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在復雜的經濟和商業環境中,企業的整體運行素質開始大幅度提升。市場、運營、法律和財務等眾多不確定因素與潛在風險眾多,企業只有立足實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才可以優化內部系統,促進自身高速穩健地發展。另外,隨著大數據處理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的延伸,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的大范圍應用中,已經逐漸被信息化的環境所替代。如果依然還是使用傳統理念下的內部控制風險方式,那么就無法達到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求。從另外一個視角看,信息化技術的呈現,增加了企業信息的時效性與精確性,只有進一步地加大風險管控自動化程度,才能接受組織風險管控帶來的挑戰。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分析的問題,之后立足于實際,分析風險內容和防范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人工智能環境;內部控制風險
一、問題的提出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內部的風險控制一直都是一種熱門性的話題,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透明度,還可以保持企業發展的規范性,為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外企業發展的榮辱興衰就是一部企業內部控制發展的歷史,體現了很強的緊迫性和必然性。隨著計算機技術大數據處理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社會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進一步推動產業信息化的建設和升級。信息技術就像一把“雙刃劍”,給企業發展帶來動力的時候,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性。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能夠有效優化和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業財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對企業風險進行更加準確的評估,從而降低企業風險,對企業內部控制提供強有力的監督。企業內部控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提高控制質量。但是,在實踐的歷程中,大數據、人工智能環境下企業對風險防范的安全意識較弱,系統經常受到病毒入侵,導致重要文化受損。部分企業對內部控制相關機構不夠重視,開放網絡環境,使得部分數據的真實性受到質疑,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可能存在漏洞,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的監督工作任務更加艱巨,內容更加繁瑣。鑒于此,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使企業由傳統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轉變,如何進一步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促進企業的持續運行,就成為了當前形勢下眾多學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內容。
二、大數據、人工智能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風險應用
1.信息技術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
在企業發展的歷程中,需要在收集、加工、處理、傳遞等內容的基礎上,合理的統籌規劃,加大網絡化建設。會計云計算平臺;可以轉變企業的發展理念,合理地結合數據保持企業的轉型,建立全過程的發展和建設,產生“浮云”效應,并且成為企業的“祥云”。首先,企業需要真實地感知到大數據并不是信息,可以在價值創造的基礎上,具備分析能力。對于企業來說,想要的并不是這些數據,而是數據背后的信息。需要在集成和處理、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找到企業的契合點,并且將這些內容轉化為企業的“智慧”,保持可靠的內部控制挖掘。其次,需要在大數據質量的基礎上,分析產生決策,探究收集、傳遞、處理、分析等過程中的完整性,保持內涵的一致性。緊接著,企業需要在解決內部控制問題的基礎上,合理地建設云平臺,將傳統的內部控制價值挖掘出來,保持很好的延伸性。在完整的生態系統下,將服務消費者和服務供應商、服務管理者、被管理的資源、管理平臺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后,財務共享中心。需要在內部控制模式的視野下,建立“專業分層,業務融合”的發展路徑,加大內部控制核算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解決大數據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壁壘問題,將區域鏈等內容的建設和其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保持平臺的協調發展。
