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研究
γ射線輻照及保藏溫度對米糕保質效果研究…………………………肖 歡,翟建青,許亞斌,等(1.1)
冰溫貯藏對鮮切山藥品質的影響及貨架期的預測…………………………馬卓云,于瀟瀟,楊舒喬,等(1.4)
棕櫚油基鮮花餅的研制…謝新華,潘開林,楊峻豪,等(1.10)
魷魚墨黑色素提取及其抗紫外線性能初探…………………………汪懌璇,周詩悅,閆昭卉,等(1.13)
雪梨西瓜復合果醬的研制……………李來泉,雷金英(1.17)
貯藏溫度對云南主栽藍莓果實采后生理代謝的影響…………………………張瑜瑜,用成健,劉佳妮,等(1.20)
棗黃酮的抗氧化活力研究……………李新明,李 群(1.24)
不同配料對威化餅干品質的影響………………………………萬青毅,馬 雷,王衛東(2.1)
面團形成和發酵過程中營養物質的變化規律及調控…………………………郭興鳳,石長碩,閻 欣,等(2.5)
藍莓紅樹莓復合果汁的配方優化及穩定性研究…………………………張雪梅,尹俊濤,劉艷懷,等(2.13)
植物乳桿菌對糯米粉發糕品質的影響………………………………蔣家璇,崔菊菊,姚沛琳(2.17)
茅根冬瓜復合清涼飲料的研制………潘文潔,曹思靜(2.21)
土豆牛奶營養面包的研制…………………………徐曉霞,張懷珠,彭 濤,等(2.24)
嬰幼兒配方奶粉加工貯藏過程中葉黃素穩定性的變化…………………………魏哲文,錢 浩,王 丹,等(2.29)
酶解條件對谷物雜糧粉黏度的影響研究…………………………馬麗媛,李 楊,尚爾坤,等(2.33)
澳洲青蘋與紅富士蘋果冷破碎混合果漿發酵酒品質研究…………………………梁佳蕊,劉昊,鄧 紅,等(3.1)
竹粉酶解液發酵產γ-聚谷氨酸研究…………………………吳建鑫,關常道,孫苗苗,等(3.7)
枸杞皮渣的超微粉碎及其在面包中的應用…………………………劉 寧,任 歌,陳雪峰,等(3.11)
不同小麥粉冷凍面團長期凍藏過程的品質變化…………………………段柳柳,張 印,王 凱,等(3.14)
野木瓜籽油潤唇膏的研制…………………………吳金春,何洪波,鮑晨曦,等(3.20)
新型茶樹油提升沃柑果實低溫貯藏效果…………………………溫中軍,宋宏林,鐘 愧,等(4.1)
氣調和1-MCP對番茄常溫配送品質的影響…………………………林旭東,康孟利,朱 麟,等(4.5)
菊苣葛根袋泡茶的研制…黃維安,蒙 毅,賴祥椿,等(4.8)
低聚果糖在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的穩定性研究…………………………張媛媛,王 娟,舒剛強,等(4.12)
碾茶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開發與參數試驗…………………………黃劍虹,徐 偉,戴惠亮,等(4.15)
影響豬肉品質變化因素的研究…………………………詹 毅,孫勁松,劉 洋,等(5.1)
庫爾勒及周邊不同品種桑椹理化指標及抗氧化性研究…………………………馬 慧,馬 萍,李文慧,等(5.4)
人參凍干粉膠囊對小鼠體力疲勞的緩解作用…………………………賁雨龍,李世芬,胡 奇,等(5.10)
大棗口味精釀啤酒原料處理研究………溫 科,金學瑩(5.13)
槐米飲料生物防腐的研究…………………………吳彥瑩,孟秀梅,畢欣妍,等(5.16)
杏鮑菇風味湯圓的研制…………………………阮進基,王興亞,云少君,等(5.19)
熱處理對海鮮菇質構特性和酶活性的影響…………………………趙 越,白晉豪,張素敏,等(6.1)
蘋果汁營養面包的研制…鄭煥芹,孫小凡,杜新永,等(6.5)
山藥總黃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劉文全,羅 怡,朱守虎,等(6.9)
膠原蛋白肽飲品對斑馬魚膠原蛋白基因表達影響…………………………袁 媛,王彩霞,熊菲菲,等(6.13)
艾草蜂蜜軟面包研制……………………………解殿偉(6.16)
超聲波處理對牛肉腌制速率及干燥過程水分遷移的影響…………………………張 浩,高立東,高愛武,等(7.1)
堿性電解水對白菜表面有機磷農藥的去除效果研究…………………………沈民越,程梓杰,張子茜,等(7.8)
甜瓜果脯的研制……………王 波,趙貴紅,張淇云(7.11)
香精語言分析花椒精油在牛油火鍋底料中的使用效果……………………………………………………馬 鈐(7.14)
淺析鷹嘴豆粉的營養功能性及其應用…………………………馬 宏,趙雅霞,楊美娟,等(7.17)
凍害對蒲公英組織中SOD活性的影響………………………………侯孟春,廖 輝,王仕英(7.20)
不同貯藏條件對凍藏帶皮柑橘品質的影響…………………………伍玉菡,楊 松,郭家剛,等(7.22)
不同護色劑對肉蓯蓉罐頭護色效果的影響…………………………朱效兵,徐瑞年,夏美茹,等(7.25)
一種高蛋白風味發酵乳產品的研制……………溫慧穎(7.28)
海紅米司康餅的研制……林倩敏,劉海立,吳文龍,等(8.1)
馬齒莧黃豆無糖蛋糕的配方優化研究…………郝慧敏(8.6)
香蕉皮膳食纖維奶片的研制…………………………蔣媛媛,賴詩欣,高 鑫,等(8.9)
框欄包裝和麻片包裝對煙葉加工及效益的影響…………………………李 平,王金宏,劉榮輝,等(8.14)
一種客家板栗燜雞拌面調味醬的研發…………………………李妍馥,黃 琪,朱衛家,等(8.16)
微波輔助混合提取劑提取南瓜黃色素…………………………………………黃 浩,翁 霞(8.20)
紅棗干紅甲醇的控制研究…………………………張倩茹,尹 蓉,殷龍龍,等(8.23)
醋酸質量分數對臘八蒜品質的影響………………蘇日耶姆·尼加提,張 建,毛曉英,等(9.1)
產γ-聚谷氨酸菌株的篩選與培養基優化…………………………車順松,安 蕊,冉光雨,等(9.5)
鐵甲草醇提物對客家臘肉的保藏效果………………………………況 偉,劉志偉,廖燕靈(9.11)
雙酶法提取大蒜水溶性膳食纖維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張 云,苗敬芝,董玉瑋,等(9.15)
多酶法轉化梨汁生產低糖型梨汁的研究及糖成分檢測…………………………王 楠,周宏霞,楊 揚,等(9.18)
干制調味山藥豆休閑食品的研究………………………………田其英,陳廣艷,陳欣源(9.22)
可可堿體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吳秀儀,黃 和,曹湛慧,等(10.1)
馬鈴薯蛋白水解物的理化性質研究…………………………擺倩文,馬石霞,馬咸瑩,等(10.5)
貯藏模式對番石榴果粉品質的影響…………………………王英俊,周 濃,邱韻詩,等(10.9)
蘋果山楂胡蘿卜復合果醬的研制……王 棟,邢黎明(10.13)
苦蕎面包中生物活性物質體外淀粉消化特性及感官評價……………………………梁雅琪,徐文靜,李 晨(10.16)
金針菇干燥即食品的配方研究……………………………孫照寒,衣 銓,陳 雪(10.20)
不同益生菌在嬰幼兒奶粉中的穩定性研究………………………羅 君,曹文海,鄧 銀,等(10.22)
