剛剛買入初中大門的新時期,而面臨著大量全新的課程內容安排和知識難度的提升,學生難免會感到不適應。此時,就需要初中教師做好引導作用,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給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引導,進而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氛圍。另外,由于初一數學知識在邏輯性和連貫性上都有所提升,所以更要注重基礎性訓練。初一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都會犯錯誤,但是出現錯誤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正錯誤。因此,培養初一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也成為了初中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一、常見的數學錯誤分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和總結,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錯誤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知識性錯誤
知識性錯誤主要是由于學生對于知識掌握不牢靠,在做題時存在知識混淆的情況,在數學知識方面包括了一些原理、公式等知識點。由于記憶與運用是學習數學的基本性要求,一旦在知識的記憶方面出現偏差,就會導致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南轅北轍,沒有做題思路。
(二)審題錯誤
審題類錯誤主要是學生在對于一道問題的審視過程中,由于自身的不細心,導致題目中的一些關鍵性條件被忽略或者被誤解,從而導致學生在解題的中途或者最后,存在偏差,沒有正確領悟出題者的出題意圖,出現了很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三)計算錯誤
計算在初一階段是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在知識運用方面的一項內容。計算錯誤常常出現在學生在對一道問題充分理解后,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結果或者步驟的錯誤。由于在數學訓練中,計算能力是最為基礎的能力,也是數學考試必考的項目,因此計算錯誤往往能暴露出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包括了思想與態度。
二、培養自我糾錯能力的重要性
(一)喚醒初中生的學習意識
教師進行對于學生錯誤的指出與批改是學生解決錯誤的一種常用措施。但經過這個過程后,學生通常只是對自身做的錯題進行簡單的修正,沒有深入思考錯誤的原因。從而容易導致學生會再次犯錯,在一個問題上屢次出現紕漏。而通過自我糾錯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去對自己做過的題進行檢查,去發現并改正錯誤,這樣的做法不但有助于喚醒學生的主觀意識,還能加深學生對于錯題的記憶點,從而讓學生更加注重錯誤的積累,不斷鞏固知識。
(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把自己的答案與標準答案進行比對,再發現問題后要深入探討標準答案的解題思路,然后尋找錯誤的原因,將錯誤歸類,進而進行答案訂正,從而加深記憶,這樣一道題目的改正才算是結束。這樣繁瑣的步驟自然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且還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自己的審視,更加了解自己的知識短板,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注意。
(三)強化學習效果
由于傳統的糾錯方式,學生常將糾錯的過程讓老師負責,缺乏對于自己的深入認識。而通過進行自我糾錯,從而讓學生在審查、糾錯、改正的多個步驟中不斷加強對于知識的認識,提升了對于自己數學知識掌握的認知水平,會讓學習效果更佳,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如何培養學生自我糾錯能力
(一)改變教學方式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老師往往將所有教學任務放在自己身上,自己承擔了留題、做題、改題等全部過程,留給學生的自我學習空間較小。因此,為了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老師需要把一部分糾錯任務交給學生,教師做好引導,從而利用真實客觀的題目去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傳授自我糾錯方法
學生練習自主糾錯能力的開始階段,往往會因人而異,出現很多的問題,導致糾錯的效果不理想也不全面。此時,教師不能急于求成對學生加以嚴格要求,而應該循序漸進,去指導學生在糾錯方面的技巧與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典型案例來向學生進行示范,用正確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糾錯。
(三)創設交互情景
學生的自我糾錯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強化的過程,只有面對的錯誤多了,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掌握糾錯的技巧。教育者可以創設交互情景以加強學生自我糾錯能力的培養,簡單來說,就是讓同學之間相互批改作業,發現對方的錯誤,再比對自身的問題。在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發現對方的長處,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發現自我的不足。交互批改糾錯實質上就是一個相互交流,不斷學習的過程。
(四)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錯題本
數學錯題本是培養學生糾錯能力的一項便捷性方法。其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能保證學生對于日常知識進行累積,實現自我的突破與進步。具體的數學錯題本使用步驟為:學生可以將自己平時做作業和考試中所出現的錯題進行整理與抄寫,在題目的下方要標記出自身錯誤的原因,再寫出正確的解題步驟和答案,最后總結這一類題的解題技巧。比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直線、射線、線段》時,學生認識直線、射線與線段后,如果不能區分它們之間的區別,不能掌握它們之間的聯系,難免會在證明時出現錯誤,這時學生就可以將例題拿出,M是線段AB的中點,AM= MB=1/2AB(或AB=2AM=2 MB )題目進行分類整理,寫出證明錯誤的原因,并且總結出每一種圖形的證明技巧和注意事項。通過整理錯題本,學生可以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時彌補,在復習時也有針對性和方向性,因此小小的錯題本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進入初中學習之后,自我糾錯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而教師在學生自我糾錯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示范作用,利用一些方法進行引導與啟發,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糾錯的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曉燕.初中數學學案教學中學生糾錯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張及玲.初中數學導學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6.
[3]朱紀英.初中數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