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兵 農凱濤 農美玲 馬詩婷 方小月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2017年黨十九大提出的一項戰略目標,是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來之際幫助貧困鄉村脫貧的戰略,也是社會主義允許先富帶動后富的后富階段目標。本文以前人的經驗為參考,通過查閱鄉村振興成功的案例,選取農家水果種植銷售為研究方向。以天等縣上映鄉桃永村為例,建立層次分析模型,選取鄉村政策、種植基礎和環境及銷售模式三個指標維度,每個指標維度下再細分二級指標,通過計算各個指標間的權重關系,構建出農家水果種植銷售評價指標的評分體系,根據評分體系對農家水果種植銷售進行總結并向發展水果種植業的村莊提出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水果種植;層次分析法;鄉村振興;種植業
引言:
中國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實現,而這個目標的達成是從基層農村一步步的發展建立起來。本文以廣西崇左市天等縣上映鄉桃永村為例,探究鄉村振興下農家水果種植銷售致富之路,并考察研究模范之鄉對建設后富之路的最大化價值。
桃永村是壯族居民聚居地,地處廣西省西南邊,略靠近中越邊界。幾十年前上映鄉的村民們靠著傳統的種植方式和農作物來勉強維持溫飽,因此上映鄉也被列為廣西最貧窮的鄉鎮之一。如今在鄉村振興政策的扶持下,上映鄉桃永村率先抓住機會,擴大種植業,豐富種植品種。全村改良水果種植銷售方式,開始擺脫貧困,形成葡萄種植規模產業,有“葡萄之鄉”的美譽。隨著新時代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桃永村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發展水果電子商務,便捷的商業模式也將桃永水果售向了全國各地并出口越南邊境城鎮。
基于桃永村水果種植銷售的成功之路,本文以水果種植銷售為出發點點,經過實地走訪調查來收集數據,利用托馬斯·塞蒂的層次分析法建立農家水果種植銷售層次分析模型,通過分析模型得出農家水果種植銷售成功因素的權重關系和評價指標的評分體系,將農家水果種植銷售問題系統化、層次化,并總結出以種植業為基礎的現代鄉村發展方向。
一、應用AHP的步驟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為層次分析法,利用其系統性、簡單性的特點,應用于農家水果種植銷售。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文章的價值性、實踐性,下面對AHP應用的步驟進行說明。
(一)確定評價指標體系
在確定了本次調研的方向和主題后,通過查閱模范鄉村的文章和數據,建立了農家水果種植銷售評價指標體系。共建立了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三個層級指標體系,建立三層指標體系可以將總體目標合理的分解,通過多指標的評價得出總目標的準確評價。
(二)專家打分并構建判斷矩陣
該步驟為AHP的數據收集,只有收集數據的可靠性、合理性,AHP模型才能成功建立。根據評價指標體系制作了該體系下的評分表(詳見附件),評分表中蘊含多個方面的考量,能保證評分的公平性、規范性。數據收集方法為專家打分,通過實地走訪,找到當地模范村莊的見證者、參與者等進行采訪,并相應的填寫農家水果種植銷售指標評分表。本次數據收集對象比較全面,有當地的村干部、有區域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有普通種植農戶等,經過篩選得出3張比較有代表性的評分表作為原始數據。對原始數據規范化處理后,分別取均值作為最終的指標評價,并構建出農家水果種植銷售指標體系各層指標間的判斷矩陣。
(三)計算各層指標間的權重
該步驟也稱為判斷矩陣計算,利用矩陣算法求出指標權重。權重代表下層指標在上層指標中所占的比重,而權重也稱為特征向量,將會作為后面指標體系的評分依據。
最常見的計算權重的方法有方根法與和積法。根據實際情況,本文采用方根法來計算權重。先算出矩陣每一行各元素的乘積和的n次方根,然后對向量進行正規化處理,即為所求權重向量,最后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四)一致性檢驗
該步驟是數據收集合理性的標量,也是模型建立的關鍵。一致性檢驗分為單排序和總排序兩種一致性檢驗,即指標和指標間的一致性檢驗,指標與總目標間的一致性檢驗。而檢驗的標準由矩陣的最大特征值決定,最大特征值由特征向量進一步計算得出,計算公式和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如下。若單排序和總排序均通過一致性檢驗才能認為模型的合理性,并作出準確的評分機制,得出最終的決策。若單排序和總排序中有一個或以上矩陣不能通過一致性檢驗,則認為模型不能確認。數據不具備代表性,因此需重新打分收集數據,整理再次構建判斷矩陣并檢驗一致性,直到完全通過一致性為止。通過這樣的循環往復的檢驗,確保數據的合理性、代表性,也才能建立一個準確的模型和評分機制。
二、農家水果種植銷售的指標選取及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鄉村政策
鄉村政策是國家和政府立足于農村地區實際情況,以及我國當前的發展形勢,為鄉村制定的相關經濟政策。鄉村政策主要是為了鼓勵農民充分利用自家土地的價值來獲取財富,達到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因此選擇鄉村政策作為一級指標,鄉村政策的普及程度、鄉村政策實施的效果和鄉村政策在創業中的比重作為二級指標。鄉村政策的普及程度在側面上體現了果民利用政策的程度,果民充分利用鄉村政策,可以達到經濟最大化。鄉村政策實施的效果體現在果民利用政策后達到的經濟效果,鄉村政策實施的效果越好,果民的收益也越好。利用鄉村的優惠進行創業也是發家致富的一種方式,鄉村政策在創業的比重越大,說明有更多的人利用政策進行創業。