刺梨酸奶的研制………王倩玉,庹云合,彭 靜,等(10.25)
風味豆豉粑辣椒牛肉醬的加工…………………………黃 燕,李婷婷,韓 翔,等(11.1)
腐竹中蛋白質含量的研究與探討………………石旭東(11.5)
蜂蜜百香果橙汁復合飲料的研制…………………………許曉萍,周民生,田 麗,等(11.7)
速凍叉燒小籠包物流過程中中心溫度變化研究………………………胡羅松,唐玉蘭,吳春梅,等(11.12)
紫山藥飲料的研制……張雅嵐,李 佳,王鶴儒,等(11.15)
復合營養型豆腐配方優化研究…………………………沈國祥,張奎林,夏 湘,等(12.1)
富硒紅曲苦蕎酸奶的研制…………………………李海濤,孫 碩,蘇檳楠,等(12.7)
鈣離子交聯對藍莓色素乳液水凝膠微粒的影響………………………周明菊,孔 月,余水珍,等(12.11)
燕麥果汁復合飲料的研制………………………沈 瑤,張 靜,李玉蘭,等(12.14)
洋蔥螺旋藻葡萄酒的釀制及降血脂作用研究………………………崔 瑋,張永博,單雪銀,等(12.17)
基于“熵增驅動凝膠形成”理論的魔芋葡甘聚糖——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拓撲微凝膠的制備及其抗氧化性研究……………王雅立,龐 杰,顏吉強(12.21)
工藝探討
龍眼發酵乳酸飲料工藝優化研究…………………………蔡文韜,盧健欣,馮麗娜,等(1.26)
金針菇花生粘工藝研究………………郭偉偉,郭 尚(1.33)
干燥方式對萌動苦蕎品質的影響…………………………夏 雨,劉靄莎,凌志洲,等(1.36)
番茄的保鮮技術與方法………………王玉佳,韓愛云(1.40)
基于自動化的速凍薺菜餡加工工藝……袁春新,吳海燕(2.37)
一種天然改良劑對黔產面粉所制濕面條的加工工藝研究………………………………李密轉,林志豪,宋嘉應(2.39)
馬鈴薯泥黏豆包制作工藝研究…………………………張春芝,曲 穎,胡亞光,等(2.43)
蘋果米酒發酵工藝條件研究…………………………李 兵,李 樾,鄧青云,等(2.46)
造紙法再造煙葉的添加對卷煙產品主流煙氣指標的影響研究…………………………關 斌,張常記,劉德祥,等(3.23)
微孔膜結合1-MCP對水蜜桃果實品質的影響研究…………………………俞靜芬,盧宇廣,尚海濤,等(3.26)
巨大口蘑提取物抑菌作用及其保鮮效果研究…………………………彭亮聰,倪錦虹,陳 樂,等(3.29)
雙孢蘑菇金耳芡實休閑片的工藝研究………………………………………郭偉偉,郭 尚(3.32)
不同操作方法對粳稻出米率值影響的研究…………………………楊 陽,陳,雷永福,等(3.35)
富含花色苷可吸米醋風味果凍配方及工藝研究…………………………朱建華,鄒秀容,劉日斌,等(3.38)
油茶粕保鮮膜貯藏保鮮砂梨的應用研究…………………………蔣海明,馬 力,李志鋼,等(4.20)
響應面優化即食羅非魚魚皮水發增重率…………………………佘文海,劉書成,董 浩,等(4.25)
響應面法優化蓮藕腌制條件…郭 芳,李丹妮,王 闖(4.29)
小麥麩皮脫脂及酶解工藝條件的研究………………………………陳梅斯,練習中,林麗芳(4.34)
基于線性功效系數法的紫薯面條高效干燥技術研究…………………………范會平,侯冰潔,符 鋒,等(4.38)
鮑魚內臟多糖提取新工藝研究…………………………張曦文,方梓鎣,修 倩,等(5.23)
馬鮫魚魚頭蛋白酶解工藝研究…………………………林婉茹,王曉輝,陳洪彬,等(5.26)
苦瓜酸奶的制作工藝……吳 量,殷 琦,孫遠東,等(5.30)
響應面法優化黃秋葵籽油萃取工藝………………………………鄧愛華,王 云,謝 鵬(5.34)
基于氣相離子遷移譜技術的加香工藝研究…………………………張榮亞,文 武,劉 洋,等(6.21)
石榴山楂桂花酸奶工藝研究…………………………孔 喜,王榮浩,汪 姣,等(6.25)
三種霉菌發酵燕麥的工藝優化…………………………鹿保鑫,孫靖辰,王 坤,等(6.30)
無錫醬排骨制作工藝優化研究…………………………劉 溪,沈培強,徐正杰,等(6.36)
黑木耳菊芋餅干加工工藝及品質分析…鐘 寶,劉亞路(6.39)
芒果軟糖制備工藝研究…………………………黃日影,班燕冬,陳慶金,等(6.43)
胡蘿卜飲用型風味酸奶配方工藝的研究…………………………鄭瑋麗,徐藝航,王 震,等(6.46)
玫瑰花冠茶總黃酮提取的工藝優化…………………………孫 瑤,朱雅婧,李 武,等(7.31)
響應面法優化酶提取柿子多糖工藝研究…………………………王 輝,句榮輝,王 麗,等(7.35)
發酵型桂花甜酒釀的工藝參數優化…………………………陸雨潔,彭 穎,張元媛,等(7.40)
混合原料制取辣椒油工藝研究及揮發性成分分析…………………………陳吉江,孟祥永,孫承國,等(7.45)
乳酸菌發酵人參香腸理化特性及其工藝優化…………………………李雪倩,趙嘉楠,武思佳,等(8.26)
米糠蠟精制工藝研究……蘇亞東,馮 瑞,宋靜維,等(8.33)
響應面法優化大蒜素提取工藝…………………………張文杰,王應強,王 輝,等(8.36)
沉香葉茶的制作工藝研究…………………………嚴漢彬,駱瑋詩,邱元凱,等(8.40)
紅薯蓮子復合軟糖的工藝探索………………………………張偉鑫,吳世瀾,宋春麗(8.42)
不同預處理方式對青稞麩皮營養成分和理化性質的影響…………………………張倩芳,李 敏,栗紅瑜,等(9.25)
蓮蓬常溫保鮮技術的研究…………………………王海藍,陳引生,姚 芳,等(9.29)
利用模糊數學感官評價法優化香菇粥伴侶配方…………………………許方方,崔國梅,魏書信,等(9.33)
綠豆淀粉純化工藝及性質的研究…………………………劉 穎,袁 翔,黃惠庭,等(9.38)
正交試驗優化油茶籽油防曬護膚品的制備工藝研究……………………………吳 月,袁傳勛,金日生(10.30)
有機溶劑提取運城鹽湖嗜鹽古菌中類胡蘿卜素工藝條件優化研究……………………………………馬國剛(10.33)
ASLT法在青稞固體飲料貨架期預測中的應用研究………………………趙 蕓,白術群,王 寶,等(10.37)
滇重樓不同加工工藝研究………………………王 毓,辛佳奇,李紅網,等(10.41)
響應面法優化微波提取毛竹葉黃酮工藝研究…………………………………………………許子競(10.44)
紫薯糯米酒釀制工藝優化及其品質分析………………………………………吳海霞,馬國剛(10.49)
微波干燥馬鈴薯預處理工藝研究………………………王定仙,孫慧英,杜海燕,等(11.17)
響應面優化添加拉絲蛋白制備包子餡………………………魏涵偉,張 釗,王才立,等(11.21)
單寧酶和果膠酶聯合酶解刺梨榨汁工藝的研究………………………………………安玉紅,盧 秀(11.27)
超聲輔助常溫水浴提取長山藥多糖的工藝研究……………………………李玉娥,馬 玲,陳振家(11.32)
L-阿拉伯糖螺旋藻面包配方及工藝研究………………………………………張秀鳳,劉淼淼(11.35)
玉米沙棘復合酵素釀造工藝的研究………………………張莉莉,張 軍,馬 驍,等(12.28)
不同方法提取酸棗仁皂苷A的比較研究………………………陳美玲,廖鈺婷,吳鈺婷,等(12.32)
