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奮文
摘? 要:教育要跟上時代的節奏,不斷進行變革。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借助現代化技術的輔助,用現代化技術來促進教學結構的優化。基于此,文章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教學方式、優化課堂結構、加快教學創新三個方面,論述新課程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課程改革;初中語文;現代教育技術;創新發展
課程改革對于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不僅教師要順應要求做出改變,教學手段也要進行改變。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常規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值得教師去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教學方式
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礎教育,不能僅僅只是“換湯不換藥”,而是既要“換湯”,又要“換藥”,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就是對這種要求的具體體現。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寬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提高學習資源的利用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上冊《三峽》這篇課文時,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會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課外資料,了解三峽風光的特點,以及標注閱讀課文時不認識的生僻字,如襄、曦、巘等。學生沒有接觸前會感到生疏,教師也只是從教材書面意義的角度給學生講解,長久下來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缺乏趣味性。如果教師將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與三峽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從視頻畫面和聲音效果中去體會“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景象,“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回聲。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身臨其境,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切忌照著教材念,如果僅僅把教材上的知識原原本本地灌輸給學生,沒有任何創新,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教師要做教育教學工作的研究者,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應該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社戲》這篇課文時,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活靈活現。對于這種民俗活動,如果僅僅從教材入手是很難向學生講述清楚的,學生也會處于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如講到“神棚”“鐵頭老生”等民俗活動專有名詞時,教師應該如何解釋?然而,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便可以有效解決。教師事先做好PPT,搜集相關的圖片,配合圖片進行課文講解,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會有更加客觀、真實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個人的想象和主觀理解上,這就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且,在一些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上,學生也能更加直觀,如《社戲》所講的戲是什么模樣,作者所描繪的場景又是什么模樣,這些都是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給課堂教學的便利之處,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促進教學深入發展。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教育教學創新
時代在改變,教育教學也應該做出改變。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存在什么巨大的問題,而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學工作也要進步。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課程要推陳出新。如果一直采用陳舊的課堂教學方式而不去尋求改變,那么教育教學工作將很難向前發展。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最后一次講演》這篇課文時,利用電腦、手機、電視等媒介形式,都可以完成相應的教學。《最后一次講演》這篇課文,教師可以通過軟件視頻會議的形式向學生講解課文內容,學生也可以通過照片、文本等形式向教師展示個人的學習情況,還可以通過錄音、錄像等形式向教師展示學習成果。這些形式可以更多地節省教學時間,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讓教師更多地去關注學科的教學,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將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不僅是對教學方式的創新,更是推動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力量。
總而言之,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式要進行相應的變革。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積極地做出改變,但是面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教師也應該積極繼承。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教育如何變革,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干,不能停止個人的學習與變革,這樣在面對現代化的變革中才能展現出自己的教學風采。
基金項目: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課題——新課程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的策略研究(WW[2020]GH112)。
參考文獻:
[1]黎加厚. 電子作品集:我國學校教學改革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新發展[J]. 中國電化教育,2001(3).
[2]祁波. 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 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實效[J]. 寧夏教育科研,2016(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