首先,在地點的選擇上,需要以實際的財務共享中心為基礎,減少企業的執行能力,以此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例如:在2012年的時候,中國平安就已經在上海成立了財務共享體系。不僅規避了系統風險,并且降低成本,在其他的幾個地區,建立了內部的控制體系。其次,流程設計的問題。企業需要在財務共享中心的基礎上,建立大數據的歷程再造,分析各個企業財務再造的問題,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優勢。例如:寶鋼集團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并且結合實際,細化業務流程,保持內容和崗位的一一對應性,保持財務核算的力度,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準備。再次,組織設置的問題,需要在財務共享的基礎上,保持分散的直線管理結構,保持“協同處理、集中管理”的路徑。例如:中興通訊,就是使用財務共享中心的方式,加大內部控制的力度,并且立足實際,建立了“三三制”的發展理念。最后,大數據內部控制 3.0 技術可以在綠色和健康發展的視野下,保持挖掘的數據內容的細致化和具體化。
2.人工智能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
第一,需要在層次化處理數據的基礎上,保持精確的可靠性。例如:人工智能就可以在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將其融到ERP 軟件當中,并且完成數據的過濾性,滿足內在的發展需要。使用人工智能等方式,建立完善的自然語言,加大海量的信息處理,加大商業報告的自動生成。第二,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在大量的機械式的工作下,如果使用人工的方式進行處理,那么就會由于工作量較大,產生負面的情緒。此時,就需要在人工智能的基礎上,將復雜的財務信息系統轉變為人工智能的求解,加大替代性,建立深化的學習理念,分析不一樣的思維方式。第三,風險管控,高效低耗。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基礎上,合理地統籌規劃,加大內部控制,提高體驗性。
3.其他信息技術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延伸,5G 等技術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并且給企業的內部控制帶來了顛覆性的作用與價值。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使用區塊鏈等方式,減少偽造性,加大交易記錄的覆蓋力度,消除多余的地方,減少時間的周期,并且提高內部控制的力度。融入合理的風險預警技術,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基礎上,保持全程的節點建設。
三、大數據、人工智能環境內部控制的風險
1.隱私與道德安全危機
首先,數據獲取風險。在不少平臺中,都會以結果的方式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例如:百度需要結合使用者的檢索詞語,展示在結果的網頁上。淘寶也可以結合使用者的檢索需要,分析商品信息,并且將檢索最高的結果呈現出來。在信息獲取的歷程中,都會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檢索的時候,存在不少知識產權的問題,例如360綜合搜索就是針對結果實施綜合性的充分吸收,并且保持結果的展示,加大內涵的分析。數據獲取會損壞民眾的利益風險,也就是說,看到跟蹤用戶瀏覽記錄的時候,并沒有經過客戶的同意,而是默認的狀態,容易造成民眾隱私的泄露風險。其次,信息泄露風險。在雅虎、摩根大通銀行等14個國際數據的泄露中,這些企業的信息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給政治經濟文化等帶來更多的威脅性。
2.新興技術風險
新興技術風險中,企業對信息越依賴,那么一旦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嚴重的損失出現。例如:Windows 操作系統勒索軟件(WannaCry)感染事件就導致很多的企業信息被泄露。
3.人才匱乏風險
在實踐的歷程中大數據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建設,一旦缺失了人才,那么企業的發展就會缺失。在相關的調查中,大家可以看到大數據分析和處理的人才缺口較大,并且需要高校結合實際,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建設。只有在多方的聯合下,建立一個大的環境,才可以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4.內部審計的風險
內部審計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主要就是從數據集合中發現數據邏輯,可以結合內部數據與外部數據,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審計監控。但是,內部審計操作指引及相應的規范文件亟待更新,審計的程序、方法、證據和內部控制難以實現轉變。內審部門難以深度挖掘、充分運用數據,外部管理各業務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地優化,一旦出現問題那就會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大數據、人工智能環境內部控制的風險防范措施
1.政府加強監管,提前預處理部分數據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的趨勢下,企業的內部控制也需要結合現實的需要,保持信息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政府也需要在監督和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層次和制度的延伸,在模范帶頭的基礎上,對有價值的數據實施合理的分析,并且保持深度的價值融合。在制度的基礎上,保持內容公開制度建設,最大限度地提升公信力,將信息的獲取、收集、分析、發布等相關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保持內容的精確性,保持大數據的規范性。在規模大、時效強、密度大等內容的基礎上,以企業為發展主體,保持適度的開放性,在不降低質量的基礎上,保持公民的隱私,對重點內容實施合理的預處理建設。
2.公司注重治理新 IT技術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需要在全局性的基礎上,探究IT 風險治理的主要內容,保持技術的安全性,建立短期的發展和量化。在從上到下的視野下,保持整體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并且對這些技術資源,加大風險的控制力度,保持組織扁平化的發展。建立風險等級保護機制,將各個方面的主要內容落實到合理的位置當中,最大限度地提升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技術嚴控風險,決策權適度放大