油條配方改良及其參數優化研究……………………………李 旭,朱 琪,張勝來(12.39)
蘆筍功能性壓縮餅干配方及工藝優化研究………………………………………劉志穎,劉麗媛(12.42)
黑花生中黃酮和多糖類物質的提取方法研究………………………江 丹,余 策,陳 陽,等(12.46)
響應曲面法優化獼猴桃薏米餅干制作工藝………………………申煜麗,宋 爽,錢志鵬,等(12.50)
分析測試
彩色櫻桃番茄果實揮發性風味物質分析…………………………劉子記,劉維俠,牛 玉,等(1.43)
沙拉醬及其乳化與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曹 燕(1.48)
中式快餐盒飯營養素調查分析與評價………………………………王旭驊,宣 楊,呂 飛(1.51)
不同產地綠茶主要成分含量及質量指標的差異分析…………………………劉晶晶,江 丹,陳 搏,等(2.50)
新疆不同桑葚品種營養品質分析………………………………汪荷澄,蒲云峰,侯旭杰(2.54)
陜北地區六種小米中葉酸含量的檢測…………………………嚴 燁,鄒 力,樊 璐,等(2.57)
應用TLC-CMS-IR技術檢測北芪菇中的黃芪甲苷…………………………楊衛民,杜京旗,劉 猛,等(2.59)
氣相色譜法測定大豆油脂肪酸組成不確定度的評定……………………………………………………李 萍(2.64)
熒光法測定水溶性飲品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含量…………………………殷龍龍,李 群,尹 蓉,等(3.43)
奶粉中沙門氏菌盲樣考核結果與分析…………………………惠利娜,馮 暉,徐 星,等(3.47)
電子鼻電子舌對不同規格番茄醬風味的分析…王 婧(3.52)
肉制品中游離態與結合態脂肪含量測定的不確定度評定…………………………魏蘇鳳,季竹敏,韓 婷,等(3.56)
栽培型和野生型馬齒莧莖葉營養成分分析…………………………趙學志,徐 惠,張俊倩,等(4.43)
豬后腿醬肉揮發性風味物質成分分析研究………王東杰(4.46)
市售筍子燒牛肉中優勢腐敗菌的分離與鑒定…………………………甯雨蕎,田 靚,袁先鈴,等(4.51)
新鮮低鹽剁椒腌制料液有益成分及危害成分分析…………………………鄒禮根,翁麗萍,劉軍波,等(4.56)
藤茶葉與藤茶膏中氨基酸的組分分析研究…………………………………………張福娣,蔡碧瓊(4.59)
幾種甜瓜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的比較…………………………趙雅霞,孔建軍,張 健,等(5.38)
微波消解ICP-OES法測定香菇中微量元素…………………………吳 標,吳雪雨,王耀耀,等(5.42)
不同卷煙綜合測試臺對卷煙物理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葉 茵,趙巧琳,關 斌,等(5.47)
影響食鹽中碘含量檢測結果準確性的主要因素………………………………宋 悅,同瑞婷,蘭 萌(5.50)
應用TLC-CMS技術檢測核桃青皮中二芳基庚烷類化合物………………………………楊衛民,杜京旗,王子奇(5.52)
黑菊芋加工前后營養成分分析…………………………姬妍茹,楊慶麗,魏連會,等(5.58)
ICP-MS法測定百合中礦物質元素含量的研究…………………………張曉莉,王國慶,王建軍,等(5.63)
廣東客家黃酒主要糖類的HPLC-ELSD分析…………………………高云超,宮曉波,池建偉,等(6.51)
應用TLC-CMS技術檢測核桃青皮中醌類化合物………………………………杜京旗,陳嬌嬌,楊衛民(6.56)
基于UPLC-MS/MS分析黑果枸杞中多糖的研究…………………………李 晶,邢麗杰,王 遠,等(6.60)
不同品種藍莓全粉的品質差異性分析研究…………………………尤逢惠,王儲炎,李珂昕,等(7.53)
不同品種玉米淀粉糊化和凝膠特性的研究…………………………丁衛英,張 玲,韓基明,等(7.56)
蘋果腐敗菌的分離與鑒定…………………………季春艷,段夢晴,曾雅倩,等(7.60)
原位電離質譜法表征及成像橙皮中多甲氧基黃酮類化合物………………………………陳 雪,陳煥文,梁漢東(7.63)
雙重實時熒光PCR法鑒別酸棗仁和理棗仁…………………………楊 寶,郭 星,鄭 巍,等(7.67)
武夷巖茶茶多酚含量的研究……………………方毅輝(7.72)
干法灰化/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測定嬰幼兒乳粉中磷含量的研究…………張巧瑩,王,石旭東,等(8.47)
不同肉色胡蘿卜營養成分的比較分析………………………………鄭 恒,陳大磊,劉杰超(8.49)
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研究分析及預防措施……梁喜玲(8.52)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結合分散固相萃取技術快速測定化妝品中36種抗感染類藥物殘留…………………………王慶齡,裘鈞陶,詹越城,等(9.43)
果蔬汁中α-666氣相色譜的測定…………………………張利娟,張敏娟,安 瑜,等(9.48)
酶比色法測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中的膽堿含量…………………………梁喜玲,盧高超,石旭東,等(9.50)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芝麻油中的苯并[a]芘…………………………周宏霞,王 妙,臧汝瑛,等(9.54)
葡萄不同組織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周年期變化…………………………薛 雯,房玉林,戴 璐,等(9.56)
食用植物油中酸價過氧化值的探討與研究…………………………………………石旭東,蔣 紅(9.63)
ATP生物熒光技術在肉品生產在線清潔度監測中的可行性研究………………………黃 炎,張文平,凌艷明(9.65)
方便面碘呈色度測定影響因素的研究與分析……………………………………………………任 怡(9.69)
中國傳統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檢測方法及控制措施………………………蘇長順,薛 鵬,張 淼,等(10.54)
基于不同產地信陽毛尖理化性質分析研究………………………代修娣,蘭夢娟,李 萍,等(10.59)
蔬菜水果中藜蘆堿殘留量檢測方法的研究………………………李 娜,張碧宇,陳鑫蘭,等(10.62)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HPLC-MS)測定苦丁茶中的孔雀石綠和隱色孔雀石綠……………………………蔣 雨,兌靖冬,范志平(10.65)
林蛙卵蛋白的功能特性及組分鑒定……………………………張 葉,趙昌輝,張鐵華(11.39)