(二)種植基礎和環境
種植基礎和環境是農家水果種植的前提,只有擁有良好的種植基礎和環境,農家水果才能成為鄉村振興的產業,才能讓村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因此,選擇種植基礎和環境作為一級指標,家庭收入、縣市加工產業水平、種植方法的掌握度、引進新品種和區域種植的比重作為二級指標。其中家庭收入決定著種植投入,家庭收入越多,種植投入越多,種植規模就越大??h市加工產業水平決定著市場需求,縣市加工水平越高,市場需求量越大,農家水果價格越高。種植方法的掌握度和引進新品種體現在農家水果的質量,充分掌握種植方法和引進優良品種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水果,高質量的水果的價格往往會更高。區域種植的比重也體現著種植業能夠發展的規模,區域種植的比重越大,說明該地區越有可能發展成種植產業。
(三)銷售模式
銷售模式是農家水果賣出的途徑,銷售模式越廣,即銷售的途徑越多,農家水果就越容易賣出。只有農家水果銷售出去,才能直接得到利潤。農家水果銷售越多,銷售范圍越廣,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因此,選擇銷售模式作為一級指標,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渠道、周邊傳統加工產業數量、村民合作點銷售作為二級指標。互聯網的普及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同時也使得果民充分了解各地區水果的銷售價格,從而制定合適的銷售價格。電子商務渠道幫助果民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擴大銷售范圍,把水果往外地銷售。周邊傳統加工產業數量可以幫助果民和企業合作,直接批發給企業,保證果農的收入穩定。村民合作點是果農間的水果銷售管理中心,維系區域種植的穩定,使果農的收益最大化。
三、農家水果種植銷售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對均值數據進行計算,得出每個判斷的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再由特征向量進一步算出最大特征值,進而求出用于一致性檢驗的指標CI和CR值,結果如下表;
四、農家水果種植銷售評分體系的建立
評分體系以層級指標間判斷矩陣的計算出的權重向量為依據,權重向量的子向量即為相對應指標的得分。評分按照四舍五入簡要給出,總分100分,其中二級指標根據所占一級指標最終得分的比重而賦分。采取分值式描述有利于讀者直觀的理解,也有利于該指標體系在實際中的應用。
結語:
本文在水果類種植業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查數據并選取AHP模型,最終得出農家水果種植銷售評價指標權重相關系數及評分體系。文章的AHP模型依賴于R語言的計算,其中涉及的流程圖及相關計算均由R語言代碼實現,便于更好的構建出模型和計算權重相關要素。AHP應用于本文,利用專家的專業知識對指標進行評價,將農家水果種植銷售微觀概念宏觀處理,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
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國家以及地方的鄉村政策尤為關鍵。尤其是在農產品種植和銷售中,種植業得以發展要靠規模種植和種植品種的改良,故而需要更加直接的政策導向。在政策實施過程中要確保政策真實有效的福利于農民,要保證政策實施和鄉村振興呈線性相關,避免脫節。在桃永村水果種植銷售評分體系中,鄉村政策得到55分,超過了一半。而鄉村政策的二級指標中,鄉村政策實施的效果得到32分,達到整個指標評價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在鄉村振興中,農民積極了解并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幫扶對于脫貧振興尤為重要。除此之外,在桃永村水果種植銷售評分體系中,銷售模式也得到了30分,基本占到三分一的評分,農村新型銷售模式不可忽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也具備很大的潛力。農村的銷售模式逐漸發生著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農民種植業的需求,而新型電子商務則需要技術知識和強大的硬件設施,這對于許多仍處于貧困鄉村的振興是個很大的考驗。因此,政府仍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人才儲備。在鄉村振興與全面小康發展的需求中,農村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也要落實落全。
參考文獻:
[1]黃雁飛,劉斌,陳桂芬,熊柳梅,黃玉溢. 廣西丘陵山區果園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策略[J]. 熱帶農業工程,2020,44(03):18-21.
[2]張來陽. 基于AHP的鄉村旅游扶貧影響因素分析[J]. 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0,(05):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