企業須需要結合現實的需要,雖然需要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但是還需要杜絕過度的依賴。并且不是一味地追求機器人的內部控制,忽視了風險性存在的問題。企業需要立足實際,積極地面對這些風險問題,并且保持“一線”部門的發展,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一方面需要提升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減少企業的風險損失,及時地處理相關的內容。另一方面,還需要在保證技術的基礎上,彌補漏洞問題,最大限度地避免客戶的損失。對于一些使用大數據的企業來說,還需要不斷地提升技術資金的融入,并且在合理的規劃下,保持內部控制的力度。建立風險預警措施的防范力度,優化流程,及時修復。
4.內部控制部門對重點技術進行評審
對于企業來說,在發展的歷程中,需要合理地優化并且整合基礎,將內部的審計和財務、銷售、生產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大智能化技術的審核,減少安全的測試力度。在每一個安全的環節中,提升控制的力度,擴大監督性,實施信息系統的開發,加大安全管理,保持內容的聯動性。
5.培養全體員工風險管控意識
企業在發展的歷程中,需要結合分享控制的內容和框架,設置不一樣的建設流程,而合理的統籌規劃,充分地認識到可能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企業的風險管控機制和運行的目標建設是保持一致性,可以在主導內涵下,保持風險控制的協調性,加大預測性,提高技術性的支持。在事前需要加大風險預測的力度,保持很好的決策分析,降低風險的力度。
6.加強與外部安全人員的合作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時代中,每一個不同的企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保持信息的溝通與開發。結合自身和行業的優勢,及時地發現溝通環境,建立屬于自己的機遇和挑戰。加大內部人員的溝通制度,合理地掌握大眾的需求,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全球一體化的建設歷程中,減少企業的獨立性,保持安全測試和內涵建設。并且結合現實的需要,及時地發現數據存在的風險。
五、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時代中,企業在實施內部風險控制的歷程中,可以加強內部環境建設,將風險意識和內控觀念融入管理理念中,優化內部控制組織架構,建立針對信息系統的風險評估機制,改進信息化環境下的控制活動。加強對信息系統新增風險的管理,完善信息化環境下的監督機制,優化內部審計監督的手段。加強與外部合作,及時地處理突發事件,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睿敏,張文秀.金融科技創新風險及控制探析——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9):33-36.
[2]邱海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層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409(19):48-50.
[3]汪煒博.在經濟全球化視野下淺析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對金融行業的影響[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14):20-21.
[4]高翔,李遠輝,許傳斌,等.以人工智能算法監測預警的金融風控大數據平臺建設研究[J].科學與信息化,2020(7):149-150.
[5]桂秋芳.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發展問題與對策分析[J].商情,2019(42).
[6]任保平,朱曉萌.新經濟背景下我國企業高質量競爭新優勢的培育[J/OL].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3[2021-08-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54.C.20210623.1514.006.html.
[7]邢艷艷.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國企內控方式[J].中國外資, 2021(06):96-97.
[8]蘇琳琳.大數據視角下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管理關系探析[J].中國商論,2021(06):145-146.
[9]李曉明.關于經濟管理現代化和經濟管理發展新趨勢的探討[J].中國商論,2021(06):162-164.
[10]湯衛偉.風險管理視角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建立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1,42(03):28-30.
[11]宿洪艷.財務公司內部控制風險及對策研究[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21,39(02):47-52.
[12]趙麗麗.關于國有控股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09):151-153.
[13]崔俊陸.基于市場經濟的企業投資管理探析[J].全國流通經濟,2021(08):51-53.
作者簡介:盧歡(1989- ),女,廣西南寧人,管理學碩士,廣西外國語學院會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管理、企業管理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外國語學院校級重點教學團隊項目“審計學教學團隊”(項目編號:JW2019xxx02)研究成果