HPLC-RID法測定蘋果中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阿地拉·阿不都拉,蒲云峰,黨艷青(11.46)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茶葉中赤霉素的研究………………………鄧六愛,劉 峰,張念英,等(11.50)
五種市售禽蛋中氯霉素類藥物殘留調查分析研究……………………………馬曉艷,馮婷婷,張 爽(11.54)
不同前處理方法對青椒農殘測定精密度及回收率的影響分析研究………………陳瑋琳,吳桂君,郭 超(12.56)
高光譜成像技術對水產品品質檢測的應用………………………劉婧雯,王勝楠,陳泳詩,等(12.60)
易通過冷凍食品傳播的新冠病毒解旋酶的表達純化及酶活研究………………李海紅,鄭亞婷,高 博,等(12.68)
專題綜述
食品中矮壯素與縮節胺的形成及其檢測方法研究進展…………………………………………李雪楠,袁 媛(1.56)
大豆肽的功能活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王露露,史茜茜,王雨桐,等(1.59)
小麥麩皮改性及在食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張倩芳,李 敏,孟晶巖,等(1.64)
我國有機茶發展現狀分析…………………………夏 兵,孫 達,朱 婧,等(1.68)
感官數字化在應急演練中的應用…………………………王佳寧,趙瑛博,陶冬冰,等(1.71)
糯玉米改性淀粉的制備及其在速凍食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楊世雄,張 玲,張雪梅,等(1.75)
豆制品黃漿水綜合利用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張煥煥,徐雅芫,李婷婷,等(1.79)
全谷物食品的工藝品質研究進展………………………………熊榮園,羅通彪,尚 英(1.84)
漿果多糖的研究進展……劉淑燕,彭小燕,李 楊,等(2.67)
甘薯的保健功能及藥用價值研究進展…………………………劉國強,趙 海,李 星,等(2.74)
重組米產品研究及展望…王清蓮,張云亮,高 帥,等(2.78)
枇杷營養價值和功能價值的應用研究…………………………羅吉慶,張永杰,江麗慧,等(2.83)
對我國海棠果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王麗瓊,黃廣學,林少華,等(2.88)
TRIZ理論解決油炸魚丸在定型環節表面雜質的問題…………………………佘文海,左光揚,馬海霞,等(2.91)
鴨梨功能性成分及食品開發研究進展…………………………關玉婷,李唯熙,溫思萌,等(3.59)
現代傳統發酵豆制品中微生物資源的挖掘與應用…………………………李婷婷,程江華,張煥煥,等(3.63)
藏紅花開發與利用的研究進展…………………………陳冰潔,喬勇進,趙新民,等(3.70)
醬鹵牛肉風味提升和殺菌方法研究…………………………王 瑩,吳寧敏,孫俊秀,等(3.73)
pH敏感性離子凝膠/靜電紡絲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應用…………………………范云凱,馬瑩瑩,張昕昀,等(3.78)
板栗羊肉黃酒工藝及功能性研究進展………………………李 真,劉 桃,張柳月,等(3.83)
草莓保鮮技術的研究進展……………李宇澤,韓愛云(3.88)
果蔬冷庫節能技術………………………………趙雯涵(3.91)
紅棗中活性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研究進展…………………………王 遠,邢麗杰,張昊偉,等(4.62)
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備及應用研究進展………………………………金昱龍,童觀珍,梁麗敏(4.67)
清遠地標產品的特性及開發的意義……徐吉祥,皮曉娟(4.70)
數理統計與數據分析在卷煙產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關 斌,常 宇,張常記,等(4.73)
2019年度新疆小麥質量調查…趙雅霞,馬 宏,石 蕾(4.77)
黑果枸杞中活性成分的研究進展…………………………邢麗杰,王 遠,劉帥光,等(5.66)
鮮切馬鈴薯保鮮技術研究進展…………………許慧嬌(5.70)
超聲技術對黃秋葵果膠提取得率及其流變特性影響研究綜述…………………………韓慧慧,杜 敏,李舒琪,等(5.73)
基于“禁塑令”背景下環保型可食性代餐吸管的研究…………………………張 軍,呂春喜,高 琪,等(5.76)
水果玉米保鮮技術研究進展…………………………丁峙峰,李吉龍,王安安,等(6.63)
竹筍貯藏保鮮技術的研究………………………李逢振(6.66)
茶酒沉淀原因及解決辦法研究進展…………………………郝賽楠,鄧莉川,吳琪偉,等(6.69)
紅樹莓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應用研究進展…………………………趙小曼,李 曄,辛秀蘭,等(6.72)
猴頭菇多糖保健功效的研究進展…………………………楊 杰,趙 淇,張 樂,等(6.79)
廣式涼茶的功效及其安全性研究進展………………………………鄒玉婷,趙曉娟,吳俊銓(6.81)
蒸谷米加工工藝及設備研究進展………呂孝飛,陳超鋒(6.86)
基于標準化的果蔬產品運輸包裝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阮曉華,楊若瑜,林沛祺,等(6.90)
海南茶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樊偉偉,何進武,陳冬梅,等(6.95)
河南省小麥面粉面制品中鋁含量調查研究…………………………李 娜,任 釗,王坦,等(7.75)
氣相-離子遷移譜在食品風味檢測中的應用……何 珊(7.80)
核桃青皮活性成分胡桃醌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孫 卉,何志貴,師俊玲(7.86)
主糧化大背景下我國馬鈴薯產業專利分析及創新趨勢研究…………………………李彥軍,張方劍,王 勇,等(7.91)
我國油莎豆制品開發現狀……劉紅艷,王麗華,劉意元(7.97)
非熱加工技術在鮮切果蔬保鮮中的應用研究進展…………………………俞靜芬,尚海濤,盧超兒,等(8.55)
微生物來源纖維素酶的工業應用進展……美合熱阿依·木臺力甫,凱迪日耶·玉蘇普,王繼蓮(8.60)
油茶籽油藥理及產品開發的研究進展…………………………孫夢瑤,曹清明,裴小芳,等(8.63)
山西藥茶產業發展狀況分析及建議……………肖 波(8.69)
山西核桃破殼機械設備研究現狀………………燕 麗(8.72)
江西嬰幼兒配方食品產業發展與監管對策研究…………………………朱巧力,徐子文,陳延儒,等(8.75)
新媒體技術在農業信息傳播中的應用……………段晉會(8.78)
煙絲結構對細支卷煙質量影響研究進展…………………………潘 著,崔曉夢,葉 蔚,等(9.75)
無乳糖乳制品研究進展…張麗靜,袁瑋藝,雷文平,等(9.79)
巴西莓的功能概述………郭 佳,任國寶,劉文龍,等(9.85)
復配抗氧化劑在油炸類食品貯藏保鮮中的應用研究進展………………………………郭志芳,馬川蘭,常甜甜(9.90)
食品工業“十四五”規劃之綠色設計——以某紅棗深加工項目為例……………………………李蘊澍,石清力(9.93)
我國龍眼研究熱點及趨勢探析——基于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徐英杰,胡澤中,梁詩華,等(9.96)
基于酶活性的抑菌作用研究進展………………………鄧欣彤,胡婕妤,劉玲麗,等(10.68)
黨參作為食品原料的國家政策進展及產品開發指引……………………………鞏 強,張祖維,鞏紅霞(10.73)
淺談卷煙減害降焦技術研究………………………關 斌,李 強,李勤書,等(10.78)
綠豆衣酵素發酵工藝及活性成分研究進展………………………………………柳雅麗,夏秋霞(10.82)
高端水的研究現狀及功能分析……………………………鄭 魏,李志遠,馬 龍(10.85)
9KLH-250型顆粒飼料壓制機的研制…………張 帥(10.88)
花色苷的功能及其穩態化保持技術研究進展………………………陳 曦,仝 爭,王 渝,等(11.57)
干燥技術在核桃加工中的應用………………劉澄諭(11.61)
地理氣候因素對卷煙煙氣氣溶膠的影響………………………關 斌,葉 茵,劉德祥,等(11.66)
年產1萬t海參果汁飲料工廠設計……………………………劉春輝,馬 磊,李 敬(11.72)
中國白酒包裝容器的演變及特點……………歐 杰(11.80)
凡納濱對蝦的營養功效和安全利用………………………王彩理,畢國棟,于愛美,等(12.72)
控制展青霉素產生菌方法綜述………………………李 瑞,胡青菊,沈雪維,等(12.75)
醬香型白酒的酒體研究與設計………………歐 杰(12.78)
昆山市“糧食不落地”系統建設與應用示范……………………信 軍,鮮于開艷,鄭 末,等(12.80)
湖南白酒產業現狀及轉型發展的對策………………………………………李文祥,肖劍峰(12.83)
農機部門全面預算管理控制的優化對策研究…………………………………………………孫麗珍(12.87)
美國歐盟保健食品監管特點及對中國的啟示………………………………………王 璐,莊軍輝(12.89)
加工教研
“互聯網+”教學模式下“食品原料生產安全控制技術”的改革與探索…………………………李曉,曹龍輝(1.87)
“食品感官評定”課程形成性考核體系的探索與思考………………………………李作美,陶志杰,楊寧寧(1.89)
“四念四化”構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為例………………………………徐莉莉,杜鐵軍,郭奇慧(1.93)
“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教學改革探討——基于本科生畢業論文常見問題的分析 ……李海旺,劉昆侖,孫尚德(1.95)
“健康中國”背景下“食物藥膳學”課程思政教育方案探究…………………………曹巧巧,施昕磊,陶 昆,等(1.98)
“食品分析”實驗課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周 濃,林華娟,高加龍,等(1.100)
“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案例教學——以美國巴旦木沙門氏菌污染及產業應對為例……………………………王文彬,王靈昭,盤賽昆(1.102)
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改革與探索……………相啟森,張 華,栗俊廣(1.106)
食品專業“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生課程改革初探………………………袁 莉,高貴田,劉永峰,等(1.109)
淺談“食品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馮曉汀,李 敏,周 琴,等(1.111)
基于職業崗位設計專業大型實訓項目——以“創新實驗與設計”課程為例…………………黃紀國,鄧毛程(1.113)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包裝工程專業設計類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探索…………孟令偉,張春芝,玉潤眾,等(1.116)
基于綜合能力培養的“食品工程原理”理論教學方法探討………………………孫 雪,康懷彬,劉云宏,等(1.119)
新媒體技術在農業批發市場公眾號的應用——以山西高新農業技術市場為例…………………王天越,趙萬濤(2.94)
“食品質量管理”線上教學模式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和實踐…………………………司曉晶,韓 梅,張路遙,等(2.97)
基于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設的食品專業課程體系分析——以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為例…………………………張 汆,劉 洋,陳志宏,等(2.99)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分析”課程教學模式探索………………………李秀霞,孫協軍,高 月,等(2.104)
線上教學課程成績評定體系在“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中的實踐……………張平平,唐 磊,劉翠翠,等(2.107)
課程思政視角下“食品營養與膳食指導”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林 瑩,阮春曉(2.110)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食品分析與檢驗”實驗教學思索………………………原曉喻,黃現青,趙秋艷,等(2.112)
課程思政背景下“農產品加工工藝學”教學改革研究……………………………夏亞男,雙 全,楊續金(2.115)
基于互聯網教育的高校食品學科互動研討式課程建設思考………………………………………吳 振,潘道東(2.118)
“翻轉課堂+網絡直播”教學模式在餐飲管理專業的教學應用與研究——以“面點制作工藝”課程為例………………………………李 劍,馬麗萍,黃國平(3.94)
IFT國際認證項目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改革的啟示…………………游麗君,李曉璽,陳 谷,等(3.98)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新技術”改革探索………………………馬薩日娜,包小蘭,董同力嘎(3.101)
“課程思政”融入面點類課程教學的路徑和意義………………………………………劉 顏,杜傳來(3.104)
對分課堂在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的應用——以“食品毒理學”為例…………曲麗潔,蘭鳳英,王 健,等(3.106)
課程思政理念下“烘焙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初探——以“泡芙制作”為例………………………徐向波,鐘志惠,辛松林,等(3.109)
以“食品微生物學”為例探索基于工程認證的學生自主實踐教學模式…………烏 素,李少英,段 艷(3.111)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改革與實踐……………………………王忠合,王 軍,林麗云(3.115)
項目化教學模式驅動“食品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研究………………………王 楠,金建昌,劉彩琴,等(3.118)
行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的高職食品類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以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為例…………………………李 娜,李 博,梅 俊,等(4.80)
融合翻轉課堂的研究生Seminar“文獻研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梁志宏,彭夢雪,高 婧(4.85)
思維導圖在“食品添加劑”教學中的應用…………………………杜 超,柳全文,彭新顏,等(4.90)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曹鳳紅,黃愛蘭,陳曉 ,等(4.94)
基于CLIL教學模式的“食品化學”全英文在線課程建設的初步探討…………時曉磊,莊 紅,馬 爽,等(4.97)
食品高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研究………………………朱建軍,肖 芳,張紅梅,等(4.100)
“食品理化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崔麗偉,胡 平(4.103)
基于PBL教學法的“食品化學”課程新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蔡 杰,王海濱,秦新光(4.106)
“食品安全學實驗”課程在線教學模式探討與實踐……………………………寧喜斌,陶大煒,王正全(4.109)
“產學研用”協同提升生物工程專業新工科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劉朝霞,雷生姣,蘇香萍,等(4.111)
應用型高校“農業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宋晉輝,郭 江,郭會婧(4.114)
模塊式互動教學在“食品工藝學”中的應用………………………韓春然,王 鑫,韓 冰,等(4.116)
“食品感官檢驗”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周 濃,謝主蘭,曹湛慧(4.119)
基于產教融合的保健品開發與管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研究與實踐………………張莉華,張 境,葉雙明,等(5.79)
“乳品工藝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初探…………………………程立坤,莎 娜,云月英,等(5.82)
基于產學研背景下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宿州學院食品專業為例…………………………張東京,張興桃,王海潮,等(5.87)
基于食品產業需求導向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岳曉月,栗俊廣,李 波,等(5.90)
應用型地方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張愛民,尹春光,李湘利,等(5.93)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畜產品加工”建設實踐與探索…………………………黃 燕,孫 波,彭永賢,等(5.96)
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機制模式探索與實踐…………………………李亞娟,徐思思,宋曉冉,等(5.99)
“食品添加劑”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應用………………………謝玉花,商飛飛,韓春陽,等(5.102)
專業學位碩士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古紹彬,康懷彬,徐寶成,等(5.104)
虛擬仿真技術對食品專業工程能力培養的影響………………………陶能國,黃師榮,陳秀梅,等(5.107)
面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多元培養 三維融通全程協同”食品類專業“校企所孵”協同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羅 磊,焦昆鵬,馬麗蘋,等(5.111)
基于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食品類專業人才技能培養方案改革初探………徐海祥,王正云,施 帥,等(5.114)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貯藏與保鮮”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蔣璇靚,陳洪彬,鄭宗平(5.118)
基于布魯姆分類認知理論的工程類課程全過程設計與實踐…………………………郭衛蕓,王永輝,余小娜,等(6.99)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微生物檢驗”虛擬仿真教學改革與探索………………朱丹實,劉雪飛,呂艷芳,等(6.102)
“食品分析”課程思政的思考與實踐…………張淑芬(6.106)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在“食品營養學”教學中的應用……………………………胡 燕,王 釗,袁曉晴(6.109)
“食品工藝學實驗”教學“金課”建設與探討………………………董 增,段 紅,翟科峰,等(6.112)
“美容營養學”課程線上教學的探索與思考……………………………易美君,石 惠,魏 延(6.115)
基于問卷調查淺析全英語教學在“高級食品化學”課程教學中的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馬 蓁,陸 鋮(6.118)
校企“雙元”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食品感官評定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探討……………………………郭奇慧,徐莉莉,雷守成(7.100)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食品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楊佳麗,劉亞平,石建春,等(7.102)
工程認證導向下“油脂工藝學”實驗內容的調整與優化………………………………………慕鴻雁,陳海華(7.104)
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以“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為例……………………………賀延蘢,張玉清,聶小偉(7.107)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乳品加工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的研究……邵 輝,周啟扉,張 揚(7.109)
“食品工藝學”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探索………………………………………王慶玲,姬 華(7.113)
淺談基于OBE理念的“食品添加劑”課程教學改革………………………王子偉,楊玲玲,劉 濤,等(7.115)
“食品工藝原理”課程思政融合教育的探索實踐………………………金建昌,王 楠,嚴小平,等(7.117)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思政實踐方法初探………………………………戴 媛,陸紅佳,冷進松(8.80)
慕課堂和騰訊群實現“化工原理”課程的網上教學管理…………………………安紅波,王艷紅,于永忠,等(8.83)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類專業MOOC創建與應用——以“果蔬貯藏保鮮”為例…………………………謝冬娣,梁園麗,韓春陽,等(8.85)
基于提升學生工程素質的食品工廠綜合實訓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朱迎春,白錦霞,馮翠萍,等(8.88)
創新能力培養在“食品工藝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李清春,李 琳,張景強(8.91)
基于OBE模式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試生產線實踐教學探索…………………朱文慧,步 營,李學鵬,等(8.93)
基于“雨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探究——以“雜糧加工工藝學”課程為例………王立東,劉詩琳,郎雙靜,等(8.97)
CDIO-OBE理念下食品類專業實驗教學課程改革探索…………………………劉文麗,邢少華,孫舒揚,等(8.99)
農業碩士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的研究與探討……侯俊財,姜瞻梅,錢珊珊,等(8.101)
基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食品工程原理”教學改革探索………………楊俊杰,朱桂蘭,郭 娜,等(8.104)
“食品工藝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任丹丹,何云海,武 龍,等(8.106)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楊麗萍,張獻領,王俊穎,等(8.108)
工程認證背景下“食品風味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再探索——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王東營,孫尚德,馬宇翔(8.112)
“競賽驅動虛實結合四級推進”提高“生物工程工廠設計”課程質量的研究與實踐………………………田毅紅,劉呈雄,任立偉,等(8.114)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實習模式研究與實踐………………………呂新剛,王曉嬌,高 慧,等(8.118)
“雜糧加工工藝與設備”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索………………………王新偉,田雙起,牛永武,等(9.101)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路 飛,肖志剛,李 哲,等(9.103)
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認證理念下“食品機械與設備”實驗課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王標詩,楊勝遠,胡小軍,等(9.106)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課程中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以“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學”為例………………………吳小勇,黃建蓉,王志江,等(9.109)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BE)的“食品工程原理”課程教改探究…………………………………………徐曉玲(9.112)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烹飪營養學”教學中的應用………………………畢繼才,陳 卓,林澤原,等(9.115)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食品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海南大學為例………………………蔣志國,陳衛軍,張偉敏,等(9.117)
“新工科”背景下課程思政和BOPPPS教學模式在“食品化學”課程中的應用…丁涌波,黃 亮,楊 英,等(10.91)
高校實驗室開放共享新領域開拓模式探索………………………焦昆鵬,馬麗蘋,康懷彬,等(10.94)
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培養生物專業人才中“雙導師”教學團隊建設研究…佟春玉,宋博翠,陳 晶,等(10.97)
基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的“食品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陳敬鑫,劉 賀,李秀霞,等(10.100)
全日制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學位碩士“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探討…………牛廣財,王長遠,魏文毅,等(10.102)
基于MOOC+翻轉課堂的“食品化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伊 莉,吳鎖柱,馮翠萍,等(10.105)
新工科背景下“焙烤加工實驗”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探索……………………………劉靜娜,莊遠紅,胡泳華(10.107)
“有機化學”線上線下教學融合一體化的應用研究………………………畢紅梅,王亞飛,曲紅杰,等(10.110)
交互式網絡教學在“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中的應用………………………張 強,周裔彬,李梅青,等(10.112)
探究式教學法在“食品毒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宋曉冉,彭婷婷,李亞娟,等(10.115)
OBE理念下“食品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馬薩日娜,仁慶考日樂,董同力嘎(10.118)
“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依托創新團隊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研究與實踐……徐興鳳,李 楊,代 蕾,等(11.83)
地方應用型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實驗的探索與實踐——以食用菌多糖的結構修飾及抗氧化活性為例…………………………………………陳義勇(11.86)
食品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食品工藝學”為例………………劉麗莉,王浩陽,羅 磊,等(11.89)
以學生為中心的“食品分析實驗”課程改革………………………夏美茹,王 飛,雍亞萍,等(11.94)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食品學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范會平,張 劍,艾志錄,等(11.96)
后疫情時代地方農林院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李 節,周筱宇,周文化(11.101)
BOPPPS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進展………………………王立東,李振江,郎雙靜,等(11.104)
基于“迷你夢工廠”模式的“食品工藝學”實踐教學探索………………………王翠娜,董周永,邢賀欽,等(11.108)
“食品工藝學”在線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探索………………………高曉光,郝建雄,王世杰,等(11.111)
基于“雨課堂”平臺的混合式“食品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許先猛,王順民(11.113)
“功能性食品”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朱西平,王順民,徐繼成,等(11.117)
新冠疫情防控期“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線上教學效果淺析——以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為例………………………王 艷,趙 寧,張 帥,等(12.92)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畢業設計模式與實踐能力的探索………………………謝 姣,董 令,李俊良,等(12.95)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食品保藏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龐凌云,李夢琴,詹麗娟,等(12.98)
以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賈 蓮,張 冬,呂琳琳,等(12.101)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以“食品檢驗技術”課程為例………………萬 娟(12.104)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園產食品工藝學”微課建設與實踐……………龍 肇,陳燕妮,王素燕,等(12.107)
食品類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現狀及課程目標設計與達成評價思考…………………………張 婷,劉靜波(12.110)
疫情下指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的思考實踐與建議………趙 鳳,袁 媛,葉海青(12.113)
基于現代學徒制理念的“食品化學”課程改革的建議…………………………………………………徐丹鴻(12.116)
基于培養大學生專業英語能力的“食品微生物”教學實踐與思考…………謝 曦,劉 帆,段鄧樂,